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F2016演講文稿(整理)】
首席對話嘉賓:
Laurent CARDINALI,全球工程副總裁,億滋國際
范博歐(Fabio Vacirca),產品制造事業部亞太區總裁、全球副總裁,埃森哲
李鳳起,總經理,匯源三得利(上海)飲料有限公司
左起范博歐(Fabio Vacirca)、Laurent CARDINALI、李鳳起
Laurent CARDINALI:這一環節主要討論數字化革命,這就回到兩個問題。第一個現在或未來面臨哪些挑戰。第二數字化轉型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機會。
范博歐:我們經常聽到數字化轉型改變了游戲規則,尤其是消費產品。市場營銷、銷售推廣、消費者與我們互動的方式都將轉變,今天與過去不一樣了。中國消費規模非常突出,尤其是電子商務的量,已經是雙位數增長。中國的消費規模以及獨一無二性,使得在中國的企業一定要適應中國獨特的需要。
李鳳起:今天我們說物聯網,通過因特爾,通過信息技術我們把各種傳感器、控制器、機器、人和產品都聯系在一起,構成了物聯網。前幾天,阿里巴巴說要做新的電子商務的界面,基于虛擬現實界面。在不遠的將來人們可以通過不同的設備獲得真實感,與去實體店是一樣的。今天的世界就掌握在我手里的感覺,現在連上班都不用去單位辦公室,這對所有制造業企業都是大的挑戰。
Laurent CARDINALI:兩周前,我與歐萊雅的同事交流,他們覺得最大的挑戰是越來越多的產品需要個性化。大家想想看,一個女人通過門店的皮膚測試可以選擇適合她的化妝品,以后對端對端的挑戰有多大?個性化是我們所經歷的革命和變化,這場革命對原有的供應鏈是挑戰。我們如何應對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和期待?
范博歐:你說得很對。現在的制藥行業已經有點私人定制了。數字化給供應鏈和制造業帶來同樣的變化,以后商品的買賣和挑選會由消費者來掌控。第二個變化更有意思。通過線上的買賣了解消費者的行為和特點,今天在線購買產品的人不關心產品的外包裝了。
Laurent CARDINALI:億滋在兩年前開始做數字化整合工廠。建立數字的供應鏈,確實有不少挑戰,第一個是信息的安全。當信息上傳到云,誰有資格查看云里的信息,這個信息怎樣保護?第二個是整個的供應鏈都要做成數字化,這就遇到了技術的挑戰,缺乏標準化。但是不管怎樣,未來想貼近消費者這個還是必須要做的,因為我們要給他們提供個性化的產品。未來我們希望有非常靈活的供應鏈,非常靈活的制造能力,能夠滿足不同的消費者的需求。
范博歐:在飲料行業應該做什么才能應對挑戰,包括定制化,還有包裝或者是供應鏈的需求。
李鳳起:我們從消費者的角度來思考一下,早在十多年前,生產的產品放到店里都能賣掉。但是快銷品多了以后消費者也出現了變化。70后、80后現在已經都特別老了,已經不是我們的核心消費者。90后、00后這些年輕的消費者是我們主要的消費群體,我們需要思考他們的偏好。
范博歐:我個人認為市場上已經有所需要的各種技術實現數字革命。對于快消品品牌來說,就要想清楚什么時候投資這些技術,這個是不是值得做,有什么樣的好處,這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工作。
Laurent CARDINALI:確實整個數字革命,改變的不僅僅是技術,而且從根本的角度上改變了供應商、供應鏈制造和營銷的方式。而我們需要知道影響在哪里,比如說如何做定價,如何進行推廣。
李鳳起:對于很多公司來說,從傳統的生產方式說生產的方式、成本、價格。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從做市場的方式思考,數字智能技術這方面的內容。
問答環節
提問1:你們認為供應鏈數字化和全球供應鏈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范博歐:供應鏈的數字化,首先要定義什么是數字化。現在有云、移動設備、移動性,假定這是此時此刻我們對數字化的理解。今天已經在發生供應鏈的數字化,供應鏈上所有的參與方都在做數字化。其實供應鏈已經很大程度上數字化了,但是我今天沒有看到誰真正做到,端到端都實現協調的數字化,有足夠的控制點、足夠的可視性。我覺得目前還缺一步,需要指揮供應鏈各部分協調起來。
我覺得今天面臨行業層面的挑戰,尤其是跨國公司收購的公司所使用的技術和系統與我們不匹配,此時此刻我們正在想辦法解決,但是很難。說到收益,數字化帶來收益應該從全球角度來看。不能割裂的只看某一個工廠數字化成本是否太高。從整體來看數字化是更有利的。
提問2:我們全球的領先的企業是否已經在做數字化運營呢?
李鳳起:我個人認為對信息時代互聯網感知最快的還是80后、90后。首先,作為企業不能不知曉。專業的事情可以讓專業的人做,但是企業要知曉,要感受這個趨勢。如果這個趨勢感受不到,那么企業落后的可能性很大。
關注食品創新
關注FBIF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8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