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設計創始人、CEO 盛勵/ 文
好看只是表象,
商業邏輯的打通才是真諦
麥設計已在餐飲設計業奔跑7年,團隊全職的餐飲設計師達130多位,服務了海底撈、老鄉雞、胖哥倆等300多個餐飲品牌,服務落地了1500多家門店,是餐飲設計細分領域的頭部服務公司。
麥設計成立的2011年,大眾餐飲正蓬勃崛起。聚焦餐飲之前,我們主要服務五星級酒店、會所等大型商業項目,因為服務周期非常長,并不能讓團隊保持飽和和增長。
2014年,在餐飲行業不怎么追求審美的時期,我們發揮正常的設計優勢就可以拿到很多訂單,麥設計逐漸有了規模。
餐飲項目的短平快特性,非常適合初創團隊,麥設計決定ALL IN餐飲。從一家全品類的設計公司聚焦為專注于餐飲的商業設計公司。
130+全職設計師,麥設計已經是餐飲設計業最大的團隊之一。
2014年到2017年是大眾餐飲瘋跑的幾年,所有的品牌都在瘋狂拓店、搶市場。設計作為一個編外學科,開始被餐飲人“玄學化”,看到一些視覺特征突出的餐飲品牌生意火爆、勢能高,大家誤以為好的視覺形象設計能夠解決很多問題,諸如提升品牌力,吸引消費者,提升營業額等等。
我稱這段時間為餐飲設計的1.0時代,餐飲企業非常熱衷于找設計公司模仿某種風格,因為那種風格給別的品牌帶來了好生意,但是他們沒有看到本質!
純粹追逐好看,重度投資裝修,一度被看好的餐廳,往往并不能持續經營,最夸張的店3個月就倒閉了。客戶投的資金,寄托的希望和團隊傾注的心血,因為關店而付之東流,這讓我們很痛心,也讓我意識到,餐飲設計只有好看是遠遠不夠的。
餐飲投資門檻低但風險大,很多老板往往押上了多年的積蓄甚至貸款來投資,但一次開店的失敗就讓他們血本無歸。
麥設計也因此設定了自己最初的出發點:我們不應讓他們在商業不確定性的基礎上,僅僅為了美學而付出更多成本,而是能讓他們在投資和風險可控的基礎上,能夠收獲更好看,通過門店視覺更精準鏈接他們的用戶,打造盈利型門店模型。
通過這個研究,促使我們迭代為餐飲商業研究公司,而非單純的美學設計公司。
我們得出結論:在餐飲行業,好設計不一定能帶來好生意。
單純的設計技藝本身是封閉的美學技術思維,不是商業思維。追求好看只能得到視覺成果,不能為餐飲企業拿到商業成功。設計是為餐飲商業服務的,商業邏輯的打通才是真諦。
2017年,我們依托“717餐飲品牌日”峰會,提出了麥設計的口號:“打造美好又賺錢的餐廳”,這也是現在麥設計的戰略與愿景。
我們相信在整個餐飲商業的生態中,設計服務商不僅僅是為了提升餐飲門店的消費者體驗,而是要在成本效率和時間效率,以及幫助品牌鏈接和沉淀用戶上,為餐飲企業不斷賦能,解決他們開店成本高,時間周期長,流程不標準,品牌不標準的問題。
在整個餐飲生態中,我們找到了自己的生態位,明確了自己的位置,也確定了麥設計的商業模式,這是我們認為現在所處的餐飲設計2.0時代:從一個非常窄的美學設計的賽道拓寬為餐飲企業的門店系統解決方案賽道。
在未來龐大的10萬億的餐飲生態中,為餐飲企業的迅速拓店提供更優的解決方案,我認為這是麥設計的價值所在。
餐飲門店設計的核心,
是解決效率問題
在餐飲設計2.0時代,什么才能稱之為新餐飲門店設計?
首先需要升維的理念是,新餐飲的門店設計不等于餐飲裝修設計。在整個服務板塊中,餐飲設計的重要性是能夠參與整個品牌創建過程,甚至模式設計。
設計的意義是為了解決問題,當餐飲企業掌握了餐飲設計這門工具,或者找到了好的設計服務商,就能夠很好的解決餐飲企業現階段面臨的很多問題,美學問題只是其一。如果設計解決的是偽命題,那我們做設計將沒有意義。
和冰山原理一樣,餐飲核心的競爭恰恰是看不見的那一部分。
?部分餐飲店,除了純外賣品牌,都涉及到?店,門店是?家餐廳最重要、最前端的環節,把它設計得好看只是起點,把它設計得好用才是終點。
因此,我們必須重新定義餐飲門店設計。
如何重新定義?
我有一個總結:零售?店的運營流程短,要完成的流轉僅僅是“產、供、銷”3個環節,售賣效率也很高;餐飲門店要完成的則是“產、銷、供、存、?“5個核?環節,售賣效率是業態決定的,用餐高峰期就那幾個時間段,要想?店高效順暢,這5個環節就必須提前設計的很順暢。
因此,真正的餐飲?店設計已不僅僅涉及到裝修設計,還有很多復合的功能,比如模式,流程,功能,美學,創始人基因等,把這些統合設計,最終通過設計公司的落地執行來拿到好的門店模型。
餐飲門店的設計思維,就是通過設計去解決餐廳的核心問題——效率。特別是疫情的沖擊之下,整個行業的競爭都是很實錘的效率之爭,容不下泡沫和虛假。
麥設計拆解了門店設計能夠解決的幾個大的效率分類:
1. 功能效率,針對提升運營效率進行功能梳理。
2. 品牌效率,針對提升傳播效率進行品牌設定。
3. 售賣效率,針對提升即時復購進行廣告設計。
從設計角度舉三個案例,來詮釋一下設計在門店效率中發揮的具體作用:
解決功能問題,是將業態和運營統合考慮,提高餐廳內部的工作效率。設計點包括:平效、動線、工作流程、食材物料儲藏等,這些基本點要協同考慮,從而讓效率、利用、配比、功能等達到最優。
功能設計最考驗設計者,不僅需要深度了解這個企業,了解企業外部的競爭環境,內部的運營機理、運轉流程,了解顧客的選擇邏輯、體驗邏輯,還要了解它所處品類、所在賽道的前沿是什么樣的,進化方向是什么樣的。
可以說,一家餐廳賺不賺錢,基礎功能設計已經決定了一半,因為基礎功能設計是對以上問題統合解決方案的終端呈現,設計好了,門店操作系統就流暢、效率就高,設計不好,門店操作系統就低效。
因此,功能運營設計也是麥設計研究最多,下功夫最多的地方。
解決傳達問題,是應對消費者的注意力競爭,讓顧客一秒鐘就看到你,看懂你,也就是我們可以快速地講出我們是誰,讓消費者更快地認識你。
解決識別問題,是要檢驗這樣的方式是不是消費者想要的。
很多時候,你有你的想法,但消費者另有想法。我們傳達給消費者的“你是誰”,和他理解中的“你是誰”是否一致,這是現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設計越來越趨同,大家都長得快一模一樣了,你還能不能讓消費者一眼找到你。
麥設計提出設計賦能的概念,就是通過設計的理念,?具?法論,嵌入餐飲企業的內部,參與開發門店,幫助餐飲企業賦予?店更多的內容,以抵御信息差、消費者注意?競爭和?期的品牌競爭。
餐飲門店設計趨勢:品牌型門店
品牌是消費者的第一選擇 品牌代表了流量 品牌門店營收恢復最快
更多干貨請聯絡麥設計
▼▼▼
如果不把毛利降低10%,你的店就等著關門吧
▼點亮在看更有味哦▼
原創文章,作者:有味財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1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