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可 點 擊 文 章 底 部 閱 讀 原 文 進 行 訂 閱
第 1254 期
前兩天去深圳,在COCO Park體驗了一下新茶飲熱門品牌喜茶。
排隊花了20分鐘,點單后又等候了半個小時。據說這已經是排隊遠遠算不上洶涌的一家店了。
一個品牌火起來的原因絕對不止一個,產品力打磨、公司化運作、組織化戰斗、系統化管控、行業影響力塑造等一個都不能少,表面上的漫不經心背后都有自己的講究。比如喜茶看上去很普通的菜單,其實已經經過了5次迭代。
來看看咖門的這篇文章,或許你能從菜單這個事關產品力的小點上,窺得喜茶火爆的一二因子。
”
■啡姐發自深圳
還記得上面這張圖么?
這是高雄一家飲品店“比心胸還要寬廣”的菜單,上面足足有600多種產品,不知道顧客和店員誰先崩潰啊喂!
“砍菜單”已經成為一種共識和潮流,但菜單該怎么砍、怎么減,才能只增利潤不減客流?
以喜茶為例。其創立至今,已對菜單做過幾次更新,除了版式優化,產品也從52砍到23種。
1
5次菜單迭代:產品從52砍到23種
▼
● 1.0版:“豐富”
▲12個板塊,52種產品
這是喜茶早期的一份菜單(當時還叫“皇茶”)。
不同產品系列枚舉、增加配料的價格說明占據了菜單的大面積空間,最下面區域還列出了門店分布及部分聯系方式。甚至只有一款產品的益力多還單獨列了出來。
可以說,利用率還是很高的。
●2.0版:開始“劃重點”
▲11個板塊,48種產品,減掉了冰砂系列
2.0版持續了蠻長時間,直至2015年下半年,設計上的整體分布依然沒變,配色略微調整,同樣對比度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價格整體上調了4—5元。主打系列突出了“首創”,并從此前的“奶香茗茶”中提煉出獨特的“日月潭茗茶”作為系列名稱,比前版更為聚焦。
而整體來說,早先的這兩版菜單,用力較為平均。
雖然很有愛的在產品前配了圖,但信息點較多,反而容易干擾舉棋不定的消費者進行選擇。
● 3.0版:開始“注重顏值”
▲11個板塊,54種產品
第一次大手術,大致是2015年底。
從視覺效果看,設計框架進行了大范圍調整: >文字縱向排列,價格標注采用漢字; >每款產品前帶的圖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個系列選取招牌產品配圖; >主打系列集中放在左上位置,并用不同字體加以強調; >不再使用“日月潭茗茶”說法,而采用了帶有自身品牌基因的“皇芝芝”。
用紙規格變小,留白率提高,字號變小。較之以前,產品種類甚至略有增加的,但看上去卻感覺精致了,已經跳出“奶茶店”的格局。
從價格上看,又有提升,整體已經達到20元左右。
不過也有人從功能上提出質疑,直指排豎版,橫標題,再加上中文價格牌,挺“反人類”的。
●4.0版:砍掉近三分之一產品
▲8個板塊,30余種產品
這版基本上確定了產品結構——
設計上,保留了上一版紙質菜單的整體框架,左邊嘗試了紅白配色,時尚感更為突出;而右邊走極簡風,白底黑字,連此前延續的系列配圖都不再使用。上一版橫標題豎排版也改掉了,更符合現代人的視覺習慣。
細看產品,板塊已經簡化至8個,產品不到40種,低脂咸奶霜產品第一次出現在菜單上。
此時,喜茶已經完成改名和大部分店面的更新,主推產品開始用“喜芝芝”標明身份,并根據視覺習慣,放在第一行呈現。
在元素簡單的前提下,強調作用已經十分明顯。
●5.0版:摒棄產品之外的一切干擾項
▲6個版塊,23種產品
這是喜茶最近在上海開的門店菜單,黑底白字,幾乎摒棄了除“產品呈現”外的一切干擾項。
板塊精簡至6個,23種產品,除了甜品,全與茶相關。
主打從系列名稱到產品名稱都進行了優化,綠妍、紅玉、金鳳茶王、四季春,更加強調茶本身;而“低脂”由一個板塊,晉升成為全部芝士類產品的常態選項,健康概念更突顯。
▲甚至門店的木質菜單版,也很有設計感
2 ▼菜單就是菜單,不要試圖表現所有東西
什么決定了喜茶菜單的更替?
喜茶創始人聶云宸回答得很簡單——“覺得不好看就會換。”
這“不好看”三個字背后,包含的因素不僅是設計。實際上,喜茶菜單更迭十分頻繁,“排版、字體、刪減品種,每個月都在做。”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3月17日,喜茶上海美羅城店開業,僅限該店的季節限定系列新品“芝士莓莓”推出,喜茶依舊印制了新的菜單——盡管只多了這一款茶品。
▲可見細節
而喜茶菜單每次大改動都會抓住一個關鍵時間節點——跨區域擴張。
比如,上文提到2015年底的大手術,彼時,正是喜茶邁向大都市的關鍵一步——深圳海岸城店開業。菜單同樣是門店整體形象提升的關鍵一環。
比如,2017年進入上海市場后的極簡風和木質菜單版,在這個飲品競爭已進入極高維度的城市,開始輸出自己的品牌風格與調性。
而聶云宸告訴啡姐,早在跨出江門時,在那份久遠得已經找不到的菜單上,已經進行過一次大改——把芝士茶作為主推,而最早“大當家”位置的奶茶調換到不顯眼的位置。
“信息是分層級的,菜單這一步,消費者要看的就是品種名稱與價格。”聶云宸這樣表述好菜單標準,“簡潔明了,一目了然,菜單就是菜單,不要試圖表現所有的東西。”
3
設計菜單其實是設計產品線
▼
菜單是什么?本質上是產品線目錄。 設計菜單即設計產品線。
喜茶菜單的持續迭代,其實是頂層設計和動態運營的結合,并最終形成了一種常態型迭代機制。
菜品少了,消費集中度就會提高。這是對消費者的引導。
▲顧客立刻就能做決定,體驗是不是更好
同樣,聚焦度高的產品,使員工的規范動作和出品標準化,更容易實現。
另一方面,產品簡單,許多茶飲的原料就會重疊,單品采購量規模化了,也能提升對供應商的議價權和管控力,縮減溝通與博弈成本。同時也降低了公司采購、加工、倉儲、配送、等諸多環節的管理管理成本以及出錯率。
一張菜單的背后,牽扯出的其實是高段位玩法,值得好好思考。
來源:咖門(kamenclub)
餐飲套路太深,我們一起用心!
內參CEO秦朝的音頻專欄
100期親手打磨音頻節目
參加秦朝飯局、沙龍活動
一起學習互動、獲得VIP專屬禮品獎品
馬上訂閱《秦朝餐見》
也可以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訂閱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王艷艷 視覺|尚冉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德克士重返一線|5個選址大坑|大牌小名 真功夫變革|米其林內幕|麥當勞賺錢內幕 西貝工作法|low到家的門頭|餐飲業“第四高”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1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