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了解詳情
1779期
餐廳的名字,有一個基本目的:讓別人能快速識別,愿意傳播。
◎ 餐飲老板內參主筆 王新磊
人的一生,都在為認知買單。餐飲經營中的很多坑,都是老板自己主動跳的。
在餐飲業,有橋不走,偏要摸著石頭過河,還要美其名曰:創新。這樣的事情,每天都被人們重復著。
在餐廳名字設計方面,我最近就看到了兩個壞榜樣。
壞榜樣一
店名設計過度,讓人看不懂
初見這個例子是在朋友王鹿鹿同學的朋友圈。
從她拍的照片上看,這家店,名字被設計得像一堆柴火棍。只有品類“重慶火鍋”讓人知道是餐廳,賣火鍋的。
當時,望著這個“設計過度”的門頭,王鹿鹿感慨不已:我真為它捉急。
我卻很興奮。“終于找到了最經典的壞榜樣!”
在獲得王鹿鹿授權之后,我果斷轉到自己的朋友圈。
果然,朋友圈一下子就熱鬧了。
三分之一的人在問:這家店叫什么名字?什么名字?
三分之一的人在感慨:最近總做文盲,有點兒不適應啊,不適應啊!
還有三分之一的人在調侃,猜測店名。
其中,一位朋友說,這家店名字應該是5個字,叫“上去怎么走”。
后來幾天,還有人在問我:這家店叫什么名字?
就在我寫這些文字時,我又認真地看了看上面的文字,還是認不出店名。
不妨你也來猜猜這家店叫什么名字。
名字就是財運。
取個好名不容易。
如果再把名字故意寫得讓人看不懂,那就是為自己挖坑了。
這家店,就能自己挖了一個大坑。
上面這個圖,是這家店的門口,冷清得連服務員都寂寞。
在廣告招貼上,似乎看到88折的優惠……但是,依然沒有人啊。
圖上服務員的動作表情,我真想給她配上一段文字:我們也打折了,怎么就沒人呢?
調侃歸調侃。說回正題,這的確是一個非常難得的、超級經典的壞榜樣:名字讓人看不懂,直接造成生意冷清,自己還不知道原因何在。
有人說,這是典型被設計師坑的。
其實不然。很多時候,是甲方逼迫乙方的。
我認為,是甲方太追求設計了,太喜歡創新了。
壞榜樣二
品牌名太個性,猜不透
最近,聽一個老板朋友說,有個知名批薩品牌推出了第二品牌。
他們提供了箱式烤爐:瑞典著名箱式烤爐品牌PizzaMaster。這款烤爐在北歐市場占有率高達4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通過工具,我在猜想,這個第二品牌是要走簡快餐的路子?很有可能。
畢竟,從品牌定位來說,第二品牌不能走第一品牌的老路,要打差異化。
不過,工具好換新,思維方式卻很難。
比如一聽到第二品牌的名字,給我的感覺就是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順便說一句:
我最近比較相信樸素的東西。
而一個好名字,會自然地引發美好聯想。
誠如外國人常說的: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而這個第二品牌,從名字上來說,感覺一開始就決定了長不大。
規則
餐廳名字設計,應該易懂易傳播
其實,餐飲經營,并不是越創新越好,有很多規則是需要遵守的,這就是基本功。
像餐廳的名字和設計,有一個基本的目的:讓別人能快速識別,愿意傳播。
好的名字,不僅能減少前期推廣成本,很可能從一開始就決定了一個項目的好壞。
而一個好的名字要滿足餐飲屬性、聯想性、傳播力、記憶性、延展度等因素。
比如,讓顧客聽名字能聯想到賣什么,像云海肴、云味館、周黑鴨、飯掃光、巴蜀風等。
無論是哪種名字,要把聯想性和傳播力先考慮在內,切記那些硬勾兌不好拼寫、不好讀,或者為了諧音而諧音的名字。
而店名的字體,則越是大品牌越莊正。
這樣,才能易懂,好記,容易傳播。
關鍵,有品質感。
越是小品牌,越追求花里胡哨的東西。喜歡手寫體、娃娃體,以及各種江湖字體,甚至丑書。
上圖,西貝小時候,書法體店名,剪紙老虎的LOGO。
下圖,西貝長大后,字體更莊正。比較前后,氣質迥然不同。
“誰小時候不尿床啊”
其實,品牌小時候,走點兒彎路沒啥。關鍵是,別迷路太久。
看看麥當勞的品牌升級歷程,就是一個化繁為簡的過程。
因此,“大道至簡”是設計的經典原則。
越是大品牌,設計越簡約,字體越莊正。
越是小品牌,設計越花哨,字體越變化多端。
但是,很多時候,明明是陳道明的范兒,卻偏偏要做小沈陽。
以為,撒潑打滾就是藝術。
·end·
輪值主編|王艷艷
編輯|于聰聰 視覺|劉晶晶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第五大國民小吃|香菜價格暴漲|海底撈上市
大數據真相|營銷互撩|清理“僵尸產品”
喜茶&迪士尼|串串倒閉潮|榨菜啟示錄
首席勾搭官1:13811864253(同微信)
首席勾搭官2:13693220621(同微信)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01146112(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7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