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792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誰說小龍蝦只能是大排檔上的黑暗料理? 誰說小龍蝦只能有麻辣一種口味? 誰說小龍蝦的餐廳都是煙熏火燎、烏煙瘴氣? 誰說只有中國人才為小龍蝦而瘋狂? 與張嘉佳、徐小平、蔣政文、陳墾、居長龍……一起“基情”吃蝦你考慮嗎? 12月22日晚,這只小龍蝦的第一家線下店眾籌上線,不到24小時內成功眾籌200多萬元。
我叫蔣政文。在媒體、互聯網行業工作多年,曾在2013年帶領團隊讓一個叫褚橙的農產品火爆全網。
最初我們認識的時候,他20歲,我23歲,那時候他還不是中國最會寫故事的人,而我也還沒有啤酒肚。
當時全中國荷爾蒙過剩的年輕人仿佛都集中在南京。除了遍地的文藝青年,南京的另一大特產,就是小龍蝦。
我們在深夜里就著小龍蝦談夢想,通紅的蝦殼,雪白的蝦肉,那些揮汗如雨的時刻,毫無保留的歡笑。青春混合著小龍蝦的香辣撲鼻成了我們心中揮散不掉的江湖味道。
起初,我們把聚會場所定焦在南京各個角落的龍蝦館,仍然覺得不夠過癮,就開始自己燒。我和張嘉佳這對好基友變成了龍蝦深度愛好者,多年來,我們吃遍了全國的小龍蝦店,尋訪了400多家全國的小龍蝦店,就為了尋找好吃的龍蝦秘方。
▲張嘉佳曾po出的龍蝦燒制秘方
▲張嘉佳在調制醬料
2015年初,我和張嘉佳一起做了“卷福”這個線上小龍蝦品牌,卷福的slogan是“好基友,一輩子”。是想通過《神探夏洛克》中的卷福和華生來比喻我們的“基情故事”。
6月初,卷福小龍蝦一上線,第一天訂單突破3000單,引爆了2015年整個互聯網小龍蝦創業的熱潮,用戶遍及全國。
吃貨們的歡迎和肯定,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但“基情”江湖豈止這些?我倆開始尋思開一家小龍蝦店,為其“正名”。
▼
我們決定開始籌備卷福的線下體驗餐廳,
把當年的想法和友誼進行到底。
店名就叫“卷福和他的朋友們”。
為了它的落地,
這半年來我們沒有一天停止。
我們選擇了上海這座最講究精致情調的城市,作為卷福小龍蝦首家體驗店的落腳地。店址位于毗鄰淮海路的進賢路茂名路口。這里除了從早到晚淮海路商圈源源不斷的人流,這里也是上海特色餐飲的斗秀場。
走在路上,隨意推開一扇小門都有可能偶遇一位民間廚神,據說每一個來上海的游客都要去進賢路朝拜一下最正宗的本幫菜。卷福是入駐進賢路的第一家小龍蝦餐廳。
我們找來中國最大的連鎖餐飲咨詢與設計機構,為我們的兩層店面設計形象風格。圖書館和食堂這兩個意象呼之欲出——這是每個人學生時代的江湖和書院,也是青春歲月的理想與現實。
在這溫情小酌敘舊歡聚的空間里,
我們要讓小龍蝦
成為一道深諳全球料理精髓的美味菜肴,
成為承載中國傳統廚藝的百變食材。
“很多人以為小龍蝦是不太講究生長的一種生物,但其實不是這樣,對于小龍蝦來說,水質,生長壞境都會對品質產生很大的影響。”
為了找到最好的蝦源,確保全年可以有原生態的,安全健康,無污染的小龍蝦,我們走遍了中國的小龍蝦產地。
我們甚至去了美國,看看美國人是怎么吃小龍蝦的,其實他們遠比中國人瘋狂,也更有創意。我們把這些創意加入了我們的菜單。我們也去了加拿大,尋找最源頭的深海大龍蝦基地,擴充我們的產品線。
我們組建了采購、管理和研發的團隊,嘗遍了全國各地的小龍蝦,也邀請了上千人試吃我們的小龍蝦,希望在口味上能博采眾長又推陳出新。
為了解決中國人的咸甜之爭、南北差異,我們一次次前往成都、重慶,南京、廣州等地,尋找最專業的大師和秘方。我們對小龍蝦的執著打動了川菜大師往杰和淮揚菜大師居長龍。
70多歲的居大師,一次次奔赴上千公里跟我們的團隊一起研發、修正,將他50多年的廚藝生涯和精湛技藝,通過一只小龍蝦盡情表達。
未來,我們會邀請更多像居長龍、汪杰這樣的廚神,為我們研發菜肴;我們希望卷福小龍蝦主題餐廳是對中餐變革的一次嘗試,是各個菜系頂尖大師技藝比拼的平臺。
2015年12月22日,冬至。卷福第一家線下店眾籌上線,最后不到24小時內成功眾籌200多萬元,有感激更有惶恐。
未來,我們會陸續在更多城市開業卷福小龍蝦餐廳,會有更多風格迥異的空間呈現,也會繼續采用眾籌模式。我們想探索小龍蝦的一切可能性,就像和多年老友一起探索人生。
▼
我們計劃建立一個中國的小龍蝦連鎖品牌,
在卷福小龍蝦的粉絲所在城市都能有餐廳落地。
我們已經在各大電商平臺經過半年的品牌鋪墊,
聚集了數萬名粉絲和購買用戶,
建立了從源頭到餐桌的整套供應鏈體系,
這一次我們要邀請你的加入,
一起縱情在小龍蝦的“基情”江湖。
在這里,
穿過都市紛繁的燈光和車流,
回憶第一次小心翼翼的試探,
第一次大汗淋漓的碰拳。
原來,
青春的味道它并從不曾遠離。
▼
掃描下面二維碼一起“基情”吃蝦
統籌:劉曉紅
編輯:閆太然
視覺:陳曉月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4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