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屋有這樣一句口號–地球不爆炸,我們不停業!
我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即使是在最困難的時候也依然堅守著。
因為疫情,很多餐飲門店關門停業,在深夜亮燈的更是寥寥無幾。
為了讓我們的口號不變成一句空談,北京四道口店在突破營業額的過程中率先做出了重大創新。
一直以來,四道口店的客源主要是旁邊幾所大學的學生,因為疫情的原因都延遲了開學。
再加上整棟大廈就我們一家門店營業,大廈的暖氣沒有開,北京太冷顧客在店里根本坐不住;
并且和兄弟店明光橋的配送范圍有重疊的部分,這些讓四道口在其他門店都有重大突破期間,突破效果并不明顯,用店長任曉澤的話說,著急、難受、真的不想給公司拖后腿。
但干著急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這時候,一個大膽的想法在督導孫宏坤腦中誕生了。
隨著疫情稍微有所緩和,開放了堂食接客,孫宏坤的這個想法就開始萌芽了。
一開始美團是營業到晚上22點,但北京的門店是營業到晚上兩點,經過大王跟美團高管溝通,延長到了凌晨2點。
后來督導孫宏坤說,既然大王能延長到2點,為什么我們就不能無限延長呢?
于是他就開始和美團的客服經理溝通,經過死纏爛打式的溝通后,那邊竟然給同意了。
既然松了口,那就送佛送到西嘛,又讓他們擴大了我們一點點的配送范圍。
外部的困難突破了,那內部也一定要有一些準備才能接得住招。
于是孫宏坤又帶著店里的管理組臨時梳理出了一套標準和流程,以便門店在實際運作中更好的實施:
1. 訓練開檔員在負責好備貨的同時還要兼顧好下單、買單和處理簡單客訴的能力。
2. 管理組手機24小時開機,小伙伴遇到解決不了的地方立馬打電話。
3. 跟伙伴們宣導這個項目后期的大體方向和決心。
4. 每天組織班前會,總結強調和優化。
5. 收銀系統日結后,美團能接單但餐廳卻無法自動下單,只能要求晚班值班經理在凌晨4-5點再回家,這個期間就人工盯著電腦,來單了把菜品手抄下來告訴出品間的小伙伴,然后等到第二天中午再下單。如果值班經理下班了,那負責開檔的小伙伴就要每過5分鐘到收銀臺電腦上瞅一眼。
在月初的時候,四道口已經開始試行開放堂食24小時,提前做了了解和摸索, 3月6號才全面正式開放并對外宣傳。
開始正式實施24小時營業,一開始很多客人都不知道,第一天也沒有客人,于是就在每一份外賣單上注明,“即日起,木屋燒烤四道口店24小時營業,親亦可到店就餐”的字樣。
沒想到第二天就來了4單,在后來跟客人電話回訪中了解到,客人是在外賣包裝里的小紙條上看到的。
經過四道口團隊的持續奮戰,11號凌晨日結后到上午十點已經賣了800多塊錢了,而且也迎來了第一位深夜食客(凌晨4點來的)。
《周易》里有句話叫“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店,四道口團隊也是信心滿滿,督導孫宏坤說:“這是個長期的項目,也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的項目,我們現在是摸著石頭過河,先干吧,然后在過程中再不斷思考,分析,總結,優化,創新。”
其實,每一次突破都是從先干開始的,木屋一直鼓勵創新,木屋人也一直在突破,干吧,江湖乾坤未定,難道你真的只想做個看客?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9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