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撤掉牛肉粒的海底撈,是不是“玩不起”了?

    海底撈是“熱搜體質”無疑。

    撤掉了一款小料,又把海底撈送上了熱搜。近日,不少網友反應,海底撈撤掉了牛肉粒,取而代之的是一款名為“味伴侶”的大豆類產品。截至發稿前,#海底撈沒有牛肉粒了#話題閱讀量已達到1942萬+,引發10000+大討論。

    文/大箏   餐飲界專欄作者

    撤掉牛肉粒的海底撈,是不是“玩不起”了?
    網友:“玩不起”的海底撈
    一款小料引發地震?這需要從這款小料的網紅特質說起。
    在各大社交平臺上,特別是短視頻平臺上,流傳有大量關于自制番茄牛肉湯的信息。具體做法如下:小料臺自取牛肉粒,再根據個人口味加入小蔥、香菜等,倒入海底撈的番茄鍋底濃湯,一碗自制番茄牛肉湯就完成了。網絡上,不乏因為這碗自制湯打卡海底撈的網友,更有很多網友稱“兩三碗”起步。這致使門店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牛肉。
    撤掉牛肉粒的海底撈,是不是“玩不起”了?
    面對人氣牛肉粒更換為豆制品“味伴侶”。網友反應,海底撈新品小料“味伴侶”吃起來像辣條,較之前的牛肉粒在口感上差距很大。為此,很多網友稱海底撈“玩不起”,犀利指出“沒有牛肉粒的海底撈沒有了靈魂”,要跟海底撈“說拜拜”,表示“待牛肉粒回歸時再光顧海底撈”……
    撤掉牛肉粒的海底撈,是不是“玩不起”了?
    豆瓣相關話題留言截圖

    面對熱議,海底撈方面回應稱:
    “我們只是推出了一個大豆類的味伴侶,想看一下顧客反響怎么樣,后續也會不定期調整,增加一些菜品、或者產品。


    撤掉牛肉粒的海底撈,是不是“玩不起”了?

    業內:海底撈或存在多方面考量
    很多網友海底撈換掉牛肉粒的第一反應是因為成本的激增,海底撈“怕”了,“玩不起”了。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除了成本之外,海底撈換掉牛肉粒或存在更多、更深層次的考量。
    1、反向營銷
    在海底撈的官方反饋中我們得知,此次更換牛肉粒小料僅在20多家門店推行。牛肉粒小料并未被“一刀切”。并且,有網友表示,“牛肉粒只是換了一個‘地址’”,在換掉牛肉粒的店里,依然可以向服務員索要。
    絕大多數門店并未換掉牛肉粒,即便在換掉牛肉粒的門店也可以通過其他方法吃到,然而,網絡上卻一片哀嚎、討伐的節奏,熱度一路飆上了微博熱搜,海底撈牛肉粒的人氣已經再刷新高。因此,有觀點認為,海底撈此舉或為一種反向營銷的做法。

    2、玩素肉
    海底撈的回應中還有一點引人遐想:“推出一個大豆類的味伴侶,想看一下顧客反響怎么樣……”這樣的回應,立時讓很多人聯想至近兩年爆火的植物肉(素肉)。
    植物肉到底有多火?在餐飲業并不景氣的2020年,植物肉迎來了聯合利華、雀巢、嘉吉等行業巨頭的加入;一年之內完成了數十次投融資,其中,Hey Maet成立8個月便完成了三輪融資;連鎖商超、餐企,甚至便利店內都開始出現植物肉的身影。
    植物肉站在了風口之上,這對于想要充分發揮其頭部優勢,從深挖火鍋市場拓展至布局整個餐飲市場的海底撈來說,具有充分的吸引力。網友們特別指出,味伴侶與原來的牛肉粒“長得很像”,這是一款形似肉制品,在口感上也希望靠近肉制品的“植物肉”產品。那么,海底撈是否在借門店的平臺“試錯”植物肉產品,確實存在著無限的想象空間。
    3、糾錯
    不管下架牛肉粒是否存在營銷的嫌疑,“自制番茄牛肉湯”的大火過程都頗帶點話題營銷的意味。此前,有些海底撈門店的服務員還會向食客特別推薦“番茄牛肉湯”,甚至會幫助食客進行制作。但是,海底撈可能沒有想到“網紅小料”帶來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比如顧客“太狠”,成本“太高”……
    撤掉牛肉粒的海底撈,是不是“玩不起”了?
    撤掉牛肉粒的海底撈,是不是“玩不起”了?
    當有美食主播打著17元吃海底撈的旗號收獲流量時,當不斷有食客鉆著海底撈服務的漏洞一人承包“一盆”牛肉粒時,海底撈的“自制小料”服務在人性的拷問下成為企業成本的“累贅”。由此考量,海底撈換掉牛肉粒或為一種“糾錯”的行為。
    與此有異同工之處的還有此前海底撈喊停臺灣店自帶食材的做法。海底撈臺灣店曾宣布顧客可免費自帶食材。當時,媒體報道海底撈此舉“氣炸臺灣火鍋業者”。但好景不長,在試行不足兩個月時,海底撈就因顧客自帶食材數量、品項過多,超出店家對食品安全可控范圍而緊急叫停。叫停時,臺灣網友調侃:“海底撈完全低估了客人臉皮的厚度”……
    撤掉牛肉粒的海底撈,是不是“玩不起”了?
    海底撈一直以極致服務著稱,對于下架牛肉粒的舉措,有網友將討伐延伸至它的服務,稱“海底撈服務也就那么回事”,更有甚者稱海底撈正在“自砸招牌”。筆者卻認為,“糾錯”也是海底撈持續完善其服務機制的一種舉措。極致服務也有一定的邊界,它的邊界由成本、顧客反應、店面效率等多方面因素構成。讓自身優勢在邊界內達到最佳效果,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創新、試錯,與及時的糾錯,才是一個企業達到可持續發展的步調。
    撤掉牛肉粒的海底撈,是不是“玩不起”了?
    頭部企業的謹小慎微

    在“小料風波”還未平息時,海底撈于3月1日晚間發布的盈利警告再次沖擊了一波熱搜榜——海底撈2020全年凈利潤下降90%。網上一片熱議,海底撈“一年少賺21億”,海底撈“虧了”?非也,海底撈還是賺了,并且,業績表現已經較為出色。
    2019年,海底撈全年凈利潤約為23.47億元,按照10%計算,海底撈在2020年盈利為2.35億元左右。而海底撈上半年財報顯示,海底撈上半年虧損9.7億元,這意味著海底撈在2020年下半年的盈利至少為12億元。與此同時,海底撈的股價也一直保持穩挺,過去一年股價累計漲幅超過120%。
    小到換掉一款小料,大到營收股價,海底撈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引發大范圍關注。作為頭部企業,海底撈享受著品牌效應的利好,也在光環之下接受著全民審視。
    在“小料事件”出現不久前,海底撈還因包間內設置攝像頭而引發部分食客不滿,有網友稱“這是一種侵犯隱私的行為,海底撈此舉頗為不妥”。而事實上,包間內裝置攝像頭在餐飲業并不鮮見。更多網友明確指出,包間也是一個公共場所,裝置攝像頭也無可厚非,在企業明確標識告之的情況下,裝置攝像頭更是一種自保與保護顧客的做法。與“小料事件”相比,“攝像頭事件”更多來源于“樹大招風”。關于包間裝置攝像頭,也有網友稱海底撈是被“訛怕”了。用一只“自帶死老鼠”索賠500萬,為什么不法份子就愛“碰瓷”海底撈?因為不法份子也清楚,品牌越大,越需要愛惜羽毛。
    相對于中小餐企,公眾對頭部品牌的審視更為嚴苛。凈利潤下降90%的背后,是2020年的公共安全事件席卷整個餐飲業,中小餐企稱“活下來就是成功”的行業大氛圍;“小料事件”的背后,或是海底撈出于多方面原因對產品的“試”調整;“攝像頭事件”的背后,有著網友對“私人空間”的過分解讀……面對發展,頭部企業可以大刀闊斧;但面對公眾,頭部企業卻需要謹小慎微。公眾輿論能托起一個企業,同時,輿論反噬也能在短時間內毀掉一個企業。
    撤掉牛肉粒的海底撈,是不是“玩不起”了?
    “頂流”海底撈身上的優點與缺點,都有可能被公眾無限放大。因此,海底撈身上有著萬千餐企的影子。行走的路上,企業總是改革與爭議同在,口碑與審視同行;它們一邊向前看謀發展,一邊向后瞧省自身……做餐飲難,做品牌餐飲更難,打造品牌與可持續發展的路上,我們且行且珍惜。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本文作者大箏,由餐飲界原創首發,轉載請注明來源餐飲界(canyinj.com ),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商務合作:大箏 / 18923764126?(微信同號)
    撤掉牛肉粒的海底撈,是不是“玩不起”了?
    撤掉牛肉粒的海底撈,是不是“玩不起”了?

    撤掉牛肉粒的海底撈,是不是“玩不起”了?
    撤掉牛肉粒的海底撈,是不是“玩不起”了?
    撤掉牛肉粒的海底撈,是不是“玩不起”了?
    撤掉牛肉粒的海底撈,是不是“玩不起”了?
    撤掉牛肉粒的海底撈,是不是“玩不起”了?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1268.html

    (0)
    上一篇 2021年3月6日 01:06
    下一篇 2021年3月6日 01:0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