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區解放碑,林茂在自己的店內展示果汁產品
說起去年的運營情況時,林茂表示,并沒有朝想象中的方向發展。從2013年公司成立,到去年為止,林茂憑借線上發展會員并送貨銷售,公司年入百萬。去年他還獲得了風投公司的注資。就在所有人都十分看好這個重慶本土式果汁品牌時,林茂卻發現部分訂單正在流失。
林茂說,就果汁的品質、質量、銷售方式與針對的人群而言,重慶還沒幾家。通過對上千會員的回訪與調查后,林茂發現,部分會員認為在網上看到的產品與實際拿到的產品多少都有一些差別。
“縱然產品再好,但差別卻是線上銷售永遠無法彌補的弊端。”林茂說,線上產品看不見摸不著,僅憑一張圖片讓人消費,以至于讓實物和宣傳永遠無法100%統一。這就意味著消費者的心理期待或多或少會有落空。
林茂在去年年終總結時發現,線上銷售最火爆的,往往只是集中在節假日前后,尤其是借著“雙11”等購物節的風潮,果汁會員卡的銷售暴增,但爆發過后往往是更長時間的平淡。
對此,林茂稱:“我不能十分準確地分析出原因,但這就是線上銷售的一個現象。”林茂說,這就像是在學校周圍開店,雖然學期結束前生意很好,但一放假就十分冷清。“這會導致我們每個月的收入非常不穩定。”林茂說,銷售熱度每月差距太大有時甚至會影響到員工的情緒,對公司發展非常不利。
“我認為線上是一種很好起家的創業方式,但盤活之后的路,卻不是那么好走。”在林茂看來,為了讓公司走得更遠,他必須調整運營結構。
林茂認為,只有把公司運營重心調整為線下,才能真正穩固的長線發展。“希望能讓實體店穩住公司的運營收入。”
為了成功轉型,去年年中,他們在兩江新區的一家實體店開業,占地60平米左右,除了果汁以外還有各種甜點,讀書角以及休息區。林茂說,他們原是想參考重慶市某大型時尚茶飲,但運營不久后他才發現,真正到店里休息的顧客其實很少,大多數只是買一杯果汁就離開了。
林茂說,由于很重視店面,他與大多數線下餐飲創業者一樣,花了不少心血在裝修上,比如一面造價昂貴的全植物墻,但事實上后期他才發現顧客們對此并不感興趣。
由于沒有認識到果汁和茶飲的區別,導致他們第一次轉型以失敗告終,這家店在開業2個月左右就被關閉了。
這次嘗試以后,林茂打算以布點多但店面小的形式,做即買即走的新鮮果汁店,用質量去和其他便利飲品店正面競爭。
去年10月,不足10平米的果汁店在江北嘴和渝中區國泰廣場開業了,與兩江新區實體店不同的是,這家小店的鮮榨果汁很快受到商圈白領的追捧,形成了一波固定的實體店消費人群。
說到這里,林茂透露,2013年剛創業時,他和張正揚在洪崖洞曾經租了一個門面,想做實體店的經營,但是發現雖然節假日景點的人流量多,但基本很難形成行程固定的消費人群。這也是最后他們很快放棄門面轉為線上創業的原因。“這種成本小但可以迅速聚集固定客源的實體店,其實是最劃算的投資。”林茂說,按照收支比例來看,這種小店一個月的收益要比大店高出幾倍。最終,一年下來,算上開始的大店,4家實體店,只有2家店面小的存活。
雖然線下的小店模式讓林茂暫時得到了收益,但他卻直言這并不是他的長線目標。“我的目標還是做大,只是我還沒有找到適合果汁大店的線下運營模式。”林茂說,他打算將市面上現有的時尚飲品運營模式都試一試,從中總結出適合自己產品的線下模式。
“目前,我還是沒有找到線下最科學的運營模式。10平米以下的小店,到底生命力有多強,競爭力有多強?”林茂說,希望能在今年將小店經營摸透,并再開8家10平米以下的小店進行試點。
最終,林茂希望從各種渠道的嘗試中,在今年摸索出一套真正適合果汁時尚飲品的線下運營模式,讓公司線下收入能彌補線上收入的不足,達到穩定。
來源:重慶時報
作者:姜念月、李一鳴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5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