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烘焙品牌從高端版塊切入,互聯網烘焙品牌從線上分流,茶飲等其他不同賽道的重疊擠壓,致使本土烘焙品牌壓力重重。
危機降臨,傳統烘焙品牌該如何突圍而出?
本文由紅餐專欄作者胡茵瑛(ID:yuelaoban)授權發布。
在上海,門店數量超過20家或者是年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的品牌烘焙企業已經超過40家,囊括了法式、歐式、韓式等各種國際烘焙品牌和各式層出不窮的網紅產品。
記者走訪發現,上海許多路段已經出現了面包房“貼身肉搏”的現象,市場日趨飽和。
本期就來說說屬于上海灘的烘焙風云。
曾經制霸上海灘的克莉絲汀風光不再
被譽為“烘焙第一股”的克莉絲汀從臺灣進入大陸,巔峰之時店鋪數量堪比全家,在全國布局1000多家店鋪,然而從2012年起連續虧損,克莉絲汀店鋪開始分批關閉。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底,克莉絲汀門店總數為648家,直至2018年底,門店銳減至586家。
根據克莉絲汀公布的2018年度業績,公司收入同比減少約17.52%至6.64億元,毛利減少約18.85%至2.96億元。公司擁有人虧損2.32億元,同比擴大約80.46%。
據了解,克莉絲汀的虧損主要是受產品傳統、門店陳舊、銷售渠道單調等因素影響。
如今,克莉絲汀的品牌力在不斷消退,這個曾經擁有上海最多連鎖店的面包品牌正在走向下坡路。
臺灣烘焙業績下跌艱難喘息
元祖食品和克莉絲汀一樣,也面臨著相同的困難。
在經濟放緩、月餅銷售受沖擊以及同業多元化競爭中,市場消費群體不斷被分流,元祖也在傳統的模式中艱難喘息。
▲圖片來源:新浪
不同于元祖,85°C在剛入駐上海之時,帶來了一種新的模式“面包房+咖啡館”,而其也憑借平價的咖啡面包組合在白領之中刮起一股旋風,走得很是順風順水,開啟擴張之路。
▲圖片來源:商業地產與電商
然而,如今平價咖啡的入局者眾多,而在烘焙領域,其競爭對手也不在少數,導致85°C的產品個性化差異并不明顯。
隨著其品牌價值的不斷下降,85°C也迎來了艱難時刻。
新的攫利者紛至沓來
與此同時,不少新的攫利者開始紛至沓來,從不同的領域去分搶烘焙這塊大蛋糕。
外資品牌紛紛切入高端市場
面包新語、巴黎貝甜、多樂之日等來自韓國和新加坡的外資品牌紛紛切入高端市場,通過不同的營銷概念吸引了不少年輕群體,對本土和臺灣烘焙企業造成沖擊。
此外,還有一些小而雜的烘焙店、小作坊起家的本土連鎖品牌,以及后續進入的外資企業形成三種傳統業態,至此烘焙的全面競爭時代開啟。
02
互聯網助力烘焙
當三者諸侯混戰時,還有一股新興的力量,借助互聯網的東風順利誕生。
譬如21cake、幸福西餅等都是采取“中央工廠+網上訂購+冷鏈配送中心無時差配送,悄然無息中占據了一定地位。
同時,隨著體驗式經濟的崛起,家庭烘焙和基于電商的“手工烘焙”類產業也悄然崛起。
▲圖片來源:淘寶
03
其他賽道重疊擠壓
除了烘焙專門店以外,還有奈雪的茶、喜茶為代表的新銳面包茶飲店帶動了“茶飲+軟歐包”之風,給中國烘焙市場帶來了一波轉型潮流,并迅速吸引了一批新的玩家進行拓界嘗試。
奶茶類飲品店開始增加烘焙產品線,便利店也不斷加重烘焙線,從原有的零售開始轉向新鮮烘焙。
危機降臨,傳統烘焙品牌如何應對?
3月18日,美仕唐納滋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表停業公告稱,因公司業務調整,決定自2019年3月25日起停止在上海地區所有10家門店的營業。
此前,更有香特莉、喜來公社、徹思叔叔等這樣的出局者,由此看來,不少烘焙品牌日子越發難過。
那么,傳統烘焙品牌應該做出哪些對策,來應對市場的變化?
細分人群精準營銷
目前市場上的面包店大多人群涵蓋年齡較廣,上至老人下至學生,很少有精細化的人群劃分。
而深耕不同消費人群的細分垂直化個性化產品,再借助社交平臺、網絡視頻等平臺宣傳,打造爆款單品,是差異化競爭的關鍵。
比如新生代用戶對健康、健身要求非常高,新鮮、低脂、蕎麥粗糧等可能會在消費升級下成為烘焙食品的主流。
同時這些產品還需要有顏值、美觀、社交可傳播性,具備在網絡上“炫”的屬性。
02
開拓小而美的新零售“網紅單品”
近幾年,像“港榮蒸蛋糕”“小白心里軟”等這樣的口袋面包、小點,因其便利性大受辦公室白領、學生追捧,迅速抓住消費者需求。
那么,傳統烘焙店是否也能把握住這樣的機會,借助互聯網營銷和線上線下渠道新零售模式,打造出一類拉動增收的“爆款”呢?
03
尋求跨界加大品牌競爭力
“烘焙+飲品”的模式風頭正勁,事實上整個烘焙行業都在往休閑方向走。
“現在去烘焙面包店就像逛超市。”紅酒、巧克力、進口食品,甚至是筆記本、旅行杯等都在烘焙店內的扎眼位置排開陣腳。
然而,這類外圍空間玩家如果想要跨界進入烘焙領域,自身的技術能力和供應鏈管理能力可能存在短板,這對于傳統烘焙來說就是一個機會了。
譬如可以尋求一些成熟品牌進行強強聯合,形成1+1>2的效果,或者借鑒時尚行業的“聯名”模式,給老化的品牌一個煥發的機會。
結 語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以及資本的助推,烘焙行業愈趨火熱,隨著新興品牌的崛起,老牌烘焙企業有了沒落之勢。
如今,有的傳統烘焙企業紛紛轉型,向高端市場靠攏;也有的品牌在不斷拓展更多銷售渠道,打造“烘焙+休閑”的復合體驗空間。
只是,烘焙不再只是簡單地販賣面包和咖啡,而社交元素、時尚藝術氣息、人性化服務、互動式體驗等,都成為了各方角逐的重點。
烘焙品類也是餐飲業的一個縮影,大品牌節衣縮食過冬,中小品牌大量倒閉,其他品類賽道重疊擠壓。
行業困境、消費者的新需求等,都倒逼企業不斷轉型謀求發展,而擺脫“同質化”,走出自己的路才是每個品牌的當務之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紅餐立場。)
編輯|紅餐_朱斐
又一網紅單品崛起!軟歐包和臟臟包過氣了?
一款手工吐司如何撬開千億元烘焙市場?
這款單品太火爆,值得餐飲創業者入局嗎?
內容交流/轉載|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電話/微信:13265099024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8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