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賣飯年入14.7億!宜家如何不知不覺成為餐飲巨頭?

    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立即訂閱

    前段時間,宜家官網發文,稱宜家餐廳已經是全球第六大連鎖餐飲。2018 年宜家中國的營收達到 147 億元,其中餐飲大概貢獻了 10%。

    作為一個家居零售品牌,宜家如何不知不覺地成為餐飲界的黑馬?

    “不務正業”的品牌有很多,宜家肯定是其中的佼佼者。

    同樣做購物袋,宜家就是有本事把 4.5 元的編織袋發展成“時尚爆款”;同樣做產品目錄,宜家的《家居指南》是全球發行量最大的刊物之一,甚至超過《圣經》,也讓宜家成為歐洲最大的媒體公司……

    最近,宜家還在自己官網上發文,稱宜家餐廳已經是全球第六大連鎖餐飲。

    圖片來源于網絡



    2016 年宜家餐飲在全球收獲了 18 億美元營收,占了總收入 374 億美元的 5% 左右。宜家中國的餐飲占比更大,2018 年宜家中國的營收達到 147 億元,其中餐飲大概貢獻了 10%。

    “外出游玩一天”式的購物體驗

    “我們周末去哪里玩?”

    “去逛宜家吧!”

    在一二線城市這樣的對話并不少見。大眾消費者對宜家的印象,不僅是滿足裝修裝潢、購買家居用品的消費場所,還是一個“周末出游方案”。

    2013 年 BBC 甚至發過一篇報道《宜家中國,到底是商店還是主題公園?》: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事實上把宜家當樂園的情況并不止發生在中國,曾任宜家 CEO 的“安德斯·代爾維格 Anders Dahlvig”在《這就是宜家》這本書中就透露過:

    之所以宜家能夠建立起了一個鮮明、獨特、與眾不同的品牌形象,與其他家具零售商形成差異化,其中很關鍵的一點是宜家有意識地為消費者打造“外出游玩一天式的購物體驗”。

    在迷宮般的宜家商場,據說快速走完全程只需 15 分鐘,正常進行一次商場游覽則需要花費 1 個半小時,但去過宜家的小伙伴都知道,認真逛起來,在里面耗個大半天甚至一天都不是什么事。

    圖片來源于 Pixabay



    再加上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 Ingvar Kamprad”深信“你永遠無法和一個餓著肚子的人談生意”,宜家餐廳因此應運而生,負責給消費者提供休憩和進食的場所,延長顧客的停留時間,提升滿意度。

    如果從商業角度上理性考慮,更保險的做法也許是,把不擅長的事外包出去,“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可宜家偏偏就是要自己“攪局”,跨界做餐飲。

    同時,也因為是親自“操刀”,優勢就是賣場和餐廳可以高度融合,讓宜家理念發揮到極致:

    清新簡潔的空間布置,滿足不同顧客類型的桌椅(如兒童島適合帶孩子的家庭、高腳凳適合獨自而來的顧客、兩人桌適合情侶、沙發休閑區適合需要放松休息的客人等等),還有好吃不貴的北歐食物…

    營造了一種“慢下來”的氛圍,讓你對時間流逝的感知變得模糊,不自覺地把生活節奏放慢。

    圖片來源于 Pixabay



    在消費者眼中,宜家賣場和宜家餐廳是一脈相承,而非割裂的,兩者相輔相成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游玩體驗”,成了都市人的“周末好去處”。

    肥水不流外人田

    兩個小細節提升轉化

    根據網上的公開數據,宜家在 2016 年全球的接待量為 9.15 億人次,其中宜家餐飲的接待量 6.5 億人次,也就是說約 7 成的顧客會在宜家就餐。

    這跟宜家的選址策略有關,因為大多數是在遠離市中心的郊區開設大型賣場,在這種情況下餐飲的選擇極其有限,在宜家用餐本就是一個剛性需求。

    圖片來源于Pixabay



    再來看看宜家在中國的情況,28 家門店去年接待了 9830 萬名訪客,接近一億人,如果用餐人數是 7 成左右,也足夠“可怕”。

    如此龐大的客流量,對宜家做餐飲有天然的優勢。但俗話說,“肥水不流外人田”,宜家有兩個提升轉化的小細節值得注意:

    首先,宜家把餐廳設置在購物路線的中間,賣場即便是開在熱門商圈,也有效地把競爭對手阻隔門外。

    逛宜家逛到一半的人,絕不會萌生出“離開宜家出去覓食,吃完再回來”的想法,只會想著“去宜家餐廳吃點東西,再繼續逛”。

    如果把餐廳設置在出入口處,消費者頂多在門口的小吃吧買個 1 元的冰淇淋、5 元的熱狗就揚長而去,選擇別家餐館。

    圖片來源于Pixabay



    其次,還有消費者心理預期的反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說宜家餐廳做的就是獨門生意,就好比溫室里的花朵,缺乏競爭。

    大眾對“獨門生意”都有一個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如景區里的餐廳“普遍又貴又不好吃”,原因是這里的顧客絕大部分是“一次性消費”,訴求基本就是“填飽肚子”。

    當做家居的宜家做起餐飲,而且幾乎沒有競爭對手,消費者很難不產生懷疑態度,把心理預期放得很低,直到發現宜家餐廳價格不貴,味道不差時,基本上每個人都會被其俘獲,嘖嘖稱贊。經歷心理預期的反轉,反而形成印象深刻的記憶點。

    宜家雖然看起來“不務正業”,但實際上也暗藏了各種“小心思”,把流量緊緊握在自己手里。

    “爆款美食”制造機

    隱藏菜單抓住顧客的心

    去宜家的人大致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真正有購買家居用品需求的消費者,第二種是無聊去宜家消磨時間但沒有強烈購買欲望的,還有一種就是直奔宜家美食去的。

    根據宜家的統計,有30%的顧客去宜家只為了“吃東西”

    最開始宜家餐廳因為瑞典食物而出名,還一手把“瑞典肉丸+果醬”捧成了瑞典菜系代表作。

    圖片來源于宜家官網



    漸漸地,宜家餐廳除了售賣獨特的瑞典食物,也不斷推出本地化菜單。

    我們扒了下宜家中國 28 家門店的官網,終于明白為什么網上會流傳這么多“宜家美食攻略”,因為宜家餐廳除了經典瑞典菜式,還有很多“隱藏菜單”,如:

    在深圳的宜家餐廳可以品嘗到廣東特色早茶



    廣州的宜家有魚香肉絲飯和咖喱牛腩飯



    在成都的宜家可以吃到“成都串串”



    在濟南的宜家可以吃到麻辣/十三香小龍蝦



    重慶宜家有重慶小面,在北京、大連、上海也不乏宮保雞丁、翠竹扒三鮮等常見中菜。

    這些在當地菜館很容易吃到的食物,套上了宜家的光環瞬間也就有了話題討論度。“北歐風遇上中國菜,到底是啥味道?”這個問題就像一個鉤子吸引消費者前去打卡。

    另一方面,宜家“爆款制造機”并非浪得虛名,除了在本地化菜單上搞事情,也推出不少自帶“網紅屬性”的冰淇淋,俘獲了不少少女心。

    宜家冰淇淋,圖片來源于宜家官網



    宜家餐廳不斷制造話題引發圈層效應,積攢大眾對餐廳美食的期待值,形成自己的“粉圈”。

    結語

    從最一開始,宜家餐廳輔助賣場打造一日游玩式的體驗,把競爭對手阻隔在外,到制造話題培養自己的粉絲,一路就像打怪升級一樣,從綠葉逐步走到 C 位,從依附賣場“蹭熱度”,逐步過渡到獨立消費場景,有了自己的“死忠粉”。

    過去這幾年,宜家在倫敦、巴黎和奧斯陸開設了宜家快閃餐廳,今年還宣布將在從巴黎開始試點外賣服務。

    也許餐飲巨頭們都沒意識到,原本“河水不犯井水”的宜家,其實一直暗藏實力。

    圖片來源于宜家官網



    可能就像宜家美國食品部主管 Gerd Diewald 說的,把宜家餐廳發展成一個獨立的小餐廳,可能以后大家會說:宜家是個不錯的餐廳,順便還賣家具

    ·end·

    輪值編輯|于聰聰 視覺|于聰聰


    內參熱門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關鍵詞,直達歷史精選

    網紅雪糕|倒閉餐廳盤點|千億新市場

    開垮果汁店|德克士逆襲之路|馬路邊邊

    下半年餐飲怎么干|就三桌|王俊凱的奶茶店關店

    商務合作楊松13331022960(同微信)

    真真18037518262(同微信)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3397.html

    (0)
    上一篇 2019年7月27日 07:40
    下一篇 2019年7月27日 08: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