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1078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選址就是選顧客,人流量大并不等于客戶就多。
道理誰都明白,可要怎么操作?
不妨先看看外婆家、桃園眷村、85度C等知名品牌的選址示范:大咖們并非天生自帶流量,基于自身清晰定位的“靶向”選址,才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01
|外婆家|
社區免租也不去,綜合體再貴也要進
▽
餐飲界的性價比王牌——外婆家,轉型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關閉社區店、街邊店。它的門址都在綜合購物中心或者寫字樓。
小區人多,甚至還開出免租的入駐條件。可是外婆家就算是花大價錢,也要入駐綜合體。
當然,后來因為外婆家的品牌效應和強大的消費者聚集能力,很多綜合體只收取很便宜的租金,更有甚者提出免租,邀請外婆家入駐。
但最開始的選擇,就體現出外婆家對自身的明確定位,主打家常菜,消費場景主要是朋友聚餐和家庭聚餐,特點是高性價比。這意味著它單桌利潤并不高,必須通過高翻臺率增加收入。
首先,店開在哪,決定了你在消費者心智中的品牌形象。其次,購物中心吸引的是高消費能力客群,這一點社區不具備。
再次,購物中心全天都有人,尤其是節假日,無疑是最聚集人群的,餐廳就可以長時段經營, 通過高客流量(注意:不單單是人流量)提高翻臺率和營收。可是在社區,白天大家出去工作,基本只能靠晚餐,而且很多家庭晚上未必外出就餐。
02
|桃園眷村|
必須是一級商圈黃金鋪位
▽
桃園眷村定位為:全時段覆蓋,面向所有人的“第三空間”。它的選址也非常粗暴:必須是一級商圈黃金鋪位,160平的標準店。
在創始人聶豹看來,商超需要有影響力的輕食品牌入駐,利用這輪紅利,還可以省下一些房租。
比如跟購物中心談:當下的流行趨勢是輕食,我能為你帶來更多人流;商業地產領域人頭熟,我自身就是穩定性的背書。只是飽腹,最終顧客會成為“熟悉的陌生人”,所以桃園眷村并沒有單純從“純餐飲”的角度來鋪攤子。
為什么這種店開在一級商圈會有生意?
首先看產品,傳統的早餐,覆蓋所有人群。
桃園眷村的洞察是:中國人還是對傳統品類最能接受,無論住怎樣奢華的酒店,人們早上一般還是會選擇油條、豆漿、面湯、粥之類的東西。
其次,品類屬性,定位第三空間。
一頓“早餐”人均37元卻能做到單店月流水超百萬,日均翻臺7次以上。桃園眷村把早餐做出了星巴克的格調,為人群提供的就是類似星巴克“第三空間”的感覺。
而如今的顧客似乎對價格不敏感,只為他們心中的價值觀買單。
在吃之外,桃園眷村實際上瞄準的是顧客內心需求:一般店的營業時間從早上6:30到第二天凌晨2:00,每個城市專設一個24小時店。
其slogan就是“為每座城留下最后一盞燈,無論你夜深歸來,還是無法入眠,桃園眷村都靜靜等待著你到來。”
03
|My Butchery|
只去年輕人和外國人聚集的地方
▽
在上海甚至全國,最“網紅”的肉鋪莫過于My Butchery。在2個月里,它家的燒雞價格從試營業的48元/只漲到108元/只,價格整整翻了一翻,仍然“一雞難求”!
這家肉鋪裝修得跟糕點店差不多,不過里面賣的是肉。而且肉不是掛著,都是整齊地放在玻璃展柜里,配上燈光及整體環境,瞬間覺得連一塊豬肉都散發著貴氣。
如此逼格,很快被上海的年輕人追捧。而且,My Butchery的產品大多數是進口食品,價格比進口超市便宜,備受外國人青睞。
主要的消費人群是外國人和中國的時尚年輕人,My Butchery選址當然也是奔著顧客,開在了老外生活的聚集區——上海市烏魯木齊中路。
在深圳南山區,外國人多生活在蛇口,那里也就聚集了很多西餐廳、咖啡館、烤肉店和酒吧。這種閑適的生活方式,也吸引很多中國人去消費。
04
|85度C|
故意避開核心商圈,選擇外圍
▽
雖然在鄭州、山東等北方市場折戟,但在廣東、福建等華南地區,85度C門店基本都客流不斷。在深圳華強北有幾家85度C,他們并非開在購物中心里,而是車流、人流匯聚的路邊或者岔路口。
不像面包新語開在綜合體內,85度C為什么要避開核心商圈、選擇外圍呢?原因有三:
很多餐飲企業在選址的時候總喜愛跟風,認為越是開在核心區域生意肯定不會差到哪里去。
但是85度C的案例卻告訴我們:選址不是湊熱鬧,哪里熱鬧到哪里去,而是一定要選與自己定位相匹配的地方,這樣才能圈住屬于自己的客群。
整編自:鋪鋪旺(pupuwangdingyuehao)
▼ 讀完這篇,你可能還想看
—點擊下列關鍵詞,獲取更多內參干貨—
餐飲界稻盛和夫堅持的12件事|干餐飲最大的悲催
海底撈店長素質|18平日賣6萬|3年開120家店
中國火鍋教父|餐飲階層分化報告|漲價心理學
時代廣場打廣告|包子店失敗記|員工累死不抱怨
統籌:張琳娟|編輯:王艷艷|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請加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2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