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石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衛祥云
聽說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是今年的暢銷書之一,促使我對其主要內容進行了進一步的閱讀和思考。
說實話,我原來對此書并不看好(不準備購買)的主要原因是它沿用了馬克思《資本論》的書名,所不同的是把馬克思撰寫《資本論》的時代背景放在了21世紀。我還主觀地認為:該書有借馬克思《資本論》炒作之嫌。
當我粗略讀過《21世紀資本論》后,確實深感它與馬克思的《資本論》具有本質的不同。馬克思的《資本論》是揭示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論斷。《21世紀資本論》是關注社會財富分配結構和收入分配結構變遷的經濟學論文集合。雖然,《21世紀資本論》沿用了與《資本論》相同的書名,并以21世紀為時代背景進行了商業化運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將證明該書能起的作用與馬克思的《資本論》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在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中,他用翔實的數據和生動的事例揭露了當今社會貧富差距擴大的趨勢,為世界各國政府制定相關經濟政策提供了可資參考的依據,這是《21世紀資本論》引起關注的成功所在。但他認為貧富差距和收入差距的擴大會導致社會動蕩甚至革命的論斷,卻缺乏市場經濟的內在邏輯。
著名華裔經濟學家,美國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教授陳志武在《21世紀的資本為何不同》一文中對皮凱蒂的研究和結論提出了商榷的觀點,讀后感覺豁然開朗,令我耳目一新。
陳志武教授明確指出,要正確認識財富分配結構、收入分配結構和消費分配結構三個概念。并認為財富分配結構的變化會導致收入分配結構的同步變化,但不會導致消費分配結構的同步變化。
為證明其觀點的正確性,陳志武教授認為:對于現代社會,只要消費差距不失控,只要社會保障體系讓低收入群體能夠體面生活,其他方面的差距不一定就是壞事。當富有者的金融財富增多之后更多是一些讓人感覺良好的數字而已。并不會導致消費結構的較大變化。
如以美國為例,堪稱19世紀以來最具創新和創業活力的國家,但其對財富分配的不平等遠勝于法國和其他歐洲大陸國家。再以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涌現出來的草根出身的創業者李彥宏、馬云、馬化騰、雷軍、俞敏洪等億萬富翁為例,如果我們還處于沒有資本化的產業資本時代,這些人即使再有能力,也不可能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是金融資本的流動性給草根創業者提供了群體上升通道,使他們更加靠本事,而不是靠“拼爹”獲得了巨大成功。
如果說IT行業的資本運作有其行業特點和特有的優勢,那么在一般大眾消費品領域資本運作的成功案例也能證明陳志武教授闡述的“財富分配結構和收入分配結構的變化并不必然導致消費分配結構的同步變化”的理論正確性。
如中國調味品行業的海天味業(603288)在上交所上市后,市值達到500億元。該公司董事長龐康的個人財富超過150億元,一躍而進入福布斯個人財富排行前100名。但這種財富結構和分配結構的巨大變化并不會改變其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領導風格和企業家才能。至于其本人的消費結構更不可能發生大的變化。今年全國醬油產業會議期間,我曾與龐總見面提起此事,他直言公司上市前后的自己并沒有什么異樣,只不過工作更忙了,責任更大了。還是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左右,每天下午八點鐘以前不能回家。如果再追問一句為什么?就只有他淡然回答的兩個字:“事業”!
通過學習陳志武教授《21世紀資本為何不同》一文,結合工作實踐,使我對《21世紀資本論》的實然和應然兩方面都有了進一步認識。實然是現實生活的客觀反映和事實認定,皮凱蒂教授的《21世紀資本論》之所以能大賣,源于其翔實的數據和實例,并提供各國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時參考。應然是通過經濟學理論分析,為未來社會發展提供規律性和警示性預言。而預言是否正確,需要負責任的經濟學者質疑思考,明辨是非,而陳志武教授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4年12月1日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調味品協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3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