在印尼、馬來西亞的高級商業區和購物廣場,人們不斷看到“Chatime”的搖搖杯飲料,一股臺灣珍珠奶茶風潮正興起。這個在臺北一杯賣8、10元的飲料,這里可以賣到15元。當地的人們上班、逛街,手上都要拿上一杯Chatime,才算時尚。
這個搖搖杯商機,一年可以賣出上億杯,而抓住此商機的就是個臺灣人。王耀輝,四十二歲的他,在臺灣是"日出茶太"老板,但在這里,他的飲料品牌刻意以英文命名,形塑國際形象。
王耀輝描述在東南亞的巨大商機,在吉隆坡,他一個月的營業額達80萬元,臺北則僅30萬,此地的消費力、市場規模都大于臺灣,他的分店也從印尼、吉隆坡、馬尼拉,一路開到新加坡。
怎么想到這里打天下?其實,這是他人生的第二次冒險,最早他是科技新貴,年薪近60萬元,趁著公司股價百元時,急流勇退。2003年,他和朋友合資,以720萬元資本開創六角國際,在臺灣成為餐飲新貴。2009年,他想更上一層樓,于是在上海一口氣開了三十多家直營店,追逐著"中國夢",不料鎩羽而歸。
他發現,大陸市場就像一個大漏斗,上寬下窄,進場容易,出場卻很難。例如,光是租店面,就是一場瘋狂炒作,常常是租到第五手的店面,而且前一手簽約,可能只是兩小時之前、第三手則是昨天,轉手之快,墊高了成本。再如,他開店一切照規矩走,稅金、員工薪水、保險照繳,但一家店每月賠人民幣一萬多元;反觀走灰色地帶的人,每個月可以賺人民幣一、兩萬元,因為"別人不繳稅,不用給任何津貼。"
美夢變成了惡夢,三年新臺幣一億元成了泡影,他嘆道,"大家都說大陸有十三億人口,但看得到,不一定吃得到。"
碰壁,才能成長,才學會務實的看市場。
經過虧錢教訓,王耀輝立即停損,開辟新戰場。他發現,菲傭、印勞的國度也可以是賺錢的天堂。2009年,機會來了,印尼五金賣場大王ACE Hardware上門,看上了王耀輝能做品牌、講食品安全衛生,以及用機械煮茶讓產品標準化、大量復制的能力。
(日出茶太澳洲門店)
雖然曾經戰敗,但人不怕失敗,只怕放棄。王耀輝相信,只要堅持往海外走,就能做出國際品牌。
于是,他破釜沉舟,決定轉進東協。進軍南洋跟中國大陸不同,從自己直接開店變成輸出品牌、技術,這次,他賣原料、品牌與服務,市場則交由各地代理商負責,讓臺商與當地業者都有錢賺。這模式成功了。
日出茶太在進軍一個國家之前,采取與當地伙伴深度合作的方式,以增強當地消費者對Chatime品牌的熟悉與信任度,再迅速擴展市場。實有別于單純把臺灣本土產品直接移植到新市場,關鍵是品牌文化的建立必須要能融入當地特色。
王耀輝有一套標準化的技術與服務,不僅提供開一家單店的know-how,而是展店的系統、架構;例如拓展到第五家店時,還要成立員工培訓中心,開到第十家店時,就要設立營銷部門。
他還有二十人組成的"海外展店督導",隨時飛到東南亞、澳洲等各國支援。這些督導平均每個月出國一趟,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逗留在國外的時間很長,員工曾哀求:"可不可以讓我這個月回來臺灣一個月?"很多員工的第一本護照、第一個簽證,都是公司代為申請的,而王耀輝自己也馬不停蹄,每年出國五十多次。
據王德輝觀察,臺灣人現在少了一種精神,就是拿著一個皮箱走透天下的冒險心,或許社會太富裕讓年輕人少了斗志。歷經兩次創業,他說,其實,"人不怕碰壁,只怕不敢走出去。"
王耀輝鑒于臺灣市場趨于成熟,而同業價格競爭越來越大之下,選擇往國際發展是必要且非常重要的策略。因此創立初期就立定以“揚名國際,扎根臺灣”為跨足國際市場的目標!此次得到國際品牌獎項的殊榮, Chatime日出茶太不僅實現了”用一杯好茶,讓臺灣在世界亮起來”的愿景目標,更是臺灣品牌國際化的最佳典范之一。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1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