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餐飲同行問我:
我家菜品很好,服務不錯,環境也可以,
為什么就是生意不溫不火?
其實,有時候,
你自己都沒注意的一些“小問題”
被顧客介意了!
△
店名不知所云,顧客沒有光顧欲望!
一位朋友告訴我,自己小區附近開了一家新餐廳,裝修好,名字也氣派:大隱。
頗有“大隱隱于市”的格局和內涵,但是他告訴我說,自己一次都沒去過。
直到有一天父母散步時從外面打包回來了幾道家常菜,他覺得口味不錯,父母告訴他:就在社區里那家“大隱”買的,他們家主營家常菜和快餐……
朋友瞠目結舌:那你們是怎么知道是家家常館子的?
父母說:以前從沒進過,一看就覺得貴,終于有一天餐廳在門口擺了個小黑板寫著:包子1.5元一個。
從這以后才成了常客。
過分保持神秘感,其實是在拒客!
在杭州,我曾經去過一家餐廳,各方面的體驗真的不錯,
但就餐完之后,卻沒有再想來的念頭。
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餐廳“太過于高冷”,為什么這么說呢?
這家餐廳似乎是在刻意打造一種神秘感,屋內很暗,門面燈光也似有似無,看不出有生意的跡象……
這種營銷方式固然不錯,但是作為消費者來說,
第一體驗確實有神秘感,但更多的卻是:
餐廳確定開業了嗎?燈光是不是沒全部打開?看著這么冷清,肯定沒顧客!
記者找來一張圖——
原本應該通透的玻璃櫥窗,硬生生被圍起一圈木板,正正地擋在堂食顧客的臉前。“保護”了堂食顧客的“隱私”,也抹殺了門外顧客的進店欲。
看臉時代,“卸妝”同樣重要!
上個周末在外出就餐的時候,記者發現了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一家餐廳的門口還擺放著六一兒童節的裝飾氣球!如果沒記錯的話,馬上就要過九九重陽節了啊!
這樣的“過時裝飾”就像沒卸好的妝面,雖然看著也美,但總覺得哪里怪怪的。
哪都好,就是衛生間“慘不忍睹”!
這是發生在記者身上的真實案例:
某次在與朋友約飯確定吃哪家餐廳的時候,
我提議:之前XX的菜做的挺好吃,我們去那吧!
她搖頭:不想去。
我納悶:那次你還點贊說好吃,你忘了?
她說:他們家確實菜不錯,但衛生間實在太臟了。
一句話,竟讓我無言以對。
這個事情或許只是一個個例,或許那一次恰巧就是因為店里太忙,工作人員沒有銜接到位,但是卻讓消費者留下了“心理陰影”,
所以說,衛生不光是餐廳表面上的,不是骨碟、杯子擦得再干凈就能讓人對“背后”的衛生狀況視而不見。
門口搶客,熱情過度讓顧客不敢進!
門口搶客的現象大都發生在“美食一條街”這樣的地方,去過簋街的朋友回想一下自己被“左拉右拽”的場面就能感同身受了。
有一次記者在跟《餐飲時報》創始人小時在上海采訪,晚上出來吃宵夜的時候就碰上了這樣的“熱情過度”,幾乎每一家餐廳門口都有專人吆喝搶客!
有的甚至走到了路中央,你不予理睬的話他還會發揚緊追不舍的精神,一直跟在你身后進行勸說……
后來我們與一家餐廳老板說起這件事:
有的餐廳顧客不想進,不管你再吆喝再熱情的搶客都是徒勞的啊?
他面露難色:大家也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你不搶客,別人家搶客,顧客就很容易跟人家走了,我們也不想專門派出一個員工來,
說實話,本來人手就欠缺,還得再額外“支出”一人……
營銷“小聰明”,讓顧客有被欺騙感!
首先說明,這個例子是少數。
但不可否認,有一部分餐飲商家喜歡在優惠上和顧客玩文字游戲:
看起來打折力度很大,結賬時卻發現XX不能使用,或者滿XX才能使用,事先又不做任何說明;雖然也上了團購,顧客進店了卻發現有很多限制,或只能在幾個特價菜中選擇,或是吃到的菜品跟平常口味總是有差……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做餐飲,不是便宜才有市場!
2.一老餐飲人把一道菜品爆款用自動販賣機賣
3.這種小鍋即將風靡餐飲界,原因是很賺錢!
4.惡性競爭:同一菜我賣58他賣38,怎么辦?
5.能力很強,破壞力很大,這種員工該不該留?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