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當看到我那交往8年的男朋友神神秘秘地掏出一個包裝精美的小盒子時,我的心跳慢了半拍,登時想起昨天同事手上閃閃發亮的三克拉大鉆戒,和她分享的被求婚感人瞬間。 但這個盒子看起來比鉆戒大很多,我懷著忐忑的心情打開后,被撲面而來的鄉村氣息擊中,差點當場去世。
倒也是鉆,而且比三克拉要大,但這個印著星巴克logo,紅綠配色,貼滿水鉆,放在20年前都嫌土的保溫杯,到底是什么鬼啊?!
星巴克給浮夸的它取了一個絕對浮夸的名字——璀璨閃鉆女神工藝杯(下稱閃鉆杯),全球限量2020個,每個都自帶身份證。
再看這同款杯套,不就是小時候地攤上五塊錢的那種嗎?
如果非要打個比方,閃鉆杯和紅杯套就是杯子界的8848鈦金手機,完美詮釋了“土到極致就是值錢”的神秘學。
這么土,為什么還有人要買?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到小紅書詢問了那些買到和想要買到閃鉆杯的朋友們。
星巴克在中國內地有4400多家門店,不是每家門店都能到貨。如何搶購,成了擺在星巴克杯愛好者和黃牛面前的一大難題。
就在沒見過什么世面的我,放肆嘲笑這款鑲鉆保溫杯“丑破天際”的時候,限量、難買已經讓它的身價在閑魚上直逼3000。
但這絲毫擋不住求購者拿著“愛的號碼牌”四處詢問的熱情。
淘寶的價錢相對公道,但也分三六九等,身份證號越好,價格越高。
為了詳細了解閃鉆杯的行情,我找了一家淘寶店的客服咨詢情況。
據客服介紹,這家店內的閃鉆杯“不帶4的隨機編號”售價2588,像520、521、1314這樣的熱門編號,早就搶不到了。
網傳520、521已經炒到了5萬,真假未知。當我問客服1314多少錢的時候,他沉默了一會,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有錢人的快樂,我真想象不到。但黃牛的快樂,我是真的很想體驗一番。
丑、貴、難買,不足以概括閃鉆杯的全部槽點。搶到閃鉆杯的幸運兒們也有屬于自己的煩惱。
和證件不齊、證件顏色不對比起來,“扎手、掉鉆、沒法用”根本不值一提。
“是不是正品”才是買家們最最關心的。畢竟熟悉星巴克杯子且愿意為它掏錢的人,對品控的要求不會太高。
不想做杯子的咖啡店不是老網紅。賣杯子的創意,星巴克已經玩了26年,甚至收割了“主業賣杯子,副業賣咖啡”的戲稱。
雖然星巴克沒有公布杯子帶來的收入,但星巴克的杯子文化,早已牢牢抓住了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情感紐帶,在固粉、增加品牌溢價方面做出杰出貢獻。
不過就算這款閃鉆杯既打土豪外觀牌,又玩限量,天生就帶著圣誕紅杯的熱門話題,被黃牛炒出天價,但終歸是小圈子里的狂歡。
全然不復當年全民搶購貓爪杯,為求一杯大打出手,霸占熱搜的熱鬧。
現在的年輕人,朋友圈曬的,不是HINICHIJOU毛茸茸熊掌遞來的咖啡,就是精品咖啡店里手沖咖啡的特寫,如果再配上咖啡師大賽總決賽中國冠軍的喝咖啡小建議,那不經意間流露出的凡爾賽氣質真是妙不可言。
雖然限量閃鉆杯沒能幫星巴克扭轉乾坤,但網友關于“帶著電腦在星巴克一坐一天的人,是星巴克氣氛組”的調侃,卻將它送上了熱搜。
趁著#原來星巴克還有氣氛組#話題的大熱,星巴克官方微博及時接梗,給出“決定招募氣氛組”的官方回復,成功營銷了一波,賺足眼球。
事實上,靠氣氛組出圈,對星巴克而言,雖是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第三空間是星巴克的核心競爭力。縱然關于星巴克咖啡難喝的吐槽此起彼伏,但愿意為第三空間買單的大有人在。
然而疫情來臨之后,第三空間卻成了星巴克的命門,迫使星巴克不斷關閉門店。
為了自救,星巴克不得不朝著第三空間的反方向發展,開始嘗試“無接觸式體驗” 的經營模式。
說白了就是送外賣,星巴克在改進“專星送”外送服務和“啡快”手機點單服務的同時,也在增加“啡快”概念店門店數量。
“啡快”概念店門店面積很小,座位很少,甚至干脆不設座位,鼓勵顧客在線點,到店取、即拿即走。怎么樣,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害!這不就是瑞幸嗎?!
星巴克瑞幸化嘗試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同店銷售額明顯提升。在星巴克的2020年度總結中,“啡快”也得到了應得的肯定,榮獲年度貢獻獎。
因為疫情只是星巴克第三空間沒落的加速器,根本原因還在于咖啡時代的更替。咖啡市場,已然進入快時代。
過去喝咖啡是小資情調,但現在卻是社畜續命。年輕打工人們哪有那么多閑情逸致在咖啡店的卡座上花一個小時慢悠悠喝杯咖啡?選擇外帶,即買即走,喝完這杯,回去爆肝才是人生常態。
為滿足年輕人對咖啡的大眾化和便利性的需求,不少城市開始打造城市半小時咖啡圈,星巴克專星送也加入其中。
星巴克會員制度的改版也不斷向鼓勵外賣傾斜,和過去花50元積一顆星相比,APP內通過啡快下單,購買飲品只需花40元便可積一星。
會員的改版降低了積星的門檻,但顧客卻不見得買帳。“我知道點啡快40塊就能積一星,但是誰會買星巴克的外賣啊!”
專星送的咖啡30+一杯,算上配送費則將近40。比起瑞幸的大額優惠券補貼而言,沒有任何價格優勢。雖然星巴克也推出了團購模式,主打會議咖啡,卻毫無誠意。
光說非美式10杯起步這一點,就足夠擊退一大批社恐了。
用10杯的會議組合逼人硬著頭皮滿辦公室湊團購,這比讓社畜們年底狂沖KPI還難。關鍵是費這么老半天勁兒拼單,到手單價折算下來并沒有便宜多少,“最多也就省個配送費”。
有時星巴克也會“買一送一”,還能疊加優惠券, 但總是透著一股清倉大甩賣的感覺。
脫離第三空間,星巴克想在咖啡外賣的戰場一戰成名,必須身有所長。
遺憾的是,便宜、好喝這兩個角逐外賣市場的關鍵武器,星巴克一樣都沒占到,而且服務態度也備受爭議。
星巴克維持傲嬌本色幾十年,可惜中國的咖啡市場群雄逐鹿,寸土不讓,沒有對手會為星巴克特意保留安全地帶。
一方面星巴克老對手瑞幸在圈地之爭中成效頗豐,另一方面,新入局的競爭者們也摩拳擦掌,見縫插針。
開車到加油站加油的功夫,你就能輕松買到中石化推出的“易捷咖啡”,辦公室姐妹下樓透氣的間隙就能在便利蜂用優惠券買到五元一杯的咖啡;
不愛出門的宅男宅女們可以選擇肯德基冷萃速溶,就連去麥當勞吃雞的時候也有麥咖啡隨時恭候,愛嘗鮮的朋克養生青年們也有屬于自己的同仁堂枸杞拿鐵。
中國咖啡市場這一賽道的逐漸擁擠,買到便宜又好喝、口味新奇的咖啡越來越容易。
一旦揭下“第三空間”這塊遮羞布,光靠咖啡近身肉搏,星巴克顯然不夠能打。
星巴克自己也認識到了這一點, 在江蘇昆山斥資1.56億美元,建設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試圖通過完善產業鏈,打出性價比之牌。
但快時代的咖啡市場瞬息萬變,到咖啡產業園成熟運作,星巴克提高性價比的那天,快咖啡還能不能成為弄潮兒,人們愿意為什么樣的咖啡買單,誰又能說得準呢?
慢咖啡時代曾作為行業標桿的星巴克,隨著消費浪潮的更迭走下“神壇”,下坡路上和它結伴同行的老網紅,還有很多。
十年前在五道口的雕刻時光,帶著文藝女神約會的青澀大學生們多半已經成家;
當年的白領喜歡在朝陽門上島咖啡吃午餐的小資情調,如今的社畜卻只能在便利店買份套餐草草下咽后帶杯咖啡回去開會……
星巴克和它的老伙計們在咖啡市場“不斷降級,甚至被踢出局”的速度,顯然要比想象中來得更快。
但街邊總有新開的咖啡店蓬勃生長,過路人的手里也永遠不缺咖啡。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