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逼的餐飲老板,這樣“搞定”員工!

    紅餐網重磅打造的每周一期的欄目——《陳洪波高端訪談》,從今年3月份開始啟動以來,至今已經成功發布30多期了。

    這期間,紅餐訪談組跑遍中國十幾個城市,與國內最具影響力的餐飲大咖深入探討。

    本期特輯我們來看看成功的餐飲老板怎樣“搞定”員工的!

    大咖談員工管理

    說到餐廳員工,你第一時間腦補的畫面是什么? 逼仄的員工宿舍,對客人畢恭畢敬,雙手永遠充滿油漬,從早忙到晚……

    作為餐廳最重要的資源之一,餐廳員工卻普遍存在“兩低一高”——工資低、學歷低、工作量高,也正因為“兩低一高”,加上沒什么技術門檻,餐企員工的流失率也較其他行業高出許多,人才培養也更難。

    隨著中國餐飲業逐漸擺脫“飯店”的標簽,走向品牌化、企業化,企業文化、人才培養也開始走向正規化、系統化,員工生存環境也開始發生變化。

    1
    海底撈:三原因成員工文化領路人

    每種理念的落地,背后都是文化在推動,然而,有文化理念的企業很多,但如何落實到員工的行為,又是另一個難題。

    海底撈也許能稱為餐企在這個領域的領路人,在將對消費者的服務發揮到令人發指的情況下,依然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是什么讓員工能如此心甘情愿?

    第一,它滿足了員工的基本需求,比如穩定的收入,讓員工心理上有預期:只要我認真干,就不會像在其他地方那么容易失業;二是物質激勵,管理層的區長、部長級享有公司的股份,而且最終是能夠兌現的;三是海底撈對一線員工的信任與放權。

    海底撈絕不是唯一的標準,但作為先吃到螃蟹的人,自然成為別人學習的對象,逐漸成長起來的餐企又在海底撈的基礎上,不斷拓展出更多更完善的人才、文化培養機制。

    2
    云味館:每個員工都可能是合伙人

    云味館創立兩年,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米線學院,這在中國餐飲界非常少見。

    但云味館創始人米線哥遲煥濤想的是,要把整個團隊打造成一個智慧型團隊,餐飲行業基層員工學歷是低不爭的事實,但能后天改變。

    從基礎的技術,到管理、綜合素質拓展,云味館都會對員工進行全面的培訓。

    ▲2015年會員工合照

    培訓完了,人才是有了,但怎么留住人才呢?餐飲本就是高流動性行業,這也是很多餐企不愿高投入做培訓的原因:我今天把你培養出來了,你明天就成為了競爭對手的排頭兵,我豈不是得不償失。

    這就需要培養員工的忠誠度。米線哥借鑒海底撈,給這些有潛力、持續奮斗者足夠的物質激勵,甚至讓他們成為自己的合伙人。

    和其他餐企一樣,云味館也是底薪+獎勵,但不同的是,云味館的獎勵盡量去KPI,不完全跟利潤、營業額掛鉤,而靠同事的認可度、流失率、客戶評價、用戶體驗、出品服務衛生決定,同個崗位員工獎金差最大可達10倍。

    最后的年終獎,也是靠決策層所有人,從各個角度的觀察,通過他們的商業或主觀判斷給出。

    ▲2015年會員工頒獎

    同時,只要你達到一定年限,是優秀的從業人員,包括洗碗大叔、服務員、收銀員,都可以成為公司的合伙人。

    而且云味館支持員工分散投資,入股三個月后,還可以無條件退股,以攤銷風險。同時,員工可以把10萬塊錢,分成5份投資,每個店2萬,加權后,和公司的投資收益是一樣的, 5個店,可能有1個不賺錢,但有4個店賺錢。

    3
    北京宴:遇到危機也不裁員不降薪

    海底撈“收買”人心的第一條就是,滿足員工的基本需求,北京宴則很好地詮釋了這個原則,作為高端餐飲的代表企業之一,北京宴不僅將中國服務表現給消費者,也體現給了自己的員工。

    “國八條”出臺后,北京宴一度和湘鄂情、俏江南等高端餐飲一樣,走入低谷,一個日營業額需要十幾萬的企業,最少的時候一天營業額只有兩千元。

    但董事長楊秀龍說:“面對危機,很多企業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首先要降低成本,砍掉員工、砍掉高檔菜的廚師,但我們就提出,不裁員、不降薪。”

    楊秀龍堅持認為,員工才是餐企最大的資源,遇到危機是把資源重新整合,找尋出路,但不是砍掉資源,轉型也不是把整個企業全部打散重來,變成另一個人,而是在冬天把夏裝換成冬裝。

    北京宴從實際行動上,給了員工一份可靠、安心的保障。

    餐飲行業的員工宿舍,一直給人留有臟亂差的印象。但北京宴不惜花大手筆,投入500多萬元,將1200多平米營業面積打造成“員工之家”。不僅統一配發純棉四件套,還有專人統一更換清洗,還有食堂、小賣部、健身房、臺球室等配套設施,每月成本25萬元。

      ▲北京宴的員工宿舍

    同時,北京宴也對一線員工充分信任、放權。

    楊秀龍為此設計了倒金字塔的管理模式,簡單說來就是:在服務上,誰最靠近顧客,誰的指揮權就最大,全員絕不允許對顧客說“不”。

    客服部直接接觸顧客,最了解顧客需求。因此,它可以指揮前廳部、服務部、廚師和管理部。總經理倒成了整個餐廳最大的店小二。

    那么問題來了,一線員工對二線員工濫用權力怎么辦?管理層無視員工的困難怎么辦?北京宴的考核機制,很好地考慮到了這一點:

    上級評估下級,下級也評估上級,一線評估二線,全員評估職能部門,部門經理相互評估。這些得分最終會體現到績效獎金上,有獎有懲,公開透明。

    在懲罰制度上,楊秀龍又展現了他的管理藝術,推出捐款復活制,讓評分不及格的員工,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如果3周內沒有再被扣罰,捐款將復活(返回)。如果三周內再有扣罰,捐款將收入到社團活動基金中,改善員工生活。

    4
    新辣道:向宗教學做管理

    “好的企業我認為都有宗教的影子,全世界,不是因為我們去模仿宗教,而是因為人性是相通的。管理一個和尚,和管理一個切菜的,本質都是管人心。”

    學會宗教式的管理,可能是對管理者最大的要求。宗教能讓一個人即使吃得不好,穿得不好,還要守規矩一堆,卻仍能讓人異常虔誠。

    一個富有生命力的組織、企業,不在于有多大實體規模,有多大經濟實力,而在于是否掌控和引領員工的思想,落地以后就是企業文化。

    宗教達到這種狀態,需要三種渠道:一是拜與被拜;二是救與被救;三是連為一體。

    拜與被拜:在企業中就是“敬與被敬”。如果一個領導讓大多數人信任、尊敬和崇拜他,員工就能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而此時,領導更要敬重他的下屬和周邊的人。

    救與被救:企業中可以理解成“幫與被幫”,再愜意,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的理想和價值。員工為企業工作,是幫企業,企業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平臺,也是在幫員工。員工幫了企業,就是幫了他自己。

    這樣繼續發展,就會連為一體,為了共同的目標,成為一個整體,無法分割開來。

    不是說企業一定要向宗教學習,而是一個好的企業做到最后,多多少少在對人心、組織的管理上,都會出現一些宗教的影子,因為它們背后管理方法論是共通的。

    而且宗教有一種自我生長的能力,就像新辣道一開始是有意地去模仿、學習、思考,但現在隨著企業的自我的運行,企業文化已經有了自我進化的能力。

    在餐飲洗牌、重構的路上,把菜品、服務、營銷等等重要因素分析到最后,還是需要人去執行,如何將員工流失率降低,是考驗所有餐飲品牌的事。

    從海底撈開始,餐飲人逐漸看到一種新的人員管理方法,紛紛開始效仿,很多餐企也開始向其他行業學習,比如學習華為的全員持股,學習互聯網企業的扁平化管理、開設學院……

    說到底,就是把餐飲老板越來越把員工當資源、當自己人、當家人,從而改變餐飲業人員流失率高的狀態,建設人才梯隊,形成人才的良性循環。

    記者 | 紅餐網_陳南

    視頻 | 紅餐網_王偉

    《陳洪波高端訪談》往期回顧

    黃記煌黃耕 |金百萬鄧超 | 新辣道李劍

    釜山料理張東威 | 探魚李品熹 | 德莊李德建

    陶陶居尹江波 |迷尚豆撈曾雁翔 |全聚德邢穎

    人人湘劉正|很久以前宋吉 |比格披薩趙志強

    北京宴楊秀龍 | 呷哺呷哺賀光啟 | 冰城串吧張利

    赤坂亭游忠旺 | 70后飯吧梁曉黎 | 小放牛張志民

    半島餐飲集團利永周 | 局氣韓桐 | 順風123戴華露

    花家怡園花雷|耀華飲食集團區又生 |客語許可鵬

    避風塘葉錫銘| 一茶一坐林盛智 | 木屋燒烤隋政軍

    望湘園劉慧 | 蠔爺陳漢宗 |云味館遲煥濤 |72街周明



    內容交流| 請加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8026395830

    ↓↓↓點擊“閱讀原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7051.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1月6日 21:07
    下一篇 2016年11月6日 22:1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