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餐飲時報》關注到一個現象:臺灣的大型餐飲企業,幾乎都是多品牌運營,即一個企業擁有幾個、甚至十幾個餐飲品牌,這非常常見。最成功代表,就是臺灣的王品集團和鼎王餐飲,王品有10多個餐飲品牌,鼎王也是將麻辣鍋(火鍋)細分成多種口味“鍋”,多品牌運作。
現在,我們也有很多餐飲企業在多品牌運營,尤其以外婆家為代表的企業,正在積極嘗試多品牌運作。
臺灣餐飲多品牌運營給我們帶來哪些好經驗?
——《餐飲時報》綜合報道
——《餐飲時報》綜合報道
臺灣餐飲業有兩個特別突出的特點:
一是連鎖經營,臺灣本土連鎖企業總部超過一千家,品牌密度居世界第一;
二是多品牌經營,一個企業擁有幾個、十幾個餐飲品牌,這種情況在臺灣非常普遍。
可見,多品牌運作是臺灣餐飲企業做強、做大的一個行之有效的策略。
臺灣餐企為何熱衷于多品牌經營?多品牌經營過程中都積累了哪些經驗?
多品牌優勢:
最大限度占據市場
像日本、韓國一樣,臺灣企業多品牌經營格局的形成,主要是因為臺灣地區人少、地狹,資源和市場都相對有限,如果只用一個品牌來占領市場,那么他的市場空間是非常有限的。企業要上市,要做強、做大,就必然會面臨多品牌經營之路的選擇。
多品牌經營的優勢十分明顯:
一、能吸引不同類型的顧客,提高市場占有率;
二、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差異性;
三、品牌間獨立經營,避免了因個別品牌失敗而對其他品牌聲譽的影響,降低經營風險等等。
臺灣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李吉仁說,多品牌經營的本質:在消費者看得到的產品、價格、風格,做出明確區隔,在看不到的后勤、物流、采購,實現資源的共享。
臺灣兩大“多品牌之王”:
王品和鼎王
王品
“王品”是臺灣餐飲業多品牌經營典范:從王品牛排、西堤牛排、陶板屋、藝奇新日本料理到曼咖啡已創立了10多個品牌,旗下共有100多家分店。
王品每推出一個新品牌,都要經過嚴格的調研和決策,一般會分為三步:
首先,會用股份的方式從高管人員中挑選出一些很有意愿和能力的人,與店長、主廚、品牌總監組成四人創業小組,也就是所謂的“醒獅團隊”;
第二步,確定新品牌定位,根據定位在價格、產品上做出完全的區隔;
第三步,是定位的關鍵,找到目標業態內現有品牌產品的真空地帶或不足,在“缺陷”商機上做文章,推出以其他品牌劣勢和不足為宣傳點的新品牌。不僅開辟出只屬于自己品牌的營銷地帶,也避免了同一企業內同業態品牌的無謂競爭。
鼎王
在臺灣,另一個多品牌之“王”是鼎王:鼎王的成功不是以“多”取勝,而是更注重品牌的“細”。
鼎王擅于對細分品牌的競爭力和創新力做出分析,在優勢上延伸,再對各品牌做出清晰定位與區分。鼎王創始人陳世明敏銳把握本地人“嗜辣”商機,一舉打造了面向高端消費人群的知名麻辣火鍋品牌“鼎王”,其后將新品牌定位在禪風與日式風格相結合,順利推出“無老鍋”養生火鍋,人氣依然居高不下。
“鼎王”與“不老鍋”同屬火鍋這個品牌,陳世明的成功之處在于在各自品牌細分的消費市場進行創新經營,針對不同層次的消費人群,在品牌間作出清楚明晰的區隔。消費者不會感到混淆,還能吃到新鮮,吃出特色。
多品牌運營關鍵:
品牌定位先于差異化
臺灣一位餐飲連鎖專家說:經營多品牌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區隔,對品牌做出清楚的定位,異中求同、同中求異,避免品牌之間互相打架。
王品牛排總經理王國雄認為,定位這項因素占一個新品牌城北的70%,然后才是差異化。多品牌經營雖能為企業帶來營收成長,但如果每一個品牌在彩色、氣氛、品牌識別等方面都很類似,當消費者認定這是出自同一家公司,又感受不到差別時,便失去了經營多品牌的意義,甚至可能傷害到既有品牌的利益,造成“雙輸”。
臺灣餐企如何多品牌運營?
兩點——簡單化、細分化
——簡單化和細分化是臺灣餐飲企業多品牌管理的兩大妙法。
多個知名品牌的同時經營會為公司帶來更多的附件價值。一個企業在管理單一品牌時可能會很有心得、很成功,但涉及到多品牌經營時,卻肯能顧此失彼,甚至手足無措。因為當企業只有一個品牌時,不會涉及資源分配及品牌沖突的問題;而管理多品牌,則是要把復雜的事情做到精簡、細致。
簡單化
簡單化的多品牌策略,可以直接降低研發成本,也就相應減少了投入的風險性。王品11個品牌分類中有多個屬于日式壽司或是韓式燒烤,并且這些品牌店的面積都不大,其中有成功也有失敗。小規模、簡單化的經營方式,就為不成功的決策和投資留了一條退路。
此外,簡單化經營也利于店鋪復制。對于連鎖化經營的品牌,簡單的店面形態,管理也就相對簡易,此種模式的可控性、可復制性就顯得比較強,成為企業凈重中一個明顯的優勢。所以臺灣不少品牌企業都遵循著簡單化經營之道。
細分化
中國人對吃的追求和感悟,使得消費者的口味喜好差別很大。在臺灣多品牌的發展策略中,求“細”是推出差異化、獨特性品牌的有效方式。都說“眾口難調”,其實是每個食客的味覺器官對不同食物的敏感程度不盡相同,食物口味上的細微變化,也會引起消費者的不同味覺享受。
品牌的細分化策略,可以多種多樣,對同一品牌可以細化,比如火鍋品類可以再細分為麻辣火鍋、清湯火鍋、菌類火鍋、骨湯火鍋、粥火鍋等等,對同一口味可以細化,如“辣”按口感可以分為麻辣、香辣、鮮辣、酸辣、甜辣等;同一食材選料部分也可以做出細分,如牛肉食用部位可分為牛肉、里脊、外脊、牛腱、牛尾、牛舌等。品牌的細分化區隔,為經營者創新品牌提供了豐富的選擇和多元化的思路,臺灣多品牌的成功經營者很多是將其中很窄的一類做出特色,提供給消費者“獨此一家別無分店”的選擇。
臺灣餐飲企業多品牌成功的經驗,值得正在做多品牌運營的企業思考和借鑒。
企業多品牌的發展模式,不僅可以滿足低投入、低風險、易復制的要求,還能夠通過布局和選址來彌補品牌的單一,解決市場供應和消費需求的多變性和選擇性之間的矛盾。
但是,每家企業有自己的擅長和特點,多品牌運營,不一定適應于所有企業。比如西貝,就是將一個品牌、一個業態開往全國,而外婆家則嘗試多品牌多業態經營。
——《餐飲時報》報道
本篇文章是《餐飲時報》原創,其他微信平臺轉用請聯系微信:18668979692同意方可,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關注《餐飲時報》,在公眾平臺回復數字獲取更多內容
回復“0217” | 采訪臺灣:臺灣最牛餐企這樣做品質! |
回復“0216” | 采訪臺灣:同樣一道菜,臺灣人可以賣出顧客感覺更值的好價錢!與其說有創意,不如說更“用心”! |
回復“0215” | 采訪臺灣:臺灣這種顛覆式酒店開到大陸,后果將極具殺傷力!餐飲人趕緊看! |
回復“0214” | 獨家采訪:大陸“餐飲二代”普遍不愿接班做餐飲,臺灣“餐飲二代”為何喜歡繼承父業、接過餐飲接力棒? |
回復“0202” | 360度無死角廚房長什么樣?“閑人免進”到“歡迎參觀”、向顧客開放廚房,成2016年餐飲新趨勢 |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3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