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橋米線火得一塌糊涂,他竟是25年前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過橋米線這幾年是真的火了,阿香米線、蒙自源開到400~500家店,新晉品牌云味館也在短短3年時間開出80家店,其他牌子更是數不勝數。

    然而早在25年前就有人開始吃螃蟹,摸索出“中餐+米線”的道道。這和時下單品店拼命尋求“米線+”的模式是不是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所謂潮流,往往就是挖掘過去并重新定義。看看云南省餐飲行業協會理事會會長、新世界餐飲董事長張憲榮的思路,能不能給你一些靈感。

    張憲榮談過橋米線的危機

    01

    3個月,改掉過橋米線老毛病

    張憲榮和過橋米線的結合,純屬偶然。1992年這個上海男人選擇到云南經商,做起服裝批發生意。

    有一天和朋友到圓通山游玩,在附近名叫“大世界”的百貨商城一樓吃到一碗過橋米線,他覺得味道實在太贊了,排隊的人也不少,只是他發現不少管理上的不當,導致現場十分混亂。于是跑去和老板溝通,說在哪些方面可以怎樣提升,沒想到說著說著,老板居然決定把店轉手給他。

    只是路過吃一碗米線,然后就變成老板?這真不是笑話。他在接下來的3個月,就把當初給到前任老板的建議落到實處:

    • 裝配料的一般都是生盤,盤子壘起來后肉片會貼在上面的盤底,導致肉質很快變質。于是他采取方形食盒加蓋的方法來裝生鮮菜品,實現合理分離,更健康、衛生。

    • 剛煮好的湯一裝碗里就變冷,于是他研究出用烤爐來烤碗,保證每碗湯都熱氣騰騰,有足夠的熱度來燙配菜……

    就這樣,他進了餐飲圈,開始賣起過橋米線。

    02

    中餐+米線,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累積一兩年后,他從原來單純想要改掉過去的不足,到逐漸發現米線市場的潛力,而這股潛力首先來自它與生俱來的故事。

    故事流傳至今有不少版本,但終究離不開清朝滇南蒙自市,娘子過橋為秀才送雞湯送米線的“溫情史”。他相信這段歷史有了讓過橋米線永遠活下去的理由,所以他堅定了自己選擇的這個品類。

    ▲云南省餐飲行業協會理事會會長、新世界餐飲董事長 張憲榮

    借著1996年一個契機,張憲榮把看好的米線做大了。

    政府把商城一樓轉包給他,慢慢地整棟樓五層樓都讓他給拿下,并改名為“新世界美食娛樂廣場”,服裝、洗浴、餐飲成為這5000多平米重要的三大板塊,而米線店也順道有了名字——新世界米線。

    你想象不到,這里三層樓都在賣過橋米線,一樓的屬于大眾,二、三樓的則屬于貴客,最貴賣到588元/套,要知道,那是公款消費、公務接待最熱的90年代。

    張憲榮就這樣,讓多年來僅現身在大街小巷的過橋米線,瞬間登上大雅之堂,并且創造了“中餐+米線”的模式。

    中餐實則指滇菜,而米線屬滇味(風味小吃),在此之前,滇菜、滇味幾乎未曾有交集,更別談平起平坐,而他吃了第一個螃蟹,把兩者糅在了一起。

    后來云南當地的餐廳乃至五星級酒店,都陸續增加了過橋米線,直至滿城皆是。

    03

    品牌老化,以“更云南”做差異化

    和過橋米線的這一份感情,應該是終身了。在后面的這些年,張憲榮創建過不少餐飲品牌,卻始終離不開它。而新世界也因為這碗米線,幾乎成了國內外游客必到的一站。

    只是不少年頭過去,這股勢頭不再那么猛了,后起米線品牌個個野心勃勃,直奔全國市場,而他這碗米線卻隨著商城不再那么輝煌、高端市場不再風火,終于在大時代中逼近衰老。

    但是張憲榮不甘心啊。他說自己雖是上海人,但云南早已成為自己的第二家鄉。他要把家鄉美食做好的這個愿望,只會隨著年月的遞增而愈發強烈。

    2013年,他重新著眼過橋米線,和團隊研發了兩款“最云南”的味道:菌香過橋米線、鮮花過橋米線。

    ▲鮮花過橋米線

    云南的菌菇、食用鮮花,無疑是本土最具特色的食材,而將它們加入米線,也是區別于外地品牌的最佳法寶。菌類和鮮花都必須新鮮采摘,哪怕現在冷鏈物流越來越強大,但是新鮮度和成本依然是外地品牌需要慎重考慮的。

    也許你會問,強調云南風味是不是就注定不能往外走。他透露往一線城市走,是規劃當中的第三步,前面的兩步他還是希望在本土做強:在昆明東西南北面都有一家,然后在云南特定旅游點,如西雙版納、麗江、大理等布點。也就是說,他還是希望先做好云南市場。

    2016年,他重整新世界米線,改名為“新世界云牽一線”。一改以往2000+㎡的手法,縮小至800㎡以內,把現代時尚的裝修風格和傳統米線糅合在一起。

    革新后的這個店,最顯眼的是那個比你的臉還要大很多的湯碗。碗既作為店內的裝飾,也是真正的湯碗。

    ▲新世界云牽一線的大湯碗

    這個碗只裝4個口味的米線:傳統的雞汁過橋米線,脆皮豬腳過橋米線,還有前面提到的菌香、鮮花過橋米線,價格從22~98元不等。

    800㎡的店,不光是做過橋米線,還有一字排開的明檔擺著各式各樣的涼菜、小吃、點心,其中涼菜有著濃郁的云南風味:蟲草花拌海蜇、香菜折耳根……

    革新至今一年半,新世界云牽一線恢復了生機,寒暑假、黃金周更是爆滿,入客數最高達到1200人/日。

    張憲榮帶領自己的團隊,找到了和其他品牌不同的路線,那就是據守云南,并做好云南味,有機會再走出去。

    04

    少數民族特色,是云南餐飲的法寶

    除新世界餐飲董事長,張憲榮還肩負云南省餐飲行業協會理事會會長一職。也許是這樣的雙重身份,使得他對云南當地的餐飲,尤其是最為外地人熟知的過橋米線,要比純粹的生意人更加關切。

    他很欣喜地向紅餐網介紹,云南16個地州市都成立了餐飲協會,最后一個香格里拉餐飲協會也在9月份剛剛成立了。他相信擰成一股繩后,云南的餐飲一定能走得更好更遠,還提出云南餐飲未來發展的2個方向:

    01

    提煉少數民族食材,做好滇菜

    云南是少數民族最為聚集的地方,傣族、藏族、彝族……26個少數民族都富有特色食材,榆黃蘑、漆蠟、松茸……能不能結合滇菜的烹飪方法,深度提煉這些食材,是他們思考的重點。

    02

    滇味+滇菜,滲透少數民族文化

    在省政府提出的“舌尖上的云南”規劃里,風味小吃勢必要走出云南,而過橋米線作為滇味代表,更背負著走向全國的使命。張憲榮描繪了過橋米線的兩種場景:

    • 店面400㎡以內,進駐商場,追求翻臺率,將風味小吃和過橋米線糅合在一起;

    • 店面800~1200㎡,滇味、滇菜結合,再融合云南得天獨厚的優勢——少數民族的歌舞伴唱,調動消費者五官,從而進行文化層面的滲透。

    ▲新世界云牽一線的云南風

    市面上對于過橋米線的創新做法其實已經非常多,之前他也嘗試過加入海鮮,但是發現在品控、口味上都不盡人意,所以最終還是選擇聚焦當地風味。

    走過這些年,他越是相信“圍繞滇菜來多做文章”,反而是過橋米線全新的出路,就像我們常說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如果你正在或打算做這樣熱門的品類,也會從本土風味入手嗎?歡迎留言互動。

    記者 | 紅餐網_林如珍

    視頻 | 紅餐網_王偉

    《陳洪波高端訪談》往期回顧

    松哥油燜大蝦徐松

    青和唐際程|“奈雪の茶”彭心 趙林

    外婆家吳國平|阿興記劉英|知味觀戴寧

    旺順閣張雅青|武圣王剛|新辣道李劍

    九毛九管毅宏|辣莊魯小旭|72街周明

    美奈小館郭斌|大弗蘭鄭捷|西少爺孟兵

    蠔爺陳漢宗 |云味館遲煥濤|大龍鳳彪哥

    慶豐高文慧|東來順周延龍|印巷小館尹彪

    巴奴杜中兵|將太無二邢力|花舍鄭金艷

    黃記煌黃耕|金百萬鄧超|拉丁餐飲吳春清

    gaga鮮語馮敏|樂凱撒陳寧|胡桃里詹宗德

    和合谷趙申|喜家德高德福|五斗米王順海

    渝味曉宇張平|宴遇傅乙晟|小恒水餃李恒

    釜山料理張東威 |探魚李品熹|德莊李德建

    百年老媽李華| 眉州東坡梁棣 |望湘園劉慧

    華天飲食賈飛躍|阿五樊勝武|臨家邱尚振

    陶陶居尹江波|迷尚豆撈曾雁翔|全聚德邢穎

    人人湘劉正|很久以前宋吉|比格披薩趙志強

    避風塘葉錫銘|一籠小確幸|木屋燒烤隋政軍

    花家怡園花雷|耀華飲食區又生|客語許可鵬

    蛙來噠羅清|青石玖宮應凌云|一茶一坐林盛智

    紅鼎豆撈常發文|萬歲壽司何榮萬|僑美楊浩益

    北京宴楊秀龍|呷哺呷哺賀光啟 |冰城串吧張利

    徐記海鮮徐國華|炊煙時代戴宗|和記小菜何征

    摩提工房蘇悅|巴比饅頭劉會平|遇見小面宋奇

    赤坂亭游忠旺|70后飯吧梁曉黎|小放牛張志民

    半島餐飲利永周|局氣韓桐|順風123戴華露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點擊“閱讀原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3136.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0月15日 20:50
    下一篇 2017年10月15日 22: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