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軍:做創意融合菜,能給人帶來成就感

    卻做菜,薛軍是個熱愛生活的小伙子,他喜歡攝影、唱歌、臺球、釣魚、開車兜風……

    當然,做菜永遠排第一。

    薛軍

    粹膳(南京)餐飲公司 主理人

    南京敏珠拉姆餐飲公司區域行政總廚

    品棠美學項目研發顧問

    少年廚師,天生反叛

    有些人可能天生就是吃廚師這碗飯的,比如薛軍。

    說起薛軍第一次“做飯”的情景,他自己想想也覺得神奇,畢竟這事兒,一般6歲小孩兒可做不出。

    彼時,正處農忙時期,家里無人做飯,小小的薛軍便“獨挑大梁”,像模像樣地做起了柴火飯,結果不出所料,飯糊了。

    于是,薛軍憑著電視里的記憶,去地里拔了幾根蔥,插在米飯里吸收焦糊味,這“本事”可以說是無師自通。

    此后,薛軍便一發不可收拾,沒事兒就在家里瞎搗鼓,做餃子、炸掛面……仿佛昭告著日后一位大廚的誕生。

    薛軍小時候家里條件算不錯,但自他10歲起家道中落,經濟情況漸漸不如前了。不過他沒繼續上學卻不是因為沒錢,而是少時叛逆,與老師起了沖突,便逐漸斷了升學的心思。

    在輟學的那幾個月里,薛軍的人生是灰暗的,叛逆性格下遮掩的,是薛軍浮萍般飄搖迷茫的心。他受不了路人形形色色的眼光,不敢想將來有一天,自己真的成為他們口中的“混混”。

    好在薛軍還是走出了這片陰影,他決定跟隨內心,做一名正正經經的廚師。

    16歲那年,薛軍正式進入餐館成為一名學徒,每天開門是他,打烊也是他,為師傅端茶遞水、洗毛巾甚至洗襪子成了他的日常。

    不過一開始,薛軍可沒有這么乖順,天生反叛的他,哪有那么容易服從管教。

    學不到東西、成天灑掃打雜,讓薛軍常常“炸毛”,然而,當時的薛軍在師傅們眼里是一塊“未經雕琢的良玉”,因此師傅們并沒有放棄他,而是苦口婆心地勸誡教導。

    漸漸地,薛軍慢慢收斂了性格,這才正式走上潛心求學的道路。

    薛軍坦言,這么多年廚師生涯,難忘的事有很多,大部分都給了“第一次”——第一次上灶臺翻鍋,鍋里的菜撒得所剩無幾;第一次綁大閘蟹,被蟹鉗子夾到雞飛狗跳;第一次殺河豚血濺到嘴里,整夜睡不著覺,擔心自己會不會被毒死……

    這些年,薛軍對身邊的人都是心懷感激的,他說走這條路不容易,虧得路上總有人愿意拉他一把,其中“亦師亦友”的邱桂亮師傅讓他最為觸動。

    薛軍的性格向來調皮,學徒的時候經常在廚房里搗亂,但耐不住邱師傅的好性子,非但不生氣,還笑呵呵地教育他。薛軍是個乖覺的孩子,凡事經邱師傅一點撥,立馬就通。

    無論是做菜還是做人,薛軍都從邱師傅身上汲取了很多養分,邱師傅的教導,也成為了薛軍一輩子做人做事的準則。

    在薛軍看來,他還沒有成為自己心目中真正好的廚師,未來之路漫漫,仍需激流勇進。

    重“形”不重“意”,不是長久計

    薛軍最擅長的是淮揚菜,之后轉做創意融合菜,那是因為,他想接觸不一樣的菜品來充實自己,探索發現那些自己不了解的領域。

    兩年前,薛軍在拜訪2015年米蘭世博冠軍黃品棠創辦的餐廳——南京“品棠美學”時,黃師傅曾邀請他加入,正巧薛軍是一個愿意嘗試和突破的人,于是便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品棠美學,走上創意融合之路。

    創意融合菜的優點有很多,它可以讓人自由發揮、不拘泥于條條框框、每個人都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創意,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這正契合薛軍所想,“我之所以鐘情于做創意融合菜,是因為每道菜品都注入了我的思維和想法,甚至食客可以從這道菜品中,感受到我想傳達的東西,這樣的成就感,是我做其它菜系無法比擬的。

    不過薛軍也明白,創意融合并不是否定傳統菜肴,因為所有的創意融合菜,都是基于傳統菜肴的口味和烹飪技法演變出來的。

    “傳統菜肴和創意融合菜最大的不同在于,創意融合菜可塑性更強、涉及面更廣。”薛軍的菜品中,融入得更多的是中餐元素,“中餐值得深究,畢竟中華美食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可能一輩子都學不完。

    薛軍希望呈現給客人的,是用中餐的味道,加上西餐的裝盤手法,創造出與傳統完全不同的用餐體驗,讓大家知道,中餐也可以做得很精致。

    而做創意融合菜,色、香、味、形、意是必備要點,并不是牽強附會地一頓亂搭,需要食材重組、營養搭配、味蕾的碰撞。

    薛軍介紹道,比如一道傳統的口水雞,普遍的做法是把調味料澆上去就上桌。但若換成現代的方式去呈現的話,可以把醬汁用零下196℃的液態氮極速冷凍并炒成粉末狀,覆蓋在雞肉的表面,再加一些酸模葉、三色堇等常用的食用花草裝飾一下,這樣味道是不會變的,只是呈現方式不同了。

    “其實有些創意融合菜,更多的人可能是想借用這種形式去吸引食客的眼球,但我認為這并不是長久之計。”薛軍認為,如果只注重“形”的話就會失去平衡,變成一道沒有靈魂的菜品。

    在他看來,所有可以吃的不可以吃的,如果當中沒有關聯,都往盤子里硬湊,這樣的菜品即使做出來了,也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薛軍覺得,擺在盤子中的所有東西,一定都是要能吃的,畢竟回歸到一盤菜的本質,終歸是要吃的,所以無論如何,菜肴都應以“味道”為先,單純為了裝飾,是不可取的。

    薛軍坦言,早些年,自己也是注重表面的“好看”,但隨著年月增長,如今的他已慢慢開始做“減法”。對于菜肴,他認為應該還原做廚師最初的目的——把好吃的食物帶給大家。

    說到呈現,不得不提分子料理。

    薛軍認為,分子料理是一種更科學、更標準化、更有趣的技術,它會打破你對食物及烹飪的傳統認知,會讓人感到驚詫。

    “不過分子料理更多是被年輕一代的廚師所欣賞,老一輩的人可能接受不來。”薛軍分析,如果要讓分子料理在國內更大范圍地被接受,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因為設備、原料價格昂貴,所以菜肴的單價相對也很高。除此之外,很多類似的菜品都是小小份的,很精致,但吃不飽。

    這些都是硬傷,所以目前,分子料理才沒有完全被普及。

    除此之外,薛軍也談到,其實真正掌握這項技術的人才是稀缺的,有些人學了一點皮毛就出去炫耀,以至于一些不明就里的食客對分子料理的印象,僅僅停留在“冒煙”上,造成了人們對分子料理的誤解。

    在薛軍看來,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他表示,分子料理絕不是只有“冒煙”這么點東西,里面的學問可大了,如若好好學習并加以利用,對中餐廚師是一個很好的提升。

    僅僅就液態氮而言,就有很多種做法。薛軍介紹道,比如用低溫機煮雞蛋,在64℃、2.5h的條件下,就可以讓雞蛋達到蛋白沒有完全凝固,但蛋黃凝固的狀態,當然,還可以用其它更多的方法,讓食材達到你想要的狀態。

    藏餐融合,別具一格

    目前,薛軍在云南香格里拉為朋友的餐廳做菜品優化,這家餐廳主要做的是藏餐,但薛軍此前并未接觸過藏餐,所以一開始他也十分猶豫。但西藏對于薛軍來說是個神秘的地方,薛軍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于是便一頭扎進去了。

    幾番探究,薛軍發現傳統藏餐的口味偏咸、偏辣,重油厚味,香料用得比較多。受尼泊爾、印度那邊的影響,也會加一些咖喱在里面。此外,藏區最常用的烹飪方法是炸、烤、煎、煮、燉。

    通過了解藏區的文化和飲食習慣,薛軍明白了為什么藏餐的食材主要以牦牛肉、酥油茶、糌粑、青稞面、土豆、蘿卜等為主,因為西藏海拔比較高,處于高寒地區,人們需要抗寒抗凍的食物。

    比如酥油茶,本身是咸的,是通過牦牛奶提煉出酥油,加入磚茶熬制而成的,因此熱量比較高,用于御寒效果極佳。

    而牦牛生活在海拔比較高的地方,其中又以海拔4000米以上的牦牛肉較佳。高地的牦牛是采取放養的方式,在一頭比較活潑的牛的脖子上系一個鈴鐺,通過聽鈴鐺聲,就可以判斷整個牛群在什么方位。

    不僅如此,牦牛還會吃一些原生態的料包括蟲草及其它藥材,所以肉的營養價值比較高。

    目前看來,對于其它地區的食客來說,藏餐的接受程度還不錯,“大概是因為大家都對神秘的藏區多少有點好奇,所以也想體驗一下藏餐的味道。”薛軍猜測道。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味道咸咸的酥油茶,有人就接受不了,包括薛軍自己剛開始也不適應。他直言,當初在南京的9個月,餐廳的酥油茶他是一口都沒喝,因為那個味道,他都懷疑是不是正宗的西藏味道。

    后來真到了西藏各種吃喝,他才知道,酥油茶的確就是這個味兒。

    目前,薛軍也在對藏餐做一些優化和改良,由于藏區的師傅做菜都很隨意,出來的味道也不太穩定,因此把食材、調料在規格、口味方面做一個標準化,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為了迎合其它地區食客的口味,薛軍也會將藏餐中重油、重鹽的口味減淡一點,并加入更多有營養價值的食材進去。不過他強調,這些改變不會太大,會盡可能將藏餐傳統的味道保留下來。

    除了調整味型,將藏餐與其它菜系進行融合,也是薛軍想嘗試的。

    比如淮揚菜中比較出名的菜——獅子頭,薛軍就利用西藏的藏香豬,加入松茸、馬蹄等打上勁,放入當地的尼西土雞熬制成的雞湯中,燉5小時融合而成。

    實際上,淮揚菜中的獅子頭有很多種做法,包括用魚肉、咸蛋黃等,而用藏區的原材料結合淮揚菜的手法推出的這道“尼西土雞湯燉松茸獅子頭”,就十分有中餐特色。“這道菜很符合食客的味蕾,這樣的嘗試是成功的。”薛軍說。

    學習不是一件刻意的事

    為了更好地學習創意融合菜,薛軍還加入了星廚聯盟——一個公益性質的餐飲社交平臺,由黃品棠先生和一些有夢想的圈中好友共同發起。

    星廚聯盟的目的,是想把志同道合的廚師精英聯合起來,打造一個集新品研發、菜肴分享、資源對接、美食品鑒等互幫互助的共贏平臺。

    它集結了許多優秀的餐飲人在里面,大家各自有擅長的區塊。薛軍表示,在這里,你很容易會發現自己的短板,當然,也很容易能學到新的東西。

    同年,薛軍還創辦了粹膳(南京)餐飲公司,主要負責為餐飲集團提供管理服務、餐飲項目策劃、烹飪技術研發、戶內外活動策劃、烹飪技術培訓、優質食材銷售等。

    此前,粹膳已為奔馳、寶馬MINI、盒馬鮮生、卡露伽魚子醬等品牌做過菜品及晚宴活動;在培訓方面,薛軍同為“南京奇廚學堂”及“品棠美學學堂”的講師;不僅如此,如今正值松茸季節,粹膳也從香格里拉挑選了一些優質的松茸,提供給一些餐飲企業

    對于薛軍來說,這是他頭一次“扛大旗”, 經營一個餐飲公司,遠比在后廚或酒店管理復雜得多。多數時候,薛軍都會充當“沖鋒者”的角色,帶領粹膳員工不斷嘗試,給員工建立自信。

    雖說現在薛軍的職業生涯,又向上邁了一個臺階,成為了一名獨立的經營者,但作為一名廚師,他從未停止過鉆研菜品。

    薛軍有一臺單反相機,專門用來拍攝菜品。他說,當初買單反,不僅是為了追求畫質,用照片的方式記錄自己的菜品,還可以方便日后整理。過去這些菜式的食材、搭配、擺盤……再拿出來研究時,可能又會產生不一樣的靈感。

    薛軍認為,擺盤的手法多樣,但最終還是要襯托“吃”的主題,不能喧賓奪主。擺盤講究的是錦上添花,而不是死搬硬套、畫蛇添足。

    擺盤看起來簡單,但要凸顯個人風格并不容易。他強調,盤中的食物擺放的位置、顏色、亮度、協調性、關聯性等都是要考量的。

    在薛軍眼里,一道菜就應該像廚師個人的樣子,要“狂野”就狂野到極致,要“內涵”就內涵到極致。最主要的是要有特色,就像川菜的風格一樣,“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薛軍做菜不愿意被一種標簽束縛,傳統的菜他可以做得很傳統,創新菜也可以做得很創新,“在自己的菜品里傾注你想傾注的,表達你想表達的,如果食客能get到你的點,那就更完美了。

    在研發菜品這塊,他有自己的“六多”法則:多聽、多看、多問、多想、多試、多學。

    做菜品研發,薛軍從來不需要理由,因為這就是他心之所向。人怎么會討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一輩子陷在里面才好。

    研發菜品的時候,薛軍常常自己跟自己死磕,在他看來,沒有這份熱愛,有再多的配方、再好的食材,也做不出令人滿意的菜肴。

    談及研發菜品的靈感,薛軍說,靈感都來源于生活各處,任何人跟事都能成為你的老師,近有菜市場、公園、美術館;遠到山谷、河流、古建筑……生活中的細枝末節,都能給自己帶來靈感。

    一旦他覺得靈感來了,就先用手機拍下來,回去便立馬用紙和筆畫個草圖,接著購買原材料、試做、試吃、調整、征求意見,最后呈現在食客面前。

    薛軍覺得,研發菜品沒別的,關鍵在于廚師本身要有一雙能夠發現明亮事物的眼睛、一個隨時保持靈感跳動的大腦,和一顆對食物有熱愛創造的心。

    結語

    做廚師這么多年,誰沒個不如意的時候,薛軍自然也經歷過人生中的起起落落,但他始終相信,越努力,越幸運。

    生活對你是殘酷的,也是寬容的。薛軍笑說,人一輩子不會一直苦的,總要懷著希望才會有奔頭,正如他用藏文紋在手臂上的話:“一切如意”。

    薛軍紅菜

    蜂巢脆皮蝦球

    主料

    鮮沙蝦500克。

    輔料

    澄面100克,豬油100克,咸蛋黃4只,蔥20克,姜15克,紅菜頭1個,蛋清1只,可食用花草少許。

    <調料>

    鹽、味粉各少許,沙拉醬1包。

    <做法>

    1.鮮蝦去蝦線,洗凈,加鹽、味粉、蛋清打成蝦膠。

    2.豬油、澄面加開水,與咸蛋黃擦勻,搓成圓薄片,放入打好的蝦膠,揉成光滑的圓球。

    3.將“2”入油鍋,炸至表面金黃,撈出控油。

    4.紅菜頭蒸熟,加沙拉醬打成紅色醬汁。

    5.將“3”和醬汁裝盤,裝飾即可。

    香草油法國吉拉多生蠔佐卡露咖鱘魚籽醬

    主料

    法國吉拉多生蠔1只。

    輔料

    卡露咖鱘魚籽醬2克,迷迭香1根,百里香2根,麥芽糊精10克,檸檬汁少許。

    <調料>

    橄欖油5克。

    做法

    1.吉拉多生蠔開殼取肉,保留原汁,淋上少許檸檬汁。

    2.迷迭香、百里香、橄欖油混合一起浸泡3小時,拌入麥芽糊精形成輕盈粉末。

    3.取卡露咖鱘魚籽醬放在生蠔肉上,放上拌好的香草油麥芽糊精,底下鋪上沙冰即可。

    綠野仙蹤

    主料

    土豆2個。

    輔料

    百香果1個,青麥粉、干發菇菌、干發青瓜片、白巧克力、可可脂、液氮各少許。

    <輔料>

    淡奶油、幼砂糖、酸奶、竹炭粉各適量。

    做法

    1.土豆蒸熟去皮,加入淡奶油、百香果、幼砂糖、酸奶制成內餡。

    2.白巧克力加可可脂、竹炭粉加熱混合均勻。

    3.將“1”制成小石頭雛形,放入液氮內急速冷卻后,再放入融合的可可脂中5秒左右,撈出。

    4.將上述原材料裝盤、裝飾即可。

    香煎澳帶配脆蔬

    主料

    澳帶2粒。

    輔料

    卡露咖施氏鱘魚籽醬10克,蘆筍、新西蘭甜豆、手指胡蘿卜、百里香各少許。

    <調料>

    海鹽、黑胡椒碎、生抽、李派林、橄欖油、香草油各適量。

    做法

    1.澳帶自然解凍,加海鹽、黑胡椒碎、百里香、橄欖油拌勻稍腌。

    2.鍋內入油燒至六成熱,下入貝柱兩面略煎

    3.將蘆筍、手指胡蘿卜修正成型,洗凈瀝水待用。

    4.另起一鍋,下橄欖油燒熱,下入“3”、海鹽、黑胡椒碎、生抽、李派林炒至斷生倒出。

    5.兩種食材計算好時間,一起與魚籽醬進行擺盤,淋上香草油即可。

    火焰鹽烤羊肚菌汁腌鮮鱸

    主料

    新鮮鱸魚1條。

    <輔料>

    干羊肚菌50克,姜片100克,蛋清4只,荷葉1張,梅干菜、蔥、干辣椒各少許。

    調料

    鹽1包,雞粉、綿白糖、生粉、料酒、青稞白酒各適量。

    做法

    1.鱸魚放血,宰殺洗凈,剞花刀備用。

    2.羊肚菌泡發洗凈,將泡出的菌汁過濾后,加鹽、雞粉、料酒、蔥姜、冰塊調成味水,放入鱸魚腌5小時。

    3.梅干菜泡發洗凈,加干辣椒、蔥姜、糖、羊肚菌燒制軟爛后冷卻,填入魚腹中。

    4.蛋清打發,加鹽、生粉拌勻。

    5.錫紙打底,鋪上荷葉,再放上鱸魚包裹好,覆蓋上打好的蛋清,抹平,入烤箱上下各200度烤30分鐘即可。

    45萬廚師都在關注這個號
    你還沒有關注嗎?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7350.html

    (0)
    上一篇 2019年11月13日 20:30
    下一篇 2019年11月13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