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后回復數字“2”,加入系列食品微信群
來源:掌柜攻略
作者:高云鳳
麥當勞終于搞定了自己的婚姻大事。
7月31號,麥當勞跟中信股份、中信資本以及凱雷投資集團順利完成交割,在這家成立的新公司里,中信股份和中信資本在新公司中將持有共52%的控股權,凱雷和麥當勞分別持有28%和20%的股權。
麥當勞在新公司的股權占比最小
也就是這家連名字都還沒注冊完的新公司,如今掌管著中國內地2500家、香港240家麥當勞餐廳,成為了美國市場之外規模最大的麥當勞特許經營商。要知道,美國最大的特許經營商Century Management也不過只擁有69家門店而已,它足足比人家大出了40倍。
從過去披著唐裝的歪果仁,到變成純粹的中式血統,把自己嫁出去,這事兒麥當勞想了可不只一兩天。從去年3月31號放出要在中國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消息,到最終把自己托付給中信和凱雷,麥當勞總共思考了長達19個月的時間。這期間,也不乏有像德同、貝恩、物美、TPG資本、首旅、三胞、中國化工(排名不分先后)等實力雄厚的企業和資本向自己獻出殷勤。
而選擇中信和凱雷,麥當勞的眼光絕不僅僅放在了對方財力雄厚的問題上。
缺乏野心
在全國,它有65%以上的店鋪都開在了一線城市,三、四、五線城市的店鋪僅占麥當勞門店總數的35%。麥當勞熱愛經濟發展迅速的地方,北上廣深、香港,尤其離香港更近的珠三角地區更是偏愛更多。
目前麥當勞門店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
當一二線城市的機會被瓜分的厲害,甚至像萬達、萬科、京東這樣的巨頭公司,或者微博、今日頭條、花椒直播等互聯網公司都開始往三四線城市下沉,且覆蓋面越來越廣的時候;
當競爭對手從零零散散的洋快餐變成中式快餐,變成任意的餐飲形態,又變成基數更大的便利店和外賣的時候;
當一線城市年輕人越來越忙、口味越來越刁鉆、需求點越來越繁雜,它號召力逐漸下降的時候;
……
把目光轉移到三四線城市,對于麥當勞來說,無疑是件好事。
三線人口基數大,近十年增速高于一線城市
三四線城市的人口數量比一線城市多6倍,這里隱藏著巨大的、符合未來消費升級的一批人,并且從16年底開始,三四線城市的人口消費意愿呈現出了明顯的上漲趨勢,甚至超過二線城市的消費意愿值。
最關鍵的是,他們早就不再是傳統意義的保守的消費群體,90后較高的文化水平、80后不用背負房租壓力而積累的財物、更加閑余的時間,都使得他們有精力和實力消費更多。麥肯錫數據更是預測了未來10年的變化,中國城市家庭消費中產階級及以上的占比將大幅提升,預計到2022年這個比重將達到81%,而這里面,三四線城市的中產階級,將成為未來占比增長最快的群體。
所以要么說萬達如此熱愛三四線人民呢?還不就是這樣。光是一個萬達院線,70%以上的增長就全靠它。
借力中信
闖入下一座城靠的絕不只是背景強大,這需要更加深入的運營能力。
幾進幾出的例子我們見識了太多,而這背后,最關鍵的是對消費者的了解程度。因為從忠誠度來講,三四線城市人民比一二線要高的多。
愿意割舍自己那么多的股權和話語力量,可以說很大一部分原因,麥當勞看中的就是這個,中信集團擁有的強大房地產業務能力和政府資源。中信在全國有 1400 多家網點(銀行),很多還都是分布在三四線城市,而這些網點將會借助自己一手掌握的大數據能力,幫助麥當勞深刻的洞察和分析消費者行為,在其有限的成本里少走彎路。
中信集團龐大的企業鏈
另外一個,是拿店的本事。除了有自己和下屬分公司規模較大的房地產業務之外,它跟萬科、恒大、富力這樣在中國來頭不小的地產集團也有密切的業務關系。這些強大的地產業務不光在于讓麥當勞依靠更本土化的地源能力,拿下有限范圍內核心商圈位置,更多的還在于“造城”。“往往這些地方在短期之內人流并不會特別強,但長期是有潛力的。我們會提供更多的資源,讓麥當勞和這些大公司談整體的戰略合作,實現資源共享。” 新麥當勞中國董事會主席張懿宸說。
中信看好麥當勞也一樣啊,雖然需求點不同,但在自己最缺的部分對方都是剛剛好。
對于中信而言,整個國家經濟結構的改變,致使自己必須做出資產結構的扭轉,從金融、房地產、重工業這類比較重資產的投資業務,向更輕快的資產去轉變。而在中國,年服務人次超過10億的麥當勞,無疑是打開消費類市場的一扇窗。“麥當勞毫無疑問是中國第一大洋快餐品牌。”張懿宸非常自信。借助這筆數據,中信可以更輕而易舉地開展自己的地產和信用卡等業務。
五年計劃
為配合這樣的橫向擴張,麥當勞也說出了未來 5 年內自己的縱向計劃:
麥當勞中國的五年計劃
加速開店。預計到2022年底,中國內地將新增加2000家麥當勞餐廳,其中45%將位于三四線城市;
加快外送業務的發展。屆時,中國內地的4500家麥當勞餐廳中,將有超過75%提供外送服務。無論什么平臺,都可以超級便利地在麥當勞點餐;
“未來2.0” 餐廳。覆蓋率將從2017年的70%提升到90%,為更多顧客提供數字化及人性化的用餐體驗。
除了給顧客更個性化的感覺,麥當勞還將進行菜單創新,未來可能會有更本土化的早餐、甜品。不管是餐廳內部提升還是戰略部署三四線城市,攜手中信后的麥當勞,擴張企業的道路似乎更為容易了。
提示:
* 本文經掌柜攻略(ID:zggonglue)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 投稿,內容,互動禮品合作,聯系Mote Chan(微信:motechenfbif)
/ 更多文章 /
贊助了41年后,麥當勞為何突然與奧組委解約?
漢堡王(Burger King)再度玩火,因得罪比利時國王,宣布放棄Logo上的“王”(King)
星巴克為什么用了30多年就超越麥當勞?
/微信群/
添加王淼(Bill Wang)微信:wang494859121,申請加入CEO、CMO、首席研發官、功能性食品、特醫、嬰幼兒、啤酒、生產&供應鏈、乳品、營銷、餐飲、飲料、休閑食品、研發、設計、包裝等微信群(群成員包含雀巢,可口可樂,百事,百威,伊利,蒙牛,康師傅,農夫山泉,紅牛等全球高管)(級別可參考:FBIF2017嘉賓)。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創意文章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8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