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擊 文 末 閱 讀 原 文 即 可 訂 閱
第 1479 期
11月26日,還是在麥香村的舊址,西貝莜面村的首家外賣專門店誕生了。
這一天,距賈國龍10月14日宣布暫停西貝麥香村業務僅過去了43天。
當西貝們紛紛在外賣上發力,他們的組織力、運營力和品牌打造力,會給外賣市場帶來什么?
”
■外賣第一課孟小倩
在前段時間的中國全零售大會上,賈國龍曾經與內參道哥分享過關于“10萬+”快餐店的后續:
“關掉麥香村之后,我們收獲了一些經驗,會用到新項目上。我們會在莜面村的基礎上迭代、優化。比如在北京、上海的麥香村,可能會把它改成一個小型的莜面村。”
“莜面村會小型化,小到多少要嘗試,也許把它改成莜面村的精選。我們仍會把它拿到拿市場去測試,試對了就往前復制。”
那么,西貝的首家純外賣店,就是一個新的市場測試。
01
西貝為什么要做純外賣店?
▼
自去年6月到現在,西貝在餓了么外賣營業額翻了15倍,原來一個月100萬營收,到現在一個月1500萬,今年整體外賣營業額已經突破4億。
就在本月,西貝雙井店的外賣月營業額突破了150萬。而這個單店成績,被西貝認為是現有外賣模式下的瓶頸。
“再想突破這個瓶頸怎么辦?只能將外賣分離出來,做一個外賣專門店。”西貝外賣負責人高磊解釋。
事實上,寄生于堂食店里的外賣業務一定會受到堂食的限制:比如做大部分餐飲老板都頭疼的“外賣、堂食打架”、“效率天花板明顯”等問題。
高磊認為,早在幾年前,必勝客就給出了答案:“把外賣單獨分割出來開店,做出個‘必勝宅急送’。”
02
這個純外賣店有什么不同?
▼
我們對比了西貝其他店的外賣,發現該純外賣店有3點不同:
1)砍掉一大半SKU
正如賈國龍之前所說的“精選”二字,該店的SKU從西貝日常的80+減少到36個(包含主食,不包含飲品),刪減了大部分現做的正餐產品,增加了3款適合一人食的特價套餐。
高磊表示,保留的產品是西貝銷量榜上的頭部產品,“舍棄了外賣點擊率比較低的產品,”而新增的套餐,則是“針對中午用餐的客戶,他們需求量比較多,套餐比較合適。”
2)新增零售產品
36個SKU中,有14款產品是零售產品:9款牛肉干和5款粗糧套盒,占比將近40%。
這也符合賈國龍關于外賣與零售化的觀點:零售和外賣最終會融合,“餐飲有零售屬性,零售也有餐飲屬性。像711現在有40%的餐飲,而餐飲也有外賣、外帶。它們可能最終融合為全零售。”
3)所有設備都為外賣做準備
線下門店則大致保留了麥香村的格局,1樓用作廚房,2樓則為堂食顧客留10席座位。當時做麥香村時的外賣取餐窗口,仍然保留。
高磊表示,這個外賣店所有的設備都是為外賣準備的,比如新增了保溫設施——保溫臺。這也驗證了賈國龍曾說的“會加大在外賣方面的發力,提升外賣的體驗。”
03
下一步計劃:先試錯,再復制
▼
而問及純外賣店的下一步計劃是什么時,高磊表示:“還沒有”、“反正我們現在先嘗試。”
正如賈國龍所說,“拿市場測試,試對了就復制”,聽其弦外之音,大概對于西貝來說,“復制”比“找到正確的模式”更簡單。而這似乎就是大型餐企的底氣。
內參道哥認為,“任何一個新事物,都有一個萌芽期,之后是蓬勃發展,再往后,仍會回到一般的規則去。”
比如外賣,它被成為很多人形容為“與傳統餐飲不同的另外一套邏輯”,但最終一定會慢慢融入母體“餐飲”,又回歸到品牌、組織力這些規則中。而品牌和組織力其實是任何企業發展必須面對的深水區,
外賣的三個核心點是:產品、效率、體驗。恰是對外賣回歸到品牌、管理、運營效率、組織力、企業文化提出的要求。
因此當外賣規模一旦擴大,最后的勝利者,可能還是此前的強勢品牌。因為他們已經在根基上占領優勢。
更多外賣干貨
請關注《餐飲老板內參》旗下專業自媒體
《外賣第一課》
· END·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茜妮 視覺|陳曉月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火鍋細分頭牌|餐飲“師徒制”|董克平談標準化 餐廳關店|麥當勞發力|供應鏈“效率革命” 快餐水多深|餐廳衛生間|餐二代生存報告 淡季攻略|餐廳走紅10條標準|餐企雙11 米飯重要性|小哥講“新零售”|餐巾紙爭議 危機公關法則|蘭州拉面逆襲|絕味“涉黃”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1| 18519700748
微信2|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9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