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播帶貨涼了,咱們可以開始做直播了

    直播并不只是互聯網平臺能用,實體企業有更大的應用空間

    01

    2020,真是魔幻的一年。光坐在家里見證歷史,就夠驚心動魄的。

    商業圈里最神奇的當然就是直播帶貨了,前段時間還到處都有人催著趕緊上車。

    有人說:不行啊,我還沒準備好呢,尿都沒不來得及撒呢。

    車上人就喊:“快啊,快啊,再不上就來不及了,你跑掉八雙鞋都追不上。”

    于是好多人憋著尿就上了車。

    一段時間下來,憋尿的基本都尿了褲子。

    起初還有點熱乎,漸漸地一片冰涼。還惹了一身騷。

    不對,應該是一車騷。

    這可愛的信息社會,一個概念泡沫從吹起來到破滅,最多也就一年功夫。以后還會越來越短。

    本輪的直播帶貨就很不爭氣,才沒幾天就這熊樣了。

    年初,因為疫情的原因,一個做會展的哥們生意直接跌停了。

    他手里有大量曾經合作過的客戶,又有豐富的執行資源。

    直播帶貨的風口一來,這哥們覺得就是上天給自己的禮物啊。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趕緊大干快上啊。

    于是快速成立了MCN機構,十幾個直播間,幾十個“網紅”,上百號工作人員,踩著風火輪就上場了。

    這不過去半年了,現在什么樣,相信大家都猜的出。

    這哥們正在家里喊“我命由我不由天”。為了避免給他造成二次傷害,我就不敘述中間過程和現在的結果了。

    直播帶貨現在是什么鳥樣,只要不是被洗了腦或者指望有人接盤,肯定都清楚。

    吳曉波的十五罐。

    羅老師的下跌97%

    各種明星帶貨翻車。

    各種MCN機構倒閉。

    各種刷單,各種數據造假,各種供貨商被坑,各種產品投訴

    ……

    當然,如果說直播帶貨毫無價值,也不客觀。只不過是老鼠被吹成了大象,現在開始捅破,樣子有點難看而已。

    02

    跟電視購物一樣,直播帶貨還是有些價值的,比如它能增加一些產品體驗度

    傳統電商銷售,大都是計劃性購買。而直播的現場鼓動、高超演示,能夠讓顧客迅速下單,提高了一些沖動型購買。

    僅此而已:提高沖動型購買產品的銷售機會。但跟實物接觸相比,效果還是差距很大。

    與電視購物的巨大不同是,電視購物是在特定時間反復灌輸,是一種洗腦型做法。而直播帶貨玩的就是瞬間沖動。所以我們看前者賣的往往是高價產品,而后者基本就是100塊以下。

    直播帶貨被吹這么大有這么幾個原因:

    1、疫情催生。

    2、各個壟斷平臺(流量主)借此再分配流量,改變下玩兒法,又能多賣不少流量。

    3、壟斷平臺和媒體們推波助瀾,鼓吹顛覆,形成了強大的社會輿論,進一步搶奪話語權。

    4、因為流量再分配和玩兒法的改變,催生了薇婭、辛巴、李佳琦這樣的帶貨神話,又在強大輿論下,影響了實體企業跟進被收割。

    5、因大環境和個體經營原因,大量實體企業找不到營銷出路,在恐懼和焦慮下,稀里糊涂上了船。

    6、今年明星們也沒啥事,閑著也是閑著,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一起下場掙實體企業的錢唄。

    其它還有一些原因,比如很多創業者的狂熱跟進,一些不懂市場規律的相關部門盲目支持等。

    總之,天時地利人和,除了本身價值不大之外,其它樣樣具備,這大風口也就順理成章刮起來了。

    明星帶貨翻車太多之后,最近又有個輿論非常扯淡,他們說:

    “明星帶貨不能光看帶貨量,你還要看這個明星的代言效應,這叫品效合一”。

    這就有點過分了哈,拿我們實體企業當傻叉也沒這么干的。

    你自己在那兒直接吆喝都賣不出去,我再花錢去宣傳“這是您在直播間賣過的產品”,這不找死嗎?

    是給產品做廣告還是給您做廣告啊?

    明星代言可以給企業帶來多大的宣傳勢能,可以提供多少背書和話題,這跟直播帶貨完全不挨著好嗎?

    03

    說到底,直播就是個互聯網工具,帶貨只是這個工具諸多應用的的其中一個。

    是最容易被看到,但肯定不是最重要的那個應用,就是大象的一條腿。

    平臺離消費者最近,明星和網紅們對消費者有影響力,那他們利用這個工具最恰當的方式當然就是“帶貨”,而實體企業恰恰又需要“賣貨”。

    所以直播帶貨對于平臺來說就是特別好的生意,能多賣些流量,薅一波羊毛,還能再搶一波話語權。

    但對于實體企業來說,并不是這樣。

    老苗反復強調:一切商業價值最后都體現在用戶價值上,用戶需要的是貨(包括服務產品)而不是流量,流量要寄生到貨上才能變現價值。

    整個直播帶貨鏈條上,所有價值最后都體現在消費者買貨這一個環節上了。

    那問題來了,直播帶貨都要求“全網最低價”,大部分商家賣貨本身就沒啥利潤了。

    但平臺一定是要掙錢的,明星網紅們一定是要掙錢的,MCN機構也是要留利潤的,而風險(比如退貨)基本都是商家的。

    那結果也就很明確:

    名義上,大家一起幫助實體企業賣貨。

    實際上,大家一起薅實體企業的羊毛。

    消費者省下來的便宜,各個環節掙的錢,歸根結底都是供貨商家出的。除了實體企業不掙錢,大家皆大歡喜。

    更惡心的是,在實際操作中,平臺也好,明星們也好,總是一副代表消費者聲討不良商家的嘴臉。

    “你要給我便宜”,“你的價格還有水分”,“這個品質還需要再提升一下”,“那個服務還可以再加一些”……

    MD,被“吃了大戶”、“薅了羊毛”,還要被戴上“黑心商家”的帽子。

    這時候還有人站出來說,“明星帶貨不賣貨不要緊,你就當掙代言費了”,你見過有比這更流氓的嗎?

    04

    說結論:

    1、直播是一種互聯網工具,而直播帶貨僅僅是這種工具的一種應用,它適合平臺來應用,并不適合實體企業應用。如果您各方面條件具備,比如格力,可以參與到這個應用中來,但絕大部分企業的絕大部分狀況不行。

    2、互聯網工具并不只是互聯網平臺所專有,實體企業運用互聯網工具有更大的空間。千萬不要跟著平臺的節奏走。

    3實體企業直播做什么?能做的多了去了。直播店面、直播企業事件、直播生產工藝、直播產品體驗、直播企業文化……

    你的所有優勢都可以做直播,你的所有話題點都可以直播,所有你想獲得反饋、互動和體驗的點也都可以直播

    營銷是什么?營銷就是發現和創造價值、傳播價值、交付價值啊,直播是多好的傳播價值工具,咱何苦一股腦都扎到本來該是平臺的玩兒法上去呢?

    關于實體企業該如何利用直播這個互聯網工具,老苗這里也恰好有幾個案例,后面我專門開文講講這個事。

    最后還是忍不住多叨叨幾句,這些年市場變化快,競爭激烈,大環境又不好。

    因為壓力和焦慮,很多企業都被壟斷平臺和媒體洗腦,連常識都沒了。

    咱做實體企業,就是俺們山東老家那些種大棚的,除了日常澆水施肥播種采摘,還要考慮今年種啥(產品組合和市場研究),如何提高單產(降本增效),大棚和栽培技術(研發和生產工藝),并且要早早聯絡好菜販子(渠道建設)。

    做直播帶貨,就是突然在菜市場出現了一個拿大喇叭的,據說能比別人賣的好,而且他們告訴你,以后不用喇叭賣菜你就死路一條。但你要用他的喇叭,就要交喇叭使用費,一個小時相當于你一個月賣菜掙的錢。

    反正俺老家那些農民伯伯不會信,他們知道,你這些真的跟俺沒多大關系。

    俺今天跟了你的喇叭賣菜,你明天就有音響賣菜,后天就有小姐姐載歌載舞賣菜,以后還有私域賣菜、萬物互聯賣菜、虛擬賣菜……

    偶爾玩玩還可以,要是什么都跟,俺家的大棚早就荒了。

    文章來源于公眾號《老苗撕營銷》

    ·END·
    關注我,給你更多好看!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東鵬飲料再度加碼能量飲料,新品東鵬加気重磅首發

    線上市場規模暴增800%!天貓新品創新中心解讀植物蛋白飲料的五大創新路徑

    后疫情時代,能量飲料市場之爭升級——紅牛之爭加劇、東鵬強勢崛起……

    依云水被曝含有禁用農藥殘留,農夫、娃哈哈們用行動表明“外國月亮不一定比中國圓”

    餐飲即將結束“渡劫”,宅食品還能“高光”多久?

    宗慶后做客“福布斯中國名人堂”直播,展示娃哈哈的“另一面”

    350億的混合堅果市場怎么玩?堅果搭配活的益生菌,洽洽這一手666

    凡注明“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4019.html

    (0)
    上一篇 2020年8月6日 08:25
    下一篇 2020年8月6日 12:4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