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額、營業額”一直是我們大多餐飲門店經營者和管理者日思夜想、夢寐以求追逐和努力提升的目標,也是衡量我們創造價值多少的一項指標。可是無論如何,總有同行充滿雄心壯志和夢想與激情,信誓旦旦加入餐飲行業大軍,即便使勁渾身解數,卻只能萬般無奈,依舊改變不了慘淡收尾的悲慘出局。
可能是品類選錯了,可能是商圈選址出了問題,可能是競爭太激烈,可能是……
有太多的“可能是”,但最有可能的是你恰恰忽略了最基本的關注點,基礎環節沒有管控好,導致出問題。不信,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先從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開始。
營業額不就是等于收入嘛,可是你知道收入的構成嗎?只有知道收入構成,仔細研究哪個收入部分出了問題,有針對性的改善,才能對經營的提升與改善起到顯著作用,找到提升營業額的關鍵突破點!
下面就讓我們一同從七個維度剖析一下構成營業額(收入)的幾個公式:
1
營業額=客流量 x 客單價
首先考慮客單價,客單價屬于頂層設計范圍。定價有學問!不同客單價,決定你切分的客群有所不同!客單價相對固定,正常情況下穩定不變。明確自己的目標客戶群體,確定適合的價格區間帶,抓住該抓的顧客。
客單價定好了,下步就是考慮如可增加客流量。你是在守株待兔?還是在主動出擊?集客方面,你都花了哪些心思?是傳統的拉個條幅、做個海報等等貼在門口?還是爭取一切免費廣告位及合理增加付費廣告?是單一線下集客?還是線上、線下一起發力?是單獨營銷,還是聯合異業聯合集客?……新客增長率理想的同時,我們還需要考慮如何增加顧客的到店頻次即增加就餐頻次。
找到你的機會點了嗎?
2
營業額= 席位 x 客單價x翻臺率
門店面積是固定的,租金一般是固定的,客單價也相對穩定,那么在固定的面積里能擺多少席位,就“考驗”門店室內平面設計師的“本事”了,既要兼顧顧客體驗,又要結合工作伙伴的體驗,合理、高效利用平面及立體空間,多爭取席位,還需要考慮席位的靈活組合和多變性,每個席位可都是營業額啊!一旦席位數確定了,就得拼翻臺率了!而支撐翻臺率背后的卻是依靠綜合系統力和后臺支持力與保障力!你有系統嗎?你有后臺嗎?啥都沒有,拼什么!
3
營業額=菜品+酒水+主食
不同品類銷售結構占比不同,營業額一定不同。請思考,我們的現狀是順其自然銷售,還是有增加建議性銷售?我們的銷售結構是否合理?還是低價位產品占主流?
4
營業額=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間+夜宵
大多數門店的房租是以月為單位收取,即無論你營業多少個小時,都繳納固定的租金,如此一來,當然是營業時間越長越好了!但是拉長營業時間不是盲目的,而是有前提的:有沒有配套的產品提供!所以我們需要思考和研究不同時段的顧客需求是什么,只有提供與需求匹配的產品,延長時段才有意義、才奏效!
那么,你提升與改善的重點在于拉動哪個時段呢?
5
營業額=外賣+堂食
在互聯網發展的推動下,外賣業務蓬勃發展。傳統的堂食店,正確的做法必然是思考:在不影響堂食顧客的前提下,如何額外開拓外賣業務。當然如果定位為外賣模式的門店,也是可以思考如何開拓線下實體店的堂食業務。
你可以新增和大力開拓的點,是哪個呢?
6
營業額=節假日+非節假日
通過數據的沉淀與積累,開展內部的同比、環比分析,還有與“街坊鄰居”的對比,不難發現是節假日營業額略低,還是非節假日略低;是工作日(周一到周四)略低,還是周末(周五到周日)略低,找到真正的“短板”,針對性有效改善,勢必事半功倍!
各種大節、小節總要聚聚
7
營業額=開單-折扣
還有最后一個比較容易的忽略點——那就是折扣,這點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細算算,百萬大店,如果折扣達到10%,就損失10萬的營業額啊。營業額的增加,既要依賴開源,當然節流也很重要!所以,不要動不動就任性打折哈!
很多時候,大家都習慣性把目光關注在結果上,每天盯著結果,恰恰忽略了過程的管控、提升與改善!熟不知:沒有過程,哪來結果?!
結果,是等不出來的!需要踏踏實實的落實到每一個細節和每一件小事上!真的是:勿以“善”小而不為!
總結一句話:其實我們能做的還很多,還有很多舉手之勞的基礎工作沒有做、沒做好!相信大家都是業內高手,發現這些機會點后,改善的“術”必定層出不窮!
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改變!期待見證你的成功逆襲!加油,餐飲人!
餐飲人說餐飲事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