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走出國門不難,難的是以怎樣的呈現方式讓當地人接受。花舍在荷蘭的本土化道路選擇,或許為中餐海外發展開辟了新的主張。
2017對于花舍集團而言是馬不停蹄的一年。6月,花舍推出了集團首個子品牌花舍鮮之味,5個月后,UMAMI創意西餐廳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正式開業。
UMAMI創意西餐廳營業面積近500平米,定位人群主要以商務人士、游客、當地粉絲為主,主要產品定位是創意西餐,理念是健康,創新,傳承。由花舍創始人鄭金艷和合伙人紀曉翰共同合作打造。
作為國內咖餐的領軍品牌,花舍集團在海外的這家中西融合的UMAMI餐廳自開業以來就備受餐飲領域關注。據荷蘭當地媒體報道,開業后阿姆斯特丹當地的居民或游客都給出了非常高的評價,不僅有貓途鷹等一些第三方平臺出來為門店“站臺”,就連荷蘭皇室王子也出動過去探店。
事實上,早在UMAMI醞釀之出,其合伙人紀曉翰就品牌提出了一些有關“本地化”的價值主張:
“我們不想把食客擋在外面。”
荷蘭UMAMI創意西餐廳在裝修上主要以原木色為主色調,十分符合荷蘭當地對原生態質感的品質追求。
據花舍員工反映,看似樸實簡潔的外觀下,每一件東西都價值不菲。比如店內很普通的一把椅子,每一個都要500歐元。紀曉翰希望進去用餐的食客可以享受到高性價比的菜品和服務。
盡管已經被米其林評級過星級主廚,但紀曉翰本人從不標榜米其林,這也是很多人喜歡UMAMI的主要原因。擁有米其林廚師的餐廳在很多人看來都是高高在上的,并非大眾可以涉獵,但紀曉翰卻表示:我不想用“米其林”的頭銜把很多人擋在門外。
“創新一定是餐廳的永久主題。”
創新一定是餐廳的主題,這是紀曉翰反復強調的。
花舍集團創始人鄭金艷和紀曉翰碰撞新品牌之初,兩方就經營理念中創新部分各有著較高要求,因此UMAMI店要求菜品上定期推新。
荷蘭當地口味單一,所以消費者面對創意西餐的模式也都很感興趣,他們需求這樣的多樣化口味。
而為了隔斷時間能帶給顧客不同的新鮮感,環境上他們也提出每兩年就局部更換裝修,每五年就進行大的店面形象升級。
“美食是無國界的。”
“現在市場發展趨勢都是全球一體化發展,所以我們做的菜已經不是單純屬于哪一個菜系,而是實現中西餐的融合。”
紀曉翰介紹,荷蘭UMAMI菜品同樣延續了國內花舍關于中西融合的創意理念,廚師團隊也由不同國家的廚師組成,憑借對食材的精準把控,加上豐富的融合理念,打造出阿姆斯特丹獨一無二的菜品體驗。
01
大品牌是如何做海外市場的本土化創新的?
如今像花舍一樣走出國門的餐飲品牌越來越多,但大多數品牌都相繼面臨著中餐在海外發展的瓶頸,除了一些基礎設施的搭建,品牌能夠有效的融入當地是十分必要的。
國際品牌走向中國市場的本土化策略,或許令我們借鑒良多。
麥當勞牽手中信后,在管理上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正式交割后,企業就在兩個月內簽下了三大地產商的戰略聯盟。品牌因為有了本地的團隊和董事會,更了解市場,可以更快做出決定。
因此拓展海外市場,本土化的團隊成為了必要條件。其次,品牌的創新能力也起著決定性效果。
麥當勞進入中國27年,有一個一直不變的品牌精神就是——永遠年輕。麥當勞中國首席執行官張家茵介紹,“我們每年會做品牌健康度的評估,現在評估來看麥當勞品牌的年輕度依然非常高。”
做到保持品牌的年輕狀態,不斷吸引著中國消費者,麥當勞靠的就是市場創新。
麥當勞2017年創新了70個產品,主要創新重點圍繞高端漢堡,接下來計劃從歐洲部分國家請不同的廚師實現更多創新,2018年也繼續實現這個數量。
麥當勞方面同時表示,“數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個產品本身是不是可以引領熱潮或者可以滿足顧客需求。”
餐飲企業如何實現本土化的市場開發和創新?如何實現本土化和正宗化并存?從國際品牌進軍中國市場的路徑回過頭來看,除了肅清海外開店的一系列手續、政策、人力、食材的障礙,創新和團隊兩個關鍵點是每一個品牌都需要重點關注的。而前面提到的荷蘭UMAMI在這方面就抓住了這兩個核心要素,使其在品牌本土化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02
實現“本土化創新”的落地方案
圍繞“創新”和“團隊”,其實有三個落地途徑可以借鑒。
首先,本土化選擇直接影響著當地食客的評價。本土化的過程中,麥當勞就并未設定本土化產品比例。比如剛進入中國時,麥當勞原本產品中的蘋果派帶有肉桂口味,這讓很多顧客感覺味道怪異,因為不符合顧客需求,所以改用香芋派和菠蘿派,這是本土化選擇,會關注在口味上如何吸引本土消費者。
其次,要注重借力外部團隊發展。門店在海外開業的前期需要先放慢擴張速度,將重心放在內部團隊建設上。當然,這其中善于借力當地團隊打江山才是最穩妥最省心的做法。
羲和集團就曾和新加坡同樂集團合作,將門店迅速拓展到新加坡領域。談到如何因地制宜,適應新加坡當地餐飲市場,羲和張鈞表示:“如果沒有新加坡同樂集團的合作,我們恐怕到現在也不會把店開到新加坡去,不是我們如何去做到適應,而是通過合作借力讓大家實現雙贏結果。”
最后有效融入需要和當地資源、熱點建立聯系。通過一些匹配的調性,品牌要為自己在當地樹立標簽,比如麥當勞今年做的一系列很洋氣的活動,與動畫IP《全職高手》的跨次元深度合作,贊助《中國有嘻哈》的多種嘗試,借著當前的嘻哈熱也為自己提高了不少銷量和人氣。
事實上,中餐的海外發展路線上并不缺少粉絲,重要的是海外發展過程中本土化策略的有效實施,不斷的通過創新、熱點引爆品牌露出,這是一個持續不斷磨合、創新、發展,再磨合的過程。
編輯 | 紅餐網_依晴
花舍重新定義西餐,賣的是一種生活方式
12年4次升級,花舍這樣打造讓女性尖叫的咖餐品牌
他們推了款國臺味的雞尾酒!餐企飲品還可以這么玩
快餐做出米其林標準!高端產品的“親民路線”正在上演
花11年時間,這家咖餐敲開了3000億咖啡豆市場大門
他在海外開創中餐米其林先河,如今回國打造精致餐飲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2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