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知道的林依輪:隱形富豪的“美食計”

    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988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這兩年,林依輪頻頻曝光,不是因為他出了什么新歌,而是因為他做了辣醬與盒飯。

    一個在馬化騰、雷軍、李彥宏初出茅廬的時候,就已經紅遍了大江南北的演藝明星,如今為了餐飲項目,頻頻“拋頭露面”參與路演、尋求融資。

    他此番創業,跟當下火熱的明星開餐廳是一個路數嗎?
    這篇讓你認識到一個不一樣的林依輪,一個不一樣的“網紅”玩法。

    加入創業潮,林依輪是“玩票”的嗎?

    為什么加入創業潮

    林依輪曾經公開調侃自己“早就過氣了”,但其實卻是做起了時下最火的事情:創業。

    林依輪加入創業潮

    不過,做這個也是被逼的。

    林依輪說,從2006年成為《天天飲食》的主持人,就有朋友希望他去做一個跟美食相關的東西,直到2014年,才開始“被逼”創業。

    “一個投資人在飯桌上說你一定要做跟食物相關的事情,我要投資你,第二天錢就打到我的賬上了,我還以為是開玩笑,但再給回人家不好意思,那就想想要做什么。”

    所以就創辦了飯爺,雖然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國內一位非常有名的女明星。

    但林依輪解釋說,起這個名字是因為他認為“吃飯的人都有一種爺的心態”。他給自己出產的另一款點心取名“小蜜”。“飯爺”、“小蜜”,也算是一脈相承吧。

    不過,在飯爺初期確實經歷了一些曲折。當時除了調味品,飯爺還做過一段便當。但標準化是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算我手把手的教,食材、配料、調味,但不同的人做出來就是不一樣味兒。”

    而投資人又認為,僅北京的外賣市場太小,又很難向外地擴張。或者更直接的說,外賣這個生意在投資人眼里沒什么前途。

    為什么選擇辣醬

    至于最終決定做辣醬,也是一次“意外”。

    “有一天,一個上海的朋友神神秘秘的跟我說,吃到了一款特別好吃的辣醬,市場上根本買不著,讓我一定要嘗嘗。”

    結果林依輪發現,那瓶辣醬其實是他春節前給朋友做的兩千瓶辣醬之一,朋友拿去送給他自己的朋友。

    后來,他研究了辣醬的市場,發現規模非常龐大,全年的銷售額是400億,著名的老干媽有40個億。所以他覺得是個好產品,就決定做這個東西。

    出得廳堂入得廚房

    不過,林依輪做辣醬,從一開始就遭受多方懷疑是在“玩票”。“他是為了用自己精通的傳播推廣方式,向世人秀一下自己驚艷的廚藝嗎?”當然也有質疑他創業其實是缺錢。

    但這些都被林依輪否定了,他說自己從小就是一個吃貨,而他的初心也源于,“一個朋友曾跟我說,你最后留在中國大地上的,就是你做的食物。”聽起來似乎很激動人心。

    創業者和網紅,到底哪個是真的他

    飯爺上線后,又是微博造勢,又是直播,很是火了一把。林依輪開始跟產業資本合作,籌劃建工廠、鋪渠道。

    過程雖有些磕磕絆絆,但終究還是拿到了數千萬融資。

    是網紅還是創業者?

    對于創投圈,林依輪是門外漢,但他卻有一個創投大佬組成的朋友圈。該朝什么方向走、該找什么樣的人合作、該拿什么人的錢,這些大佬們都會向林依輪提供幫助。

    林依輪說,有一次他實在拿不準,就打電話給徐小平征求意見,然后才放心的做了決定。

    為了保持創業項目持續穩定的推進,林依輪也開始路演、尋求融資。那些投資人反復追問他為什么不能加快進度,他們顯然希望林依輪發揮自己的明星效應迅速變現。

    在看慣了脆弱與美麗的“網紅經濟”一夜成名和轉瞬即逝的時代,很少有人有足夠的耐心等待一家企業的成長,更別提一罐辣醬

    而且,恐怕在大多數投資人眼里,林依輪其實就是時下定義的網紅。

    有人問他,為什么在實業和投資中選了前者?

    林依輪說,在全民創業的環境下,藝人的投資項目好像更受關注。他是揀了一個很重的東西,快消是需要付出精力去做的,畢竟是在做一件喜歡的事情。如果是投資,享受的可能只是金錢上的成就,可是那個項目不是你的。

    創業,考驗的是商業設計能力

    美國的家政女皇瑪莎?斯圖爾特到林依輪家里吃飯,當時他本想拉著“女皇”合作,但未能成行,但“女皇”的一句話啟發到他,就是去影響中國正在崛起的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而這個影響的第一個入口,就是人們的餐桌。

    目前,飯爺的市場定價是每瓶醬39元,是傳統品牌老干媽主打產品定價的4倍多。林依輪認為,39元是主流市場可以接受的價格。

    他對市場的人群做了明確的區分。“百元以上的醬我不做,那個受眾太少。”

    是形象代言還是深度介入?

    2012年,林依輪花了3個月吃遍臺灣。他最大的感受是,臺灣已經把食品文創做到了極致,每種食物后面都能講出來故事。

    比如在臺灣吃大蔥,明明很辣,主人非說是甜的,說有山里的陽光、土壤,而且用養樂多澆灌,肯定是甜的。林依輪說,這就是食物背后的故事。

    飯爺從一開始,也特別注重講述有關食物背后的故事。

    與上一波明星開餐廳,僅僅充當形象代言人的方式不同,林依輪緊緊的將自己和飯爺以及其所代表的美食文化聯系在一起。

    他甚至給自己起了一個新外號“飯大爺”,充分挖掘互聯網的潛力,他把微博、微信、視頻、直播折騰個遍,把自己折騰成了一個大IP。

    當然,林依輪自己也很清楚,飯爺的長久終究是要靠這個品牌本身,而他更不可能一直站在前臺。

    —點擊下列關鍵詞,獲取更多內參干貨—

    這樣玩混搭才過癮|激活員工的絕招|嘲笑麥肯

    大佬透出的風向|凈雅被討薪|“神奇”的粥

    城市營銷小肥羊爆發了|大娘水餃遭甩賣

    喜家德開店秘訣|眾籌新玩法餐飲大數據

    來源:36氪

    統籌:劉曉紅|編輯:王艷艷|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請加微信neicanmishu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2947.html

    (0)
    上一篇 2016年7月6日 02:25
    下一篇 2016年7月6日 16:4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