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縣鄉的火鍋店越來越多了。
春節返鄉發現,在河南縣級市,一條美食街上,60%都變成了火鍋店;一個小商圈有五六家火鍋店。
而餐見君認識的3個小城老板,不約而同新做了火鍋項目。
這是巧合嗎?
事實是,火鍋業正迎來一波強烈的下沉浪潮,大牌首當其沖,海底撈去年新開500多家門店,64%在三四線。很多連鎖品牌也喊出打透區域的戰略口號。
掘金三四線開火鍋店,是門好生意嗎?
一年開514家門店,64%在三四線
海底撈等大牌加速下沉
即便是在疫情的暴擊下,海底撈去年還是出人意料地開了500多家店!
根據窄門餐眼的數據,截止2020年2月19日,海底撈在中國內地一共有1230家門店(準確數據以官方為準)。而2019年結束的時候,內地一共是716家,也就是說,過去一年至今,新開了514家(不含港澳臺及海外)。

注:
2、二線城市是除一線城市外,所有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外加青島、廈門、寧波、大連、珠海、蘇州和無錫;
3、三線及以下城市指的是除去一二線外的城市及地區;
4、本圖表中2020年門店數根據窄門餐眼,實際截至2021年2月。2018和2019年數據均來源于海底撈財報。
其中三線及以下城市新開325家,占全部新開門店的64%。說明什么?疫情也阻擋不了海底撈急切下沉的腳步。
截至目前,海底撈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數占總門店比例為42%。一年前這個數字是27%,對比可見其下沉的決心與速度,用不了多久,或許就會成為你的“隔壁老王”。
海底撈在三四線賺錢嗎?答案是肯定的。
據財報,從2017年到2019年,海底撈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收入占比分別是14.6%、20.4%、22.5%,提升可以說非常明顯。剛剛過去的2020年,粗略推測收入占比有可能超過35%。
中信證券數據顯示,海底撈三線及以下城市客流恢復速度明顯超過一二線,2020年Q4,海底撈一線客流同比增長5%,三線、四線客流同比增長40%、16%。

▲一二線城市同店銷售增長為負,三線及以下城市在不斷提升
低線市場有望帶來更多業績增速,所以海底撈才不遺余力地
下沉,只有廣闊
的下沉市場才能支撐它不斷上漲的估值。
其實大牌“下沉”已經喊了好些年,但以往多數時候是雷聲大雨點小。
早期行業認為下沉屬于高維打低維,但實際以這類思路入局的項目基本多是含恨而終。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之后,品牌方們才明白,即使是一線市場的王,也不一定能直接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去。
我們發現,除了海底撈,肯德基在新鄉封丘開啟了“小鎮模式“的新店;喜茶推出了人均只有十幾元的喜小茶,主打下沉市場;星巴克今年的重要戰略是:加快“啡快”店(主打“在線點、到店取”)的下沉……
▲
封丘是河南新鄉市的下屬縣城,2019年正式脫貧。
而那些原本就深耕下沉市場的品牌,更是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比如老鄉雞,開始高調沖向一線城市;華萊士門店數碾壓麥肯、年營收達25億;蜜雪冰城估值超200億元,據說計劃在A股上市。
三四線城市的消費需求和購買力上來了,移動互聯網、綜合體等基建也已基本完備。如今的三四線城市已成為掘金沃土,催生出趣頭條、拼多多這類資本界的明星企業就是例子。

與此同時,經營者也得清楚,下沉市場有下沉市場的特點。
首先消費力、消費習慣和文化跟一二線還是有很大不同。
在一二線城市,開餐廳好吃只是一個維度,即使味道平平,但環境很特別,年輕人也會去打卡。三四線的人們對于餐飲的態度很直觀,就是好不好吃、貴不貴、講究不講究以及還有哪個朋友來過。
除了房租、人力等成本比一二線城市低很多,三四線市場特點主要表現在:
1、是熟人圈層,連接性強,重人際關系,消費決策也往往受熟人影響;
“頭部品牌下沉,只要價格打不下來,就會慢慢失去光輝。”跑遍100多個城市,服務過50多家餐企的合眾合創始人姚哲,對下沉市場有一針見血的洞察。
他認為,一線市場的產品、服務等綜合標準都能復制到三四線,才是真的下沉,而且還要根據市場成本屬性調整價格,要讓更多下級市場的消費者享受到高性價比的食物,否則下沉毫無意義。”
說白了就是定價實在點,人都是滿足了物質再追求精神生活,三四線城市人們精神層面的消費還是滯后的,所以不要妄圖他為品牌溢價、第三空間、超體驗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買單。
一二線城市出門吃飯多是“饑餓”需求,三四線多是社交需求,很大一部分顧客追求的就是“面子消費”,比如喝奶茶要喝潮流的,品牌的;吃火鍋要吃食材好,環境好的;但同時還要相對性價比,既不能太便宜,又不能太貴。
所以,三四線城市好一些的餐廳,門頭和店內裝飾可以“奢華”為主,盡可能的滿足一些活動需求,比如喪喜事、請人吃飯等。
在某四線城市,有位老板在餐館開業的時候請了一幫黃牛來排隊,結果有黃牛的時候沒顧客,而黃牛走開的時候倒是有一些顧客進來了。
玩過下沉市場的人基本明白,在三四線城市開業的時候請一幫人敲鑼打鼓,比起狂發優惠券更有效。
很多鄉鎮火鍋店老板都總結過一個經驗,營銷一定得接地氣,玩再多花里胡哨的噱頭,都沒有實實在在打折效果好。
在線上營銷方面,三四線城市和一二線城市也大不相同,如果讓一線城市的年輕人發個朋友圈領一個水杯,他們要么水杯到手立馬刪除信息,要么直接拒絕,甚至還會覺得店家太low了。
而只要給三四線城市的人送一個水杯,那別說發朋友圈了,他們覺得轉發全部好友都沒問題。
這并不是說一個水杯多少錢的問題,一二線的年輕人大多要評估這個動作別人會怎么看,而三四線的人認為“如果這確實是好消息就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
因為一二線城市是陌生社交圈,微信里面雖有幾百上千個朋友,但都是點贊之交。而三四線城市是熟人圈、家族親戚圈,朋友圈里都是熟人。
圈子小,所以懂互聯網思維的話,利用一些線上運營的技巧,就很容易做成一個網紅店,在當地迅速產生影響力。
下沉市場的消費者大多有人情敏感性,對人情味的關注大于經濟性,有人情味的品牌真的能把規模型品牌干死。
某老板在山東日照開了兩家新店,但A店的復購率總是比B店要高些。老板最早還以為是產品或者管理的問題,但深入門店才發現,A店的三個服務員中有兩個會說當地方言,而B店的員工都是外派的,說的是普通話。
這位老板恍然大悟,說方言的門店讓顧客感覺更有人情味。
到了三四線城市就能發現,顧客來了,老板都是笑嘻嘻地親自去發煙,有喝酒的老主顧還會陪著喝一杯,這是小城市的通用法則。老板要是搞特殊、裝高冷,在這里鐵定混不開。
對于三四線城市來講,人口規模不大,流動性不大,很少有外來人口,整體消費趨勢趨向于保守。所以肯定不能像大城市那樣,開發各種新產品,或者利用網紅經濟營銷。
但產品線要豐富,因為大部分是老顧客,要避免其口味厭倦。
而且盡可能滿足多種場景需求,比如單人消費、情侶消費、家庭消費、婚宴、生日宴,你能囊括的消費場景越多就越受歡迎。
比如安徽合肥的楊家火鍋,菜品分量很大,主要消費場景是4-5人的聚餐,但兩個人來就會犯愁,點多了吃不完客單價又高。于是他們設計了牛羊肉拼盤、毛肚拼盤等。服務員點餐時引導,四五人用線上套餐吸引,兩人小聚用拼盤照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而且,包間盡可能多一些,“小城市人情化嚴重, 碰到熟人會相互買單,其實他們都不得勁,都想有隱私空間。”咸陽鑫盛肥牛的大堂經理如是說。
因為圈子小,三四線餐廳的復購基本都靠老顧客,所以會員運營非常重要。
豪渝火鍋九江九龍街店,每天有10桌左右預訂都來自粉絲群。老板說,他們把粉絲全部下沉到每家店,由店長一對一做客服維護。
顧客有任何需求和不滿意,都能第一時間聯系到店長,及時得到解決,提高了滿意度,店長每天也會在粉絲群里發一些優惠券 ,直接聯系店長+打折,這才是顧客最看重的。
一線城市流行什么,你過一兩年到四五線開店一定火爆。
說白了,下沉市場的流行是追隨一二線城市的,以前可能滯后五六年,但隨著互聯網和物流的發展,如今一線和三四線的距離感正被消除,流行元素僅滯后一到兩年, 所以學一線品牌的做法往往有較好的效果。
比如河南漯河有個95后小伙子,模仿北京網紅餐廳“春麗吃飯公司” ,把火鍋店裝修成復古港風,很快就成了當地的網紅,排隊堪比巴奴。

▲春花火鍋公司店內場景
像前幾年流行的市井、港風、教室風格的餐廳,在小鎮上很受年輕人的歡迎。
餐見君接觸到不少小鎮火鍋老板,學巴奴的“產品主義”,模仿其菜單、裝修風格,也都產生了不錯的效果。
但也千萬別把最流行的元素搬過來,消費者的審美還沒達到。
總的來說,小縣城的餐飲想要做好,也并沒有想象中的簡單。在小縣城做餐飲,也是需要不斷研究、探索,當你的經營思路真正貼合了當地消費需求之后,才能吃到這個不斷變大的蛋糕。
閱讀推薦:海底撈把牛肉粒換成“人造肉”,網友們炒翻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