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醬油、調味醬的年度風向標來了!看海天、李錦記、加加、珠江橋、紅杉資本都透露了什么

    醬油的智能制造、市場的細分打造、資本的滲透加速……成為今年醬油、調味醬行業的熱詞。

    這是海天、李錦記、加加、珠江橋、希悅爾、百利蓋、紅杉資本等行業大佬,5月24日在 “2017中國醬油、調味醬產業下一站機遇論道暨2017調味品行業投融資發展論壇”上,頻頻提到的。

    1

    一年一度的醬油、調味醬盛會

    據了解,該論壇是由中國調味品協會醬油專委會與調味醬專委會聯合主辦,這是一次醬油與調味醬兩個大產業聯合的會議,也是一次行業上下游全產業鏈融合的會議。

    海天、李錦記、加加、珠江橋、味莼園、欣和、巧媳婦等調味界名企,以及“包裝巨頭”希悅爾、“瓶蓋巨頭”百利蓋、“資本大鱷”紅杉資本等, 來自行業內的醬油、調味醬及上下游企業共150余人參會。

    本次會議是醬油和調味醬專業委員會第二屆領導機構成立后聯合召開的第一次年會,旨在探討在新的經濟形勢下,醬油和調味醬產業面臨新的機遇以及調味品行業資本市場的發展。

    中國調味品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會總干事致辭

    中國調味品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會總干事衛祥云在論壇上致辭,衛會長結合經濟形勢、餐飲業的發展情況,從把握宏觀、提高毛利、調整結構、品牌效應、市場開拓五個方面進行闡述,指出了行業發展的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

    中國調味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燕做專題報告

    中國調味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燕以“中國醬油、調味醬產業發展概況及未來發展趨勢”為題作了專題報告,白會長的報告從調味品行業企業的產量、銷售收入和產品數據等方面對調味品行業發展進行了詳盡的數據統計分析,全方位展現了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2

    海天:智能制造還有很多機會

    作為全球調味品航母,海天味業已經連續多年保持2位數以上的年增長速度。秘訣是什么?

    海天味業副總裁黃文彪發言

    “是因為海天遇上了智能制造。” 海天味業副總裁黃文彪說。

    近年來,海天的增長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增資擴產,而是由規模化、自動化生產向智能化、數字化生產轉型升級,使海天的產品質量、生產效率、資源利用率、食品安全等進一步提升。

    海天一直將信息化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內容,通過多方面的改革創新,利用現代科技、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實現規模化生產,然后再通過規模生產與現代化管理相結合來提升競爭力,最終才有了今天的海天。

    3

    加加:細分市場打天下

    加加是中國醬油第一股,自1997年開始“一瓶醬油打天下”,始終保持著很強的創新力。

    2002年針對市場消費心理,提出”節約、實惠”的口號,一瓶當作兩瓶用的加加醬油一炮而紅;同年11月斥巨資4800萬元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做廣告,開調味品行業先河;2005年又提出了“炒菜用老抽;涼拌用生抽”的消費新主張,受到市場歡迎;2010年提出“淡醬油”的概念,加劇了調味品的細分趨勢,同時首次以非傳統醬油名稱命名醬油產品,“加加面條鮮”至今仍是加加的拳頭產品。

    參加本次會議的加加集團總經理劉永交對此的理解是,創新是加加發展的根本。尤其是在當前消費升級的新環境下,人們消費理念、消費訴求、消費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基本需求在減少,潛力需求在上升,企業更應該創新。

    加加集團總經理劉永交發言

    不過,劉永交同時說,傳承也很重要。無論何時,產品都是第一位的。目前行業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產品,而不是營銷模式。未來,品牌和產品一定是高度融合的,銷售即溝通,營銷即口碑,產品即品牌。

    4

    珠江橋 鳳凰涅磐之后的創新之路

    珠江橋在2011年的11月,正式申報了IPO材料,2012年的5月就通過了證監會的審核。因為資本市場從經歷了16個月的凍結期,所以我們在2013年的3月份,因為各種原因,正式向中國證監會申請撤銷IPO,2014年1月份開始進行珠江橋的拐點。從資本市場撤盤之后的結局是什么,從外部來講,95%的企業可能是淘汰或者是被兼并,這一個普遍性的規律。珠江橋就此面臨困境,究竟要如何突圍?

    珠江橋營運總監周朝暉發言

    對此,珠江橋營運總監周朝暉介紹,面對退市之后的困局,珠江橋人堅信“信心比金子還重要”,他們將困境當成機遇,涅磐重生,堅持創新并取得突破性進展。珠江橋的創新首先是從原來的標準化,逐漸過渡到一個個性化的方案。其次是進行市場的轉型,緊跟新形勢,兼顧線上線線下的渠道,并由此開發專供線上的產品與包裝。第三是生產的轉型,盡可能的規模化。在這方面,珠江橋主推的是定制化和柔性化的生產。2016年,珠江橋共接了10240個訂單,涉及870產品條碼,怎么去滿足這些零散的訂單生產?怎么滿足市場越來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珠江橋靠的就是定制化和柔性化的生產。目前,大規模、集中式的生產還是調味品企業發展的主流,珠江橋能從上市失敗的困境中走出來,并在技術上、市場上甚至投資方式上領行業之先,正可謂是鳳凰涅槃。

    5

    韓國大象食品的中國夢

    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的韓國大象(北京)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相喆,介紹了韓國調味品行業的發展現狀。韓國大象集團成立于1956年,目前有32家子公司,年銷售額224億元人民幣,主要產品為食品及食品原料,其中調味品主要有味精、綜合調料、鹽、醬類、食用油等。

    韓國大象(北京)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相喆發言

    據李相喆介紹,韓國2016年的醬油、醋產量分別為17.95萬噸、4.14萬噸,同比分別增長-0.88%、17.6%,醬油市場負增長,醋市場增長相對迅速。醋市場的增長主要是因為韓國消費者越來越關注健康和減肥,果醋、谷食醋等功能性食醋、高檔食醋大受歡迎。不過,由于只有5000萬人口,韓國的調味品市場規模極為有限,這也是大象集團為何要到海外發展的主要原因。

    6

    調味品——資本的新寵

    上市和資本,是當前調味品行業比較熱門的話題。而高速增長、逆勢而上的調味品企業也逐漸成為資本市場的新寵。

    越來越多的調味品企業通過引入資本、股權融資、上市等多種方式募集發展資金,謀取更大發展。

    加華偉業曾在2010年投資加加食品,其資本合伙人蘇文俊在本次會議上詳解了調味品企業如何走好產融結合之道。

    蘇文俊認為,調味品企業上市不是最終目的,更重要的是上市后做好市值管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產品深化、產業深化、產融深化,從優秀走向卓越。

    比如加加食品,借助上市后的資本逐利和品牌效應,實現了生產線的更新換代,并針對消費升級,將傳統普通醬油提升為原釀造,實現了大單品戰略。隨后,2012年底,加加收購了閬中王中王食品,自此展開了西南地區的調味品和植物油布局,不僅緩解了產能的不足,還實現了新品類的延伸。2015年,加加的大股東卓越集團收購了辣妹子,使加加的產業進一步深化。

    加加食品還于2014年出資2億元與加華偉業合作新設立了一只5億元規模的股權投資基金,產融結合更為緊密。目前,該只基金仍在為加加貢獻著客觀的利潤。

    而作為資本界的大鱷,紅杉資本也十分關注調味品企業。其資本合伙人王岑在會上表示,目前國內資本市場上市節奏加快,審批加速,新一波上市浪潮已經開啟,而年輕的品牌和企業家的摸索期幾近結束,將進入高速增長和成熟期。資本也變得越來越聰明,投機心態漸消,更注重企業的實力和品牌。企業做品牌雖然很難很苦,但不做品牌會更難更苦,而且資本不會幫你埋單。可見,調味品企業要想上市,產品力、品牌力一個都不能少。

    【本次論壇中的經濟形勢分析報告、行業產銷量報告、企業優秀經驗分享信息,中國調味品協會將陸續發布,敬請關注】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調味品協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3665.html

    (0)
    上一篇 2017年5月29日 23:20
    下一篇 2017年5月30日 01:0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