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777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到今年年底,距離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的提出就一年零三個月了。 這 400 多天里,我們都領教了或聽說了太多戲謔的故事——在微博上,調侃北京的段子共有三大類,除了朝陽的群眾、爆表的霧霾,就是中關村的創業咖啡館。 全國 1600 多家孵化器構建了一座圍城,里邊的人不斷用精美的 BP 告訴世人我很好,外邊的人按捺不住剛讀完《馬云語錄》后那顆躍躍欲試的心。 對于這種新常態,很多媒體都評價為 “浮躁”。 實際上,更真實或者更殘酷的原因,是有太多不應該創業的人去創業了,而這其中最不應該創業的,就是 “窮人”。
什么是"窮人",請對照
什么是 “窮人”?當然不是財務意義上的窮人。不適合創業的 “窮人”,是指擁有 “窮人思維” 的個體。見的創業者越多,你就越會發現,有的人出來創業,簡直是對家人和社會的一種犯罪。
什么是 “窮人思維” 呢?我舉幾個例子讓你們感受一下。
點評:努力只能決定你的下限,而選擇可以決定你達到的上限。你把精力都放在提高下限,或者說放在止損上去了,哪還有機會抬頭看路?流淌的汗水值錢嗎?值,但別拿汗水去掩飾你做戰略選擇時的愚蠢。
選擇當然大于努力,甚至可以說和出身、運氣之類要素相比,努力是最不重要的。但沒幾個創業者愿意承認這一點,寧愿承認自己懶也不能承認自己蠢,這是人性。
點評:創業有什么可浪漫的?創業說到底就是資源優化或者資源變現,不是請客吃飯,不是繪畫繡花,不是選秀節目。連最基本的商業邏輯都要違背的人,怎么能創業?
點評:你看著好像這人很務實,行動力很強,其實這句話隱藏著一個黑色邏輯,就是把創業這個詞浪漫化神圣化了。好像創業就可以不用遵循市場規律、就可以拉著所有人一起無償爬雪山過草地,哪怕長征方向不明確,管他呢先上路再說。
點評:創業者總覺得自己是人精,總能柳暗花明絕處逢生四兩撥千斤,其實越不走陽關道你的路就越窄,如果真有不花錢就能做把品牌做好的事,BAT每家養那么多市場公關人員是干嗎呢?做慈善嗎?
順便插一句,對 “互聯網創業就是燒錢” 這種論調,實在是難以茍同。試錯、培養用戶習慣、買流量都不叫燒錢,只有上墳才叫燒錢。
“窮人思維”阻擋了商業邏輯的運轉
以上這些,都是最典型的 “窮人思維”,和人的資產、學識、經歷都沒什么必然關系。這種價值觀本身沒有什么對或錯,有些還挺適合打工或做小買賣。
但窮人思維放在創業的語境下就十分不合時宜,因為它阻擋了商業邏輯的運轉。任何不能更優化資本變現通路的項目,都很難得到市場的認可。
即使是在被認為富有創業精神的美國,企業家作為一種職業,也只是少數人的專利。而自2010年來,中國初創企業數量每年以將近100%的速度增長,到2014年達到 161 萬家。這一速度幾乎是排在第二名的英國的兩倍,比英美日三國加起來還要高。
實際上,真正賺錢的行業,根本用不著國家去號召,資本就已經瘋狂逐鹿了,比如各類理財產品。而但凡政策鼓勵或支持的事情,要么高風險,要么低回報。
如果中關村的咖啡館可以助力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那么北影廠門口趴活的群眾演員早就改寫娛樂產業版圖了。不是嗎?
來源:整編自“36氪”
作者:張野
統籌:劉曉紅
編輯:閆太然
視覺:陳曉月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4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