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雞肉價格已上漲了50%,而下半年,雞肉價格將持續走高!
2019年,應該是餐飲人最難過的一年。豬肉、雞蛋、蔬菜接連漲價后,雞肉也漲價了!

2019年3月起,我國雞類價格自開始持續走高。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白條雞的批發價已從3月的15.85元/公斤漲至10月的18.38元/公斤,同比上漲23.62%。
而在消費端,截至9月,我國雞產品(雞肉)的市集價已從3月的21.56元/公斤漲至23.92元/公斤,超市價已從3月的24.46元/公斤漲至25.81元/公斤,均同比上升40.76%.
受雞肉價格上漲影響,相關上市公司三季報業績增幅十分亮眼。10月8日晚,白羽雞產業上游企業益生股份發布三季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凈利潤同比上升993.41%-997.14%;仙壇股份預計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2億元-6.7億元,同比上漲182.19%-204.94%;在此前8月10日披露的半年報中,圣農發展對前三季度的凈利潤預計為24.5億元—25.5億元,而在本次業績修正中,圣農發展將前三季度的業績預期進一步上升至27億元-27.1億元。相較于2018年前三季度8.04億元的凈利潤,圣農發展在今年前三季度的業績有望提升235.82%—237.06%。
我國的商品肉雞養殖品種眾多,包括黃羽肉雞、白羽肉雞、817雜雞、淘汰雞等。2017年白羽肉雞出欄量為42億羽,黃羽肉雞出欄量為37億羽,白羽雞肉產量為781萬噸,占所有雞肉產量的53%,是我國第一大肉雞品種。而黃羽雞則緊隨其后,占雞肉產量的30%.對于餐飲來說,餐飲制作中最常使用的雞肉品種就是白羽雞和黃羽雞。類似肯德基、麥當勞、德克士、正新雞排等快餐品牌多用白羽雞,白羽雞生長周期短,適合用來油炸、燒烤、香煎。日常生活中,去超市購買的雞腿、雞翅以及雞胸肉也是白羽雞。而中高端餐飲品牌多使用生長周期較長的黃羽雞,黃羽雞就是我們常說的“土雞”,肉質鮮嫩,味道鮮美,多用來煲湯、紅燒和白切。著名的三黃雞、霞煙雞、廣西麻雞都屬于黃羽雞。2015年開始,“祖代雞”引種出現斷崖式下滑,并且一直持續到2018,整整四年的產能出清,導致整個行業的供給大幅減少!從2018年6、7月開始,雞肉的供應開始比較緊張,價格上漲速度明顯加快!
由于從“祖代雞”到“父母代雞”再到“商品代雞”一代代雜交,一般需要14個月左右。所以,從2018年6、7月開始的供應緊張,至少要14個月的時間才能使得供應量出現較大的上漲,但考慮到在市場供應緊張導致價格上漲后,養殖企業一般不可能立即反應過來,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才能判斷價格上漲的實際原因并擴張養殖規模,所以供應量較大幅度增加可能至少需要20個月左右,而從去年6、7月到今年10月才過去16個月!
農林牧漁行業的人都知道:豬肉價格大漲后,過一段時間后雞肉價格也會上漲。因為雞肉與豬肉在生活中存在著一定替代關系,下半年豬肉價格的上漲,或將會助推雞肉消費的需求,從而推高雞肉的消費和價格。
據統計,2019年的豬肉供需缺口大約為490萬噸。2018 年我國雞肉總消費量1153 萬噸,雞肉產量1160萬噸,如果這490噸的缺口有50%轉向雞肉,必然會造成嚴重的供不應求!由于雞肉的供應量增加至少需要20個月,如今已過去16個月,在未來四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雞肉價格將會一直處于上升狀態。
在我國,豬肉和雞肉合計占居民肉類消費比例接近90%,并且,外賣平臺上訂單量前5名店鋪皆是做雞肉料理的。雞肉價格的上漲,無疑會導致大部分餐企食材成本的上升,但是,對于不同規模的餐企來說,影響自是不同。
如肯德基、麥當勞等大型連鎖餐飲公司,由于擁有有固定的供貨渠道,一次性采購量較大,且會以合同的形式訂貨,價格一開始就已經定好,市場雞肉價格的飛升,對他們來講沒有影響。還有如正新雞排一般規模的大型餐企,因為自身有工廠,市場上雞肉價格的上漲的壓力只要壓低工廠利潤就能化解一部分,影響并不大。而小型餐企訂貨量上并無優勢、沒有固定的長期供貨商,食材大都為當天采買。市場價格一上漲,食材成本也跟著上漲,對于他們來說,生存壓力也隨之加劇。這次雞肉價格的上漲,肯定會有部分企業撐不住倒下,換句話說,雞肉價格上漲加速了小型餐企的洗牌。
以吉野家牛肉飯為例,雖然連鎖店有1000家,瘋牛病一上來,門店照樣扛不住。在瘋牛病過去后,門店除了特色菜吉野家牛肉飯外,增加了雞肉飯。如今,雖然主打單品的餐企比較多,但是,很多餐企都在主打菜品的基礎上增加了其它菜品。以單品占據消費者,以其它菜品分擔經營壓力,如果只靠單品打天下,供應鏈一旦出現問題,利潤下滑將勢不可擋。如果餐廳采購以冷凍雞肉為主,可以多買一些做庫存。這樣,在雞肉價格瘋漲的時候,就可以拿出來使用,降低成本壓力。每年,食材價格都是波動性的,漲漲跌跌。為了不在食材漲價期間使餐廳利潤嚴重縮水,在菜品定價時,就要留出足夠的利潤空間。也就是說,在菜品定價時,食材成本要高于均價計算。雖受食材成本上升影響,但餐企為了留客,貿然漲價依然是不可取的。
●餐飲人迎減稅,加計抵減提至15%!這三種企業卻無法享受!●餐飲大牌角逐“95后”人群,博彩心理的盲盒經濟,還能火多久?
●當“明廚亮灶”成標配,明檔設計對了,餐廳就火了!
●僅憑一道菜給餐廳帶來50%的營收!打造爆款菜品有哪些技巧?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財富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3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