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奶茶食安事故被有關部門頻繁檢出,并被媒體大肆曝光,而后更有中國消費者報、中國輕工網等官媒聯合上海消保委等部門建言:
國家應對現制奶茶行業的安全標準立法,在明年的兩會上提出人大議案或政協提案。
一時輿論嘩然。
如果現制奶茶安全標準真的上會立法,對整個行業是好是壞,我們姑且論之。
現制奶茶安全近期頻繁曝光
因為在銷售旺季,新成立的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加強了對現制奶茶行業的監管力度,所謂的食安事故被頻繁曝出。
上海、杭州、廣州、深圳等地一大眾品牌被檢出攝糖、脂肪、咖啡因等超標或涉嫌違規標注。
事實上,奶茶的安全問題早已引起市場監管部門的關注。
早在今年6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加強現制現售奶茶、果蔬汁監督管理的通知指出:
從業人員要取得健康證明,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等,保持個人衛生和手部清潔。
采購的鮮奶、奶粉、植脂末、茶粉、茶包、水果、蔬菜、果醬、糖漿、食品添加劑、一次性杯具和吸管等原輔料,要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
似乎,現制奶茶行業已經成為媒體和有關部門的靶向標。
營養健康信息不透明
追究事故頻發的根源,大多輿論指向現制奶茶行業的進入門檻不高和從業人員的良莠不齊,但中國消費者報、中國輕工網等官媒經過廣泛的調研和采訪發現上述指責有所偏頗,現制奶茶的種種現狀,反映了現制食品共同的問題——標準的缺失。
目前,現制奶茶參照的是預包裝飲料行業的標準,以此來要求一個有著明顯不同的行業,無法體現法律所要求的公平、公正和程序正義,對行業來說也勉為其難。
有關專家也認為,現制奶茶標準的缺失是我國現制食品行業標準缺失的一個縮影。
標準的制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反復試驗,而面對不斷推陳出新興的食品行業,顯然監管投入目前尚難以跟上市場的變化。
上海市消保委通過媒體也表示,目前現制現調奶茶并無國家標準,飲品協會或者行業本身應該站出來制定規則,這將更加有利于標準統一和行業充分競爭,否則消費者難免被“網紅”或“顏值”奶茶誘導。
于此背景之下,部分官媒聯動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發聲,呼吁國家對現制奶茶安全標準在明年的兩會上建議立法。
全過程對現制奶茶的原物料、生產和銷售做出規范,對現制奶茶的外包裝需明確標注營養信息,包括:茶多酚、咖啡因、總糖、脂肪、蛋白質等健康風險項目中存在的一些風險點。
當然,這一點,在執行過程中會存在很多實際的難度。
是好是壞?
對于部分官媒和有關部門的上述觀點,業內說法不一,但大多觀點集中在:
1
如果出臺相關法律,對于行業內的所有個體,陣痛是有的,但只是暫時的,從長遠的角度來講有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2
對行業提出了明確的、更高要求,對原物料生產廠家的影響不小,倒逼他們在生產工藝和研發投入上升級換代。
3
提高了準入門檻,創業成本會更高,整個行業將重新洗牌。
表面上看,對單店和一些小的個體會是毀滅性的打擊,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只要你誠信經營、良心做事,市場的空間會更大。
對于一些優良的頭部品牌會加強市場整合力度,整個行業的集中度會明顯加劇。
是好是壞?我們拭目以待。
—————END—————
中國飲品快報
編輯|小W 版式|小N
我們致力于為奶茶、咖啡行業
提供全面而獨到的資訊
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找原料,請點擊下方LOGO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1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