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東談進軍餐飲:我做的是準備好錢,別搗亂

    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立即訂閱

    1911期

    馬東也來干餐飲了。

    米未投資的謝謝茶,第一家店開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南區。

    很多人都好奇:馬東和米未在謝謝茶中扮演什么角色?

    “米未能夠給謝謝茶的幫助就是開張的時候耍兩下獅子,我就是那獅子。”


    ◎ 餐飲老板內參 邵夢琬

    “明星干餐飲”這個話題,總是伴隨著人氣與爭議。

    昨天內參君和馬東聊了聊,發現對這件事,馬東想得很清楚。

    他說自己就是一個出錢的人,他要做的事就是“把錢準備好”。

    他會參與到產品研發中,但他只作為無數反饋表格中的一張,沒有拍板權。

    1

    關于“為什么做餐飲”

    內參君:是怎樣一個契機,讓您決定進軍餐飲?

    馬東:首先它不是一個戲劇化的電視劇里的過程,說好咱們現在開始進軍餐飲業,這不是我們考慮問題的路徑。

    關鍵是我們碰到了創業團隊,很早又在一起溝通過,再加上時機成熟,這件事情思路越來越清晰,于是就做了。

    我們不是一味要進軍餐飲業、茶飲。只是我們覺得這是一件對的事情,它有意思、有成功的概率。

    我們有對的人,有對的機遇,有對的資源,當所有的條件都湊在一起的時候,就做了這樣一件該做的事情。

    什么是“對的機遇和資源”?就是跟米未整體調性一致,是年輕人的產品。

    內參君:近兩年茶飲競爭激烈,為什么會選擇在這時入局?

    馬東:我特別想舉Shake Shack的例子。它是一個漢堡店,全世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人賣漢堡。麥當勞已經在每條馬路上都有門店了,所以漢堡這件事看起來就簡直“大紅海”,連插腳的縫都沒有,但為什么它能做起來?

    這就是當你遇到一個問題,你該如何去思考。不光從正面想,還要從反面想,甚至要從里面去想。

    為什么Shake Shack的口感能讓你第一口就驚艷說“原來漢堡應該是這個味”。也許漢堡最初就是這個味,只是做著做著大家就做散了,但Shake Shack把它重新聚在一起了。

    所以看一個市場的時候,如果只是宏觀地去想,是不是“紅海”,是不是“上行下行”,這是不對的。

    “上行”當然好了,但是你要看到商業機會。商業機會不是來自于別人說什么,而是源于你怎么做。

    我們常提到“反共識”這個詞。“反共識”的邏輯在于,你自己覺得自己的能力圈和市場是不是有交集,這個交集是不是讓自己能足夠存活下來,并有所發展。

    你碰到了什么樣的創業團隊,是不是集中注意力在這件事情上,他們的能力是不是足以維持整個事情的健康發展。

    這才是你該想的,而不是“趨勢對”,趨勢再不對你該做的事你還是得做。

    內參君:您如何看待現在的茶飲市場?

    馬東:這么說吧,甭看茶飲市場,你看某些市場它肯定是一個好市場,但是不能干對不對?所以它不是因為這個市場好與不好。

    但有些時候不要因為有人做過,你就不去做,這恰恰是一個誤區。我說“創新是一個魔咒”,并非做沒干過的才叫創新。

    如果奶茶大家已經接受了,從奶茶來滿足第一批用戶,這是對的。但是我們的重點是“茶和包”的搭配,我們提供了現在的奶茶品牌所提供不了的另外一種用戶體驗。

    2

    關于“準備怎么干”

    內參君:在“選團隊一起干”這件事上,您是怎么考慮的?

    馬東:我們每個人都有局限性,團隊的組合,所謂的“互補性”就在于這種地方。我覺得“彼此用所長,包容所短”,這點很重要。

    所以,尋找合作伙伴,最重要的一個事,是彼此認清彼此的長板,補短板是為了盲區。

    如果我們倆看所有事都一樣,這些事就很可能會折,因為我們看不見“我們共同看不見”的東西。

    這和選擇做茶飲一樣,它不是說第一天在哪碰見你,有一個想法就去做了。這種情況去做,即便是對的,也不會長久。

    內參君:有沒有把內容生產的思維加在餐飲里?

    馬東:這往往是坑,這是做傳媒的人容易有的一種思維。總覺得我們在這件事情上做得很好,那件事情想當然的就是我們一定會做得很好,然后就折了。

    我們也犯過這種錯誤,所以我們覺得做一個事兒還是得要專業的團隊,人家就是干這個。

    做傳媒的經驗對做餐飲來說是一件錦上添花的事,但現在不是能幫上忙的時候。

    現在這個階段對于這個項目來說,恰恰不是你能不能幫上忙,而是別搗亂。

    尤其是在一個品牌剛剛建立的時候,它的所有方向都需要通過用戶反饋來完成迭代、進步。這個時候不能輕易用內容生產的思維來搗亂。

    所以,其實米未給謝謝茶的幫助就是開張那天幫著舞獅子的,把鞭炮放了,謝謝茶就開了。

    一個餐館的成功與否絕不是那天放多少響鞭炮決定的,它是由廚子決定的

    內參君:現在所有的餐飲品牌都在說“要抓用戶的注意力”,在營銷方面謝謝茶是怎么做的?

    馬東:營銷是以后的事兒。這個事兒對我們來說是相對簡單的,因為米未主業就是干這個的。所以我們想干的時候,就是今天決定明天就干了,但這不是現在的核心。

    因為你現在干再多,把它吹得再天花亂墜,但謝謝茶就一個店,如果承接不住大家的期待,這個事它就是錯的

    內參君:如果把謝謝茶作為一個投資生意來講的話,您對于它的發展有怎樣的期待?

    馬東:它不可能是單店生意,肯定要突破規模。

    但我們是一步一步走到那兒,而不是飛過去。有的商業邏輯是“飛”過去,瞬間空降很多人占領市場。我們是“走”到那兒,至少得先練“怎么走”

    第一,我們希望它是一個真正能夠被用戶所接受的口感和飲食場景;第二,這個品牌能夠在大家心里建立信任;第三,通過規模效應,最終完成我們的商業布局。

    讓它成為一個成功的商業案例。我們希望它是“產品力主導”

    3

    關于“做年輕人的生意”

    內參君:您怎么定義這是“年輕人的產品”?

    馬東:反正不是我媽會吃的。謝謝茶的模式是,一杯奶茶,加一個“奇奇怪怪”的包。我特別喜歡“奇奇怪怪”這個詞。因為你沒有見過,也沒吃過,它跟奶茶相配又很好吃。

    但其實,要做成“奇奇怪怪”并不容易,因為光粉色的面皮,黑色的面皮,張開嘴能夾住夾進一個龍蝦,這都是經過很多次試驗的。雞絲雖然是雞胸肉,但為什么要撕碎了放里面?

    所有這些東西都只有團隊真正扎在里面,在研發室里面不停地試,把所有的來試吃的人全部喂飽,拿到真實的建議,再不停調整,重復這個過程,用很長時間,才能呈現出來現在的狀態。

    內參君:這個好吃的標準是以誰來定的,誰是第一批受眾?

    馬東:員工就是我們最核心客群,最能代表這個客群的特征。米未一直保持平均年齡23歲。為什么?因為我們服務的就是這群人。

    對于我來說,我只是一張發表意見的“表格”。我不是標準客群,有很多我喜歡的口味最后被刷下來了。

    4

    關于“明星做餐飲”

    內參君:如何看待明星做餐飲?

    馬東:在真正的餐飲行業里面,未必需要明星。就說白了,明星開店成功的和非明星開店成功的比例一模一樣,甚至可能更低。這件事是不是由你IP、流量來決定的,它是由產品力決定的

    IP背書只是錦上添花,因為你是明星開店,人家來吃一次,但是不好吃,就不會再來了。

    因為顧客的需求不是為了來這看明星,除非你明星天天在店里,為了看明星,我不吃都認,等于買票看演出了。但你天天在店,做不到。

    內參君:您容忍這個項目多長時間內不盈利?

    馬東:你的夢想大了的時候,你的容忍度就提高了。

    你開始沒有那么大夢想的時候,整個人都是受限制的,但后來這件事情往前走,走對了,你覺得成功的概率在增加,所以你的抗風險能力就變大。

    在我看來,“商業思維”不是既定思維,而是動態過程。

    謝謝茶就是一個“小生意”。對我們來說,就走一條自己能走的路就行。

    內參君:其他的餐飲人有給您怎樣的啟發?

    馬東:我上各種商學院,認識很多這個行業大佬。比如西貝賈國龍,你看他干餐飲就非常清晰,從17歲開始干到現在30多年。

    你跟他一塊吃飯,不管這一桌子多少人,他請客吃飯,他永遠對菜較勁。

    他沒事就把店長叫來,“把這菜拿出去,從頭再來一遍。”這就是專注的力量,他為什么能做那么大?就是因為專注。

    5

    “謝謝茶”是一門什么樣的生意?

    除了馬東這個“出錢的人”,謝謝茶背后有一個專業的運營團隊,負責人廖蘭心有多年餐飲業經驗,擔任謝謝茶的創始人兼CEO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謝謝茶,內參君也和她談了談。

    內參君:謝謝茶的最強品牌競爭力是什么?

    廖蘭心:第一個我們會從茶飲出發來做;第二個就是我們不光是做茶飲,也不是要去做一個潮流,我們更多地要做一個符合剛需的東西。能把消費場景沉淀下來。

    第一個“奶茶和咸”的東西搭配,第二個就是“一人食”,這兩個東西其實在最早我們要做這個項目的時候就看準了。如果沒有看準這兩個點,我們就不做了。

    內參君:有人會覺得謝謝包的客單價有些高,您怎么看?

    廖蘭心:我們現在只上了6款謝謝包。在菜單上我們第一排是18塊、18塊、25塊,第二排是88塊、38塊、38塊,你會發現差別很大。

    其實,我們是在測價格,所以各種價位都有。因為它是一個新事物,要看顧客的接受程度。

    我們現在已經測出來賣的最好的是25塊錢的那款,他們接受的區間在20~30元這個區間。接下來會再上三款產品,補在這個區間。

    前期定價我們會定高一點,最后通過“包+茶”的套餐回到我們的均價。

    內參君:對謝謝茶的未來有什么規劃?

    廖蘭心:我們做謝謝茶的目標是,不但要做連鎖,還要實現單店盈利。

    在我們只有一家店的情況下,你沒有辦法覆蓋到整個后臺的管理成本。但我們會先驗證單店模型。

    所以目前的狀態我們不把它叫虧損,而叫前期投入。比如說到我們20家店的時候,我們后臺成本都可以被覆蓋掉。

    但是我們每開一家,都要驗證這家的單店盈利能力,看它到底能不能夠賺錢。

    統籌|笑凡

    編輯|王梅梅 視覺|劉凱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西貝成功密碼|螺螄粉的網紅之路|外婆家活下去戰略

    奶茶火鍋|餐廳設計|王品的迷惘和挑戰

    餐飲的4種變化|這樣做提升餐廳銷量|年度漢字

    首席勾搭官1:18689669219(同微信)

    首席勾搭官2:18842356756(同微信)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6463.html

    (0)
    上一篇 2019年1月10日 07:26
    下一篇 2019年1月10日 07:4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