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7年以借來的兩萬元在深圳創業至今,任正非一直告誡他的團隊,華為的戰略只有三個字:活下去!而且還特別強調,這是華為的最高戰略,也是最低戰略。換句話說,就是唯一戰略。 2016年,華為營業額5200億元,世界500強第75位,通訊業營收全球第一,相當于5個阿里巴巴,同比增長32%,千億規模企業增速全球第一;中國餐飲百強總營業額2181億元,同比增長7.4%。餐飲百強的營業額只占華為的41.9%,增長率只有華為的23%。 一匹無依無靠自生自滅的小草,把“活下去”這么卑微的低矮銼目標作為最高戰略并堅守了三十年后,居然成長為雙料全球冠軍。 參照華為,在中國餐飲行業,上至第一強,下至馬路邊夫妻小吃攤,任何一家餐廳的目標高于“活下去”,可能就是個笑話。在餐飲行業,這種笑話筆筆皆是,聽起來很可樂,實際上很刺心。近些年來,跑路的、跳樓的、破產的餐廳基本上都是這些笑話的后遺癥。 老子說:“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從智慧層面來看,“活下去”是最高智慧。孫子說:“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從競爭角度看,“活下去”是最大成功。 對餐飲經營而言,“活下去”就是不虧,長生不死——“永遠活下去”就是三不虧——不明虧、不暗虧、不浮虧。 很多餐飲企業都想追求“長生不老”——做大做強做百年老店,永遠高速增長,充滿活力;卻忘記了“長生不老”的基礎——“長生不死”。 前者需要頂層設計,后者只需要底層設計。頂層是天,底層是路,一些餐廳只顧抬頭看天,卻忘記了低頭看路,結果掉坑里摔死了。 如果餐飲企業要想長期活下去,首先就得做好餐廳底層設計。餐廳底層設計就是做到以下三點: 1.明確三個概念。 2.堅守五個指標。 3.解決三個問題。 明確三個概念 不明虧是指餐廳實際營業收入不低于盈虧平衡點,俗稱保本點。營收底于這個點,餐廳虧損;超過這個點,餐廳盈利。 不暗虧是指餐廳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率不低于CPI(消費價格指數)。如果低于這個數值,即使財務報表上顯示企業是盈利的,實際上是貶值的。 不浮虧是指餐廳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率不低于銀行存款定期年息。低了就是浮虧,意味著餐廳的資產縮水了。 堅守五個指標 第一個指標是盈虧平衡點。盈虧平衡點實現了餐廳固定成本的攤銷能力。 第二個指標是保底客流量。盈虧平衡點除以人均消費就是保底客流量,低于這個客流量,虧損;超過,即盈利。保底客流量是餐廳營銷開源的最低目標。 第三個指標是綜合毛利率。毛利率總額占實際營收總額的百分比。綜合毛利率是餐廳盈利能力的唯一評估指標,在實際運營時要設計上限和下限,原則不上超過上限,不低于下限。 第四個指標是接待能力。接待能力是指前廳樓面能夠接待的最高客流量,分為理論接待能力和實際接待能力。理論接待能力主要用于項目決策,實際接待能力主要用于日常運營。理論接待能力是餐廳營銷開源的客流上限,絕對不能低于保底客流量,否則一定是死餐廳;實際接待能力指的是餐廳生產和服務資源的配置程度,餐廳的客流量原則上不能超過餐廳的實際接待能力,一旦超過,就會透支餐廳未來的客流量。 第五個指標是人均消費。實際營收除以客流量。人均消費是餐廳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往往分為上限和下限,在實際運營中,原則不超過上限,但不低于下限,這樣才能保證餐廳客流的穩定。 第六個指標是投資回報周期。指收回全部投資的時間段,往往以月為單位。投資回報周期是對餐廳投資風險的綜合評估。既不能過短,也不能過長。過短往往意味著餐廳的可持續經營性差,差異化程度低,競爭力弱。過意味著風險高。 解決三個問題 餐飲運營的核心就是銷售,其他所有管理活動,比如廚房、采購、倉儲、樓面服務等等,都是為這個核心配套的。 餐廳有效運營的判斷標準有兩個: 1.售價(這里指人均消費)越來越高(當然,不能超過人均消費的上限)。 2.客流量越來越大。 如果餐廳要達到這兩個標準,就要解決好有效運營的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也是餐廳底層設計的關鍵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 這家餐廳到底應該賣多少個菜品? 通過專業的計算,每家餐廳都會有一個最佳的菜品銷售數量,是應該賣32個菜,還是應該賣45個菜?菜品少了,顧客體驗差,菜品多了,餐廳成本高。 第二個問題: 應該賣哪些菜品? 不應該賣哪些菜品? 餐廳菜品數量計算出來后,接著就應該對餐廳現有菜品進行分析判斷,把應該賣的菜品留下來,不應該賣的菜品堅決清理掉,不管這些菜品有多好。只賣應該賣的菜品。 第三個問題: 共有多少種賣法?其中,最優賣法是什么? 次優賣法是什么? 餐廳留下來應該賣的這些菜品,有很多種賣法,有些是對企業有利的,有些是有害的。對餐廳有效運營而言,能給餐廳帶來最高回報和次高回報的賣法是什么。 這里的回報是指綜合回報,既包括長期的,又包括短期的;既包括局部的(比如連鎖企業的某個分店),又包括全局的(比如全部分店);既包括企業的無形資產的增值,又包括財務回報的增長;既包括顧客的體驗和利益,又包括餐廳的營收、成本和利潤。 同樣的顧客,不同的賣法會給餐廳帶來不同的回報。比如說來了十桌顧客,如果自然銷售,可能會有十種賣法,這些賣法有些有利,有些有害,整體而言可能對顧客和餐廳都是有害的。 如果知道了最優賣法和次優賣法,那么,在接待這十桌顧客時就會有針對性地導購,其中,有六桌顧客接受了最優賣法,三桌接受了次優賣法,還有一桌接受了其他賣法。這樣,給餐廳帶來的整體回報是最高的,顧客的體驗也是最好的。 現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魯克說:“企業的目標是創造顧客,因此,企業有而且只有兩個職能:營銷和創新。其他的一切活動都是成本。” 餐廳的使命就是創造顧客和持續創造顧客。 餐飲頂層設計的使命就是創造顧客。 餐廳底層設計的使命就是持續創造顧客。 目的都是使餐廳長久活下去。 版權說明:丁一原創文章,歡迎收藏和轉發。轉載須征得本文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本文已由丁一授權天財商龍發布,轉載請在醒目位置注明出處和作者。
-往期精彩內容點擊圖片查看-
-往期講師觀點點擊文字查看-
大家·說丨丁一:開辟第二市場 再創餐飲輝煌
大家·說丨丁一:酒店餐飲與社會餐飲的差異化競爭與發展
大家·說丨丁一:5年連鎖642店的百度烤肉成功于戰略定位
大家·說丨丁一:打造商業模式 成就百年餐飲
-本周四20:00 精彩課程預告–
原創文章,作者:天商財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4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