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快餐的隕落,牛肉飯為什么不靈了?

    在日本,有一家快餐店叫吉野家牛肉飯。它曾靠著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飯問鼎日本最強的快餐。就這樣簡單的一碗飯,賣了121年,不僅在日本廣受歡迎,在中國大陸也是風靡一時,然而今天的日本快餐王卻不靈了。

    吉野家的歷史說來話長,曾經是一家牛肉飯專門店,創始于1899年,一個名叫松田榮吉的大阪人,在日本橋一帶的水產批發市場開了一家小飯館,賣牛肉飯和天婦羅。在榮吉經營店鋪的幾十年里,曾遭遇過2次大難: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和1945年的東京大空襲。

    然而,就算店鋪2次被毀,榮吉也能從無到有,讓店鋪重新開業。

    1958年,瑞穗接手父親的業務,并成立了吉野家株式會社,目標是年銷售額達1億日元。

    這個目標在當時看來很夸張。那時的吉野家只有一家店,共15個座位,營業時間滿打滿算不超過8小時。

    而要達成這一目標,以當時的產品定價來算,每天至少要1000個客人才可以。這驚為天人的數字,你知道是什么概念?每天1000人,就要8小時滿座,翻臺率超過66次,平均7分鐘換一波人,這對于兢兢業業的企業來說很有挑戰,然而吉野家在7年之后實現了。

    1965年,仍然只有一家店的吉野家,實現了1億日元的年銷售額(月均830萬)。高峰期沒有位子坐,客人們甚至都站著吃飯。

    在100多年前,吉野家靠著牛肉飯打天下。當初為了賣出更多的牛肉飯,創始人松田瑞穗決定去掉原有的魔芋絲、大蔥、竹筍、豆腐等食材,只保留牛肉和具有甜味的洋蔥,讓制作效率大大提高。

    1968年,松田瑞穗再度將銷售額的突破發揮到極致。

    他想突破2個億,因此抱著這樣的念頭,他參加了一個讓年銷售額突破3個億的研修班,向專家請教這個問題。專家一句很簡單的話就讓他豁然開朗“一個店已經一個億了。那開兩個店不就2個億嗎?”

    他接受了專家的建議,從此開始了連鎖化的擴張,從此開始騰飛。

    在1992年在北京開設連鎖業務,吉野家在中國的運營時間是洋快餐里面首屈一指的,它主打牛肉飯,也一度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好評,成為了一線城市白領們的最愛。

    后來吉野家雖然門店座位數量增多,卻始終保持著“快速” 的經營模式。這一度給吉野家留下“男人的快餐店”這一稱號,牛肉飯上配澆肉汁,可以讓趕時間的食客快捷地完成一餐,也助力吉野家成為日本快餐之王。

    正是因為這樣平價親民的形象讓顧客對吉野家的印象大大加分,也足以支撐吉野家走過了百年之久。

    現如今,在吉野家當服務人員,也要求必須在顧客點餐的30秒內完成上菜,且要同時完成收拾餐具和清理餐桌的工作。

    食材都是現成的,因此吉野家要求操作員10~15秒內連續做好15碗飯,一碗分兩次盛飯,以營造出米飯蓬松的狀態且不易露出。

    但如今,日本快餐之王的這套操作卻不靈了。

    2020年的728日,日本吉野家控股(簡稱日本吉野家)對外宣布,截止20212月,日本吉野家將會關閉國內外最多150家店鋪,其中包括中國的50家店鋪。

    而據日本吉野家公告顯示,2020年31日至51日,銷售額僅為396.8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6億),同比減少24.85%,歸母凈利潤虧損40.8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7億),同比減少472.56%

    其實早在疫情期間,合興集團預告顯示2020年歸母凈利潤預計虧損7000萬,與2019年同期盈利5700萬相比,同比下降222.81%

    合興集團預告顯示2020年歸母凈利潤預計虧損7000萬,與2019年同期盈利5700萬相比,同比下降222.81%

    這家百年老字號的發展在走下坡路的原因不能全部甩給疫情。有數據顯示在2012年吉野家店均收益為600萬,到2019年則只有481萬,門店平均回報率下降25%

    來源:市界

    業績下滑還可以繼續發力,但品質的失控就有點難理解。

    2012年底,在洋快餐爆發“速成雞”事件中,吉野家榜上有名。

    2013年,《京華時報》的記者暗訪北京幾家吉野家的后廚,臟亂差的環境讓人不忍直視。

    吉野家一路從輝煌到生意慘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定價高

    日本人的人均收入是中國的3倍。中國吉野家的招牌小碗牛肉飯價格為23元,在日本不含消費稅價格為332元(約合人民幣22元)。

    來源:市界

    也就是說,吉野家對于日本的消費者來說,這是平價的象征,但對于中國大多數人來說,不算是一份便宜的餐食。

    2.產品不具差異性

    一方面,吉野家在日本的老對手食其家已經把店開到了上海、江蘇、浙江、北京、天津、廣東等地方,牛肉飯并不止一個品牌。另一方面,在同樣也是以米飯為主食的中國南方地區,牛肉蓋飯和其他五花八門的蓋飯相比,區分度顯然不夠。

    3.激烈的競爭平臺壓縮生存空間

    在外賣平臺尚未興起之時,城市白領為了節省午飯時間和成本,多會選擇在公司樓下的快餐店解決,吉野家、麥當勞、肯德基這些老牌的快餐店往往占據優勢。

    但是外賣平臺興起之后,外賣小哥削弱了店面優勢,不管店開在哪里,只要產品做得足夠好、價格合理,都能有生意。

    如今外賣占據了餐飲市場的主導,外賣平臺,10多元的蓋澆飯有的是,可選擇的品類也越來越多,吉野家往日快速上餐不再有優勢,就連味道也無法與之相提并論。

    4.疫情影響

    疫情期間,日本吉野家在全球有1700家門店受到影響,全集團在3月、4月和5月分別縮短了94%78.7%77.4%的營業時間。

    相對應的,日本吉野控股2020年一季度虧損金額達到40.87億日元,預計全年虧損90億日元,不僅在虧損金額上高于前兩次,離前一次虧損也只有1年的間隔,可以說是元氣大傷。

    眼下吉野家面臨著“漲價,可能失去市場,降價,可能無利可圖”的困境,最終只能采取更被動的關店策略,以收縮規模、減少損失。

    綜合來看,吉野家的產品力下降,品牌升級緩慢以及偏離市場需求成為了主要原因,就像是過去人們沒時間做飯會選擇方便面,如今卻選擇點外賣一樣,當越來越多的產品出現,牛肉飯自然也就不靈了。

    文章轉載自老劉聊餐飲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排隊網資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4448.html

    (0)
    上一篇 2020年9月17日 20:30
    下一篇 2020年9月17日 20:5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