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店選項目,你有沒有掉進這樣的陷阱?

    文|小時

    設計|小芹

    前段時間,一位餐飲行業外的投資人和我聊天,

    他興奮地說,

    前段時間自己剛剛投資了一個餐飲項目

    專門做健康輕食餐飲,招牌產品是少油、少鹽、有機的蔬菜沙拉健康配餐;

    目標客群是運動健身人士,主要是女性客戶;

    由一幫互聯網背景小伙伴們創辦,目前已經有一家門店,

    通過運營社群銷售,經營還不錯。

    我問他投資這個項目的理由,

    他說,

    健康輕食代表著未來趨勢,

    創始人本身就是那個年齡段的消費者,

    我們都老了,他們更懂“他們”。

    我對他說:

    如果我是投資人,

    比起這些所謂代表趨勢的小眾需求,

    更愿意投資燒餅、餃子這種接地氣的大眾餐飲。

    米、面、飯、粉、包子、餃子、餅等這種剛需品類,

    永遠有市場需求,更有做大的群眾基礎。

    前段時間,

    一個在河北做餐飲營銷的朋友準備辭職創業,

    找我來聊天。

    他像發現“寶貝”似的,

    說自己看好了一個極好的項目:

    福建某某地的特色小吃沙茶面。

    他興致沖沖地說:

    這種面只有在當地有,

    目前還沒走向全國,還沒有人做,

    絕對可以做品類第一!

    他說,

    他專程去了一趟那個福建小城,

    這屬于當地特色小吃,還沒被人發現,

    完全有品類第一的可能;

    在當地生意很好,當地人都愛吃!

    我問他:

    如此好的小吃,

    已經誕生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為何一直沒有走出那個小地方?

    昨天,又一個欲創業的朋友給我發來微信:

    我給他的回復是: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

    我覺得,

    三位朋友選擇投資或創業項目,

    盡管具體項目不一樣,但“思路”基本一致。

    現在,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下。

    錯把小眾當特色。

    第一,

    無論沙拉健康餐,還是藥膳外賣,

    目前來講,都屬于“小眾需求”,

    1000個人里也許不到10人的需求。

    當然幾年后的未來市場,也許會流行,

    但是做餐飲,

    顯然不能做預期,等不起。

    第二,

    在目前市場,

    屬于“偶然性需求”。

    可以一周吃一次,也可以一個月吃一次,

    兩個月不吃也沒關系。

    試問一下,

    咱們身邊的朋友有幾個人經常吃沙拉?

    或者拿沙拉當飯?

    得了高血壓、糖尿病去吃病號餐?

    再問問咱們自己:

    你一個月吃幾次沙拉?

    即使饞了吃一次,

    是不是可以10天不想、甚至一個月不想?

    不過,幾年以后也許會是流行,

    但是對于餐飲這種沒有“當下現金流”就活不下去的行業,

    顯然不能等。

    而米、面、飯、包子、餃子(尤其北方)等,

    才屬于每天都有可能吃、不吃會餓、用于吃飯的剛需產品。

    真正的大企業、大品牌,

    應該是從這種剛需產品中出來。

    以上幾位朋友,

    都把“小眾”當成了“特色”。

    小眾的產品,

    適合做幾家店、做個小事業,

    從商業上來講,

    很難構成一個大的商業模式。

    掉進“創造新品類”的陷阱。

    最近幾年,

    所有餐飲人都在學“定位”,

    定位理論告訴我們:

    當你的競爭對手充分占領市場時,

    你只有創造新品類才有機會在市場上立足。

    所以,

    很多人一股腦開始挖掘、搜尋、甚至生拉硬拽出一個新品類。

    有個朋友說想做“胡辣面湯”,

    我說,

    當顧客還不知道“胡辣”是一種“味型”還是一種“食材”時,

    從一開始,市場的廣譜性就有問題。

    對于餐飲行業來說,

    新品類不應是“創造”出來的,

    而是在原有市場基礎上“細分”出來的;

    新品類更應是在原有市場中找出群眾基數更大、客群更廣、無須教育市場的產品。

    比如酸菜魚、剁椒魚頭、大盤雞、肉夾饃、臊子面、牛肉飯等,

    這些本身就具有全國市場的適應性,

    無須教育顧客,有廣闊的客群基礎,

    這樣“細分”出來的新品類,

    有代表一個品類的“能力和擔當”,

    才真正有剛需的市場和做大的基礎。

    太細分客群,可能拒絕了很多顧客。

    接著上面的話題,

    細分客群,也成了大家學定位的關鍵點之一。

    一些餐飲同行認為,

    客群分得越細,越精準,

    也越容易根據客群定位和制定銷售策略。

    于是,

    出現了很多“我的餐廳定位是8090后客群”,

    有的甚至“我的餐廳只為85后服務”。

    人為地拒絕很多客戶,縮小客群。

    最近我去了日本多家大型連鎖餐企,

    很多是經營四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餐企,

    他們在日本餐飲市場也是主力級企業,

    但無一例外:

    他們的產品都是99%以上大眾客群都能接受的、最具廣譜類產品,

    比如拉面、餃子、烏冬面、日式火鍋、烤肉等;

    沒有一家是客群小眾餐廳,

    全部適合家庭一日三餐、朋友吃飯聚餐,

    完全沒有年齡群的區分。

    國內一知名餐飲品牌的創始人說過一句話:

    吃飯是人的最基本需求,

    你的餐飲定位越適合更多人,市場越大。

    因此他在店面裝修上有一個特別的要求就是:

    中性。

    當一個項目或者品類“市場還沒有”,

    未必就是好。

    市場現在有這個項目嗎?

    如果我們做,是不是就是第一?

    在做一個新餐飲項目之前,很多人喜歡問這個問題。

    很多人認為:

    市場還沒有,就是好;

    市場為零,就意味著有廣闊的市場歸他所有。

    其實,

    對于餐飲,市場有,才更有機會,

    市場為0,盡可能不要去嘗試。

    市場有,才說明市場的“必需性”;

    市場為0,一定有“沒有”的原因還沒被你發現,

    你可能就是先驅或試錯者。

    餐飲不同于其他市場,

    其他市場,引領顧客需求、創造顧客需求,容易成功,

    而餐飲,跟隨顧客需求、順應顧客需求,成功的幾率更大。

    過度分化,也是陷阱。

    前段時間,還有朋友說,

    他想做個龍井茶面。

    我問他什么是龍井茶面。

    他說,就是用龍井茶煮面,味道很好,

    而且健康養生;

    龍井茶面,一聽就容易被顧客記住,自帶特點。

    我說,

    這是過度分化。

    舉個例子,

    茶飲料市場,最大的品類的就是冰紅茶和綠茶,

    而后來也出現了羅漢果茶、桑菊茶、普洱茶等,

    都無法做起來,原因就是過度分化。

    同樣,

    你如果做面類,

    牛肉面、海鮮面、臊子面、重慶小面、河南饸烙面都更有機會做大,

    而你的龍井面,則幾乎沒機會。

    最后——

    我不是研究定位的,

    也不研究投資,

    恰好最近有幾位餐飲朋友問我這類創業問題,

    粗淺寫下我的幾個觀點,

    更希望各位餐飲高手們文后留言,

    創業不容易,你們的觀點,也許更能幫助到他們!

    文后等你留言,

    想傾聽你的聲音~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30年后,你的企業還在嗎?

    2.生意好的餐廳,都有一個共同點

    3.餐廳生意不好、下降,你如何自救?

    4.大眾創業讓多少人哭死在餐飲門口?

    5.這家店曾紅火排隊,現在卻關店!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598.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1月21日 08:25
    下一篇 2017年11月21日 14:0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