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困擾的2020年上半年,對于食品飲料企業而言是極為特殊的一段時期,非常態化的消費特征與銷售狀態,都使得不少上市公司的中報業績略顯黯淡。
這其中也包括一向以“穩健”著稱的達利(下稱達利)食品。達利在今日(8月28日)披露的2020年上半年業績中報顯示,報告期內,集團收益為人民幣101.56億元,同比減少8.7%;純利為人民幣18.76億元,同比減少9.5%。
食品、飲料難掩頹勢,家庭消費保持連續增長
成立于1989年的達利食品,是中國食品飲料的龍頭企業。目前其旗下擁有達利園、可比克、好吃點、和其正、樂虎、豆本豆、美焙辰七大品牌,這些品牌中多數為細分行業的領軍品牌。
中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集團收入同比下降8.7%至人民幣101.6億元,其中休閑食品分部(達利園、可比克、好吃點等)的收入同比下滑2.1%至人民幣48.4億元;即飲飲料分部(和其正、樂虎等)收入同比下滑22.7%至人民幣33.1億元;但家庭消費分部(豆本豆、美焙辰等)收入同比上升7.7%至人民幣12.8億元。
但從版塊毛利來看,家庭消費、休閑食品及即飲飲料分部的毛利分別為人民幣6.06億元、18.1億元及16.3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6%、下降2.1%、及下降21.5%。
這意味著達利在上半年疫情中受到的影響較為明顯,休閑食品分部整體銷售略有下滑,而即飲飲料分部則是大幅下滑,家庭消費分部雖然銷售增長,但也是“增收不增利”。
但由于達利具備良好的現金流,以及管理與銷售費用上的有效管控,最終集團整體毛利率為40.0%,僅比去年同期下降1.0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毛利率與同行企業相比,上半年康師傅毛利率33.43%、統一企業毛利率35.8%,達利仍然保持了更高的盈利能力。
而財報里也表示:“短期來看,疫情降低了生產效率,社交隔離導致供應鏈體系出現中斷,企業的經營受到了沖擊。爆發的疫情也極大影響了居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居家活動居多,外出和聚集減少,生活方式的改變對食品飲料行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業績增長放緩,是觸到“天花板”還是“韜光養晦”?
事實上,達利與大部分食品同行企業一樣,遭受疫情影響導致業績有所下滑是客觀原因,但另一方面,觀察達利近幾年的業績增長,其表現出增長放緩的態勢,也說明達利正處于一個轉型升級的階段。
Wind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達利食品的營收增速分別為10.99%、5.41%、2.5%;凈利潤增速分別為9.47%、8.26%、3.3%。
從達利的歷年財務數據可以看出,達利食品自2015年11月20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以來,營收連續5年穩步增長;不過,從營收、毛利率、歸母凈利潤等多方面看,達利食品整體增長放緩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在2019年創下了5年來最低增幅。
而對于像達利、康師傅、統一企業這樣食品、飲料多品項發展的企業而言,飲料版塊天然的“高毛利屬性”往往對企業整體毛利率起到重要影響。
但在上半年的“宅消費”狀態中,飲料卻成為非剛需消費品,幾乎所有飲料企業的業績都受到影響。尼爾森數據顯示,上半年飲料行業整體銷量同比下降7.5%,銷額同比下降9%。
如康師傅的半年報顯示,在飲品板塊中,茶、水、果汁業務均同比下滑10%左右,僅碳酸飲料及其他取得8.2%的增長;而統一企業的半年報顯示,飲料業務錄得62.91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7.4%,但分部利潤同比增長2%至10.73億元。
相比較而言,達利即飲飲料分部收入、毛利下滑都在20%以上,更大程度上在于其明星產品偏少、大單品受疫情影響明顯,導致業績表現不佳。
如達利最為看重的樂虎功能飲料,更匹配戶外場景、運動場景,但在疫情居家時期消費者缺乏足夠的消費動機;而和其正及茶飲料、果汁飲料等補充性產品,近幾年在市場越來越呈現出“邊緣化”狀態,品牌力與市場競爭力與一線品牌相比有明顯欠缺。
而休閑食品版塊,不論是達利園、可比克還是好吃點,都是在市場上存在多年的成熟產品,按照快消品市場周期規律,這些大單品都面臨著“品牌活化”、“營銷煥新”的考驗,才能迎合新生代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事實上,達利食品已經發現了產品結構上存在的“老化”問題,在2019年就提出了新的戰略目標——達利食品董事長許世輝在2019年業績發布會上稱:“到2025年,我們會有4個品牌超百億,分別是達利園、豆本豆、美焙辰和樂虎。”
仔細分析四大品牌,達利園是達利食品的明星品牌,具備規模化競爭優勢;豆本豆、美焙辰則屬于達利當前最為側重的家庭消費版塊業務,也匹配當前“健康、營養、新鮮”的家庭消費特征,具有較強的風向性;而樂虎所在的功能飲料版塊,則是最近幾年飲料行業中保持連年高速增長的長線品類,包括樂虎、東鵬在內的本土品等都在紛紛發力這一領域,市場空間巨大。
對上述品牌,達利的推廣也不遺余力。
以達利重點推廣的美焙辰等家庭消費業務為例,中報顯示,公司在上半年已初步完成全國化鋪市,核心省會城市和重點地級城市市場全面覆蓋,新增銷售終端3.5萬家,總數達近11.5萬家;同時大力推進基礎建設,圍繞配送路線、銷售人員、銷售終端數量等三個核心指標構建品牌護城河,為美焙辰的全國性銷售布局打下堅實基礎。
而中報同時提到,同屬于家庭消費業務的豆本豆的唯甄系列表現優異,在天貓618電商節銷售額在所有飲品類目中排名第一,并通過線上與線下的深入精耕,逐步搶占多渠道市場份額,電商規模也成倍增長。
而下半年,豆本豆還將推出植物基酸奶等衍生產品,最終將豆本豆將打造為達利新的百億明星品牌。
很顯然,達利食品四大品牌升級的戰略路徑已然清晰,而達利食品的底氣也源于另一個優勢——渠道層面上的競爭力。達利食品作為一家綜合性的大型食品飲料企業,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其在全國擁有了21家子公司共30多個食品、飲料生產基地,并且擁有超過5000家經銷商,超過12000名專職銷售人員支持約350萬個銷售點,終端渠道占有率超過85%。
完善的全國線下渠道布局、數量眾多的經銷商客戶,也為達利提供了充足的現金流,以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報顯示,“集團現金流保持強勁,上半年現金增加人民幣24.9億元,凈現金達到人民幣134.4億元,較2019年年底增長22.6%。”
未來,如何優化、完善渠道建設也成為達利食品的重點工作。達利食品董事長許世輝在去年即表示,達利食品過去兩年在渠道變革、經銷商梳理及團隊架構調整上的工作現在“基本完成”。按照許世輝的說法,這一調整主要是以往公司會把所有品牌交給經銷商,而現在則是按照經銷商的優勢和渠道特點劃分,“團隊結合產業,產業結合經銷商,經銷商結合渠道,渠道再結合消費群體”。
由此可見,雖然今年上半年的達利財報不算好看,而且近兩年的增長步伐在放慢,但其多年市場精耕的實力、市場運營的掌控力,以及“不差錢”的底氣,都決定了達利的基本面仍然處于向好,但未來達利能否達成新的戰略目標,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康師傅上半年營收329.34億元,方便面業績、利潤創新高 東鵬特飲頻頻給市場“提神”,全新“醒腦”廣告片夠魔性 在海拔1040米的萬畝葵園嗑瓜子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個品牌寵粉走心了 中國乳業風云起,看“新勢力”如何“虎口奪食” 方便食品立大功,統一半年報營收凈利穩步增長 宗慶后做客“福布斯中國名人堂”直播,展示娃哈哈的“另一面” 辣椒相關企業上半年新增近3700家,辣產業空間究竟有多大?
凡注明“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3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