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隕落!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因病醫治無效,于今天13: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看見這個新聞,一時間實在無法接受。 上午還有媒體,誤發了袁老逝世的消息,大家都在說不相信,等一個辟謠。 只是這一次,再怎么不愿意相信,不能接受,我們也等不來辟謠了。 袁隆平院士離開了我們,去天上灑甘霖了。 這位老人,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用一粒粒種子改變了這個世界。 正值動蕩年代,為了躲避戰火,他不得不跟著父母到處搬家,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時常從一個戰區跑到另一個戰區。 疾病、疼痛、饑餓和死亡,成了時代和這個家庭的傷痕。 可哪怕條件再艱辛,父母對五個孩子的教育,從未有過絲毫放松。 1936年,不滿6歲的袁隆平被送到漢口最好的小學讀書。 可這個選擇,卻給袁隆平種下了一顆背道而馳的種子。 武漢小學一年級的一次郊游,老師帶班上的孩子,去學校附近一個企業家辦的園藝場。 彼時恰逢6月,園藝場內桃紅柳綠,好不漂亮,這讓兒時的袁隆平迸發了學農的興趣。 70多年后,當袁隆平再次回想起兒時的這次經歷,稱它美妙清晰,又恍如一場夢境。 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年,19歲的袁隆平即將報考大學。 兒時的田園夢,和戰爭時食不果腹的景象不斷交織。 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選擇,袁隆平想要在新中國建立起富饒的新農村。 可是,時任南京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事務科科長的父親,希望兒子能夠從政。 袁興烈叫來妻子與兒子共同商討。 父親見兒子低頭不語,便問:“隆平,你未來的志向是什么?” 袁隆平回答得很干脆:“我唯一的選擇就是成為一個農業科學家。” 父親反問:“想成為一個身上充滿莊稼味的學者嗎?” 袁隆平回答:“試想一下,這人世間倘若沒有莊稼味,而是充斥著鐵血味、硝煙味,該是多么可怕!” 仔細思忖兒子的想法后,頗具民主思想的父親選擇尊重他的意見。 1949年8月,袁隆平告別了南京,也告別了父母,趕往他心目中的第二故鄉,走進了重慶相輝學院農學系,即現在的西南大學。 袁隆平曾把自己比喻成一顆種子,如今,這顆種子選擇回到孕育了他的土地。 4年之后,袁隆平又一次面臨了選擇:我該到哪里去? 他想要留在重慶的農業科研單位,可學校發出號召,號召應屆畢業生到基層去,到農村去。 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袁隆平的腦海里不斷回蕩著母親說過的話: “土地是生命之源。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多少仁人志士浴血沙場,他們演繹了多少壯懷激烈的歷史篇章,都與國土緊緊相連,國土是最神圣的。” 于是他在畢業分配志愿書上,寫下一行大字: 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別了,母校!別了,龍門浩!別了,重慶! 宿舍簡陋,條件極其艱苦,他總是會想起童年和母親的一番對話。 那時他在嘉陵江學游泳,從河里撿到了一枚閃閃發光的河流石。 小伙伴說是鉆石,他歡天喜地地拿回家里,送給喜歡收集石頭的母親。 母親告訴他: “這是一塊漂亮的河流石,但它不是鉆石。鉆石的色澤真實而自然,質地非凡。 同樣,人生的色澤倘若是真實而自然的,那么他的氣質也是非凡的。” 袁隆平問:“什么是人生的色澤呢?” 母親微笑回答: “虛榮不是,浮華也不是;得意的臉不是,驕傲的心也不是;名位不是,權勢更不是。 人生的色澤不是別的,是專注于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是最美好的道德品格。” 正是這番話,一直激勵著袁隆平踏上了漫長而艱辛的雜交水稻探索之路。 如今90年過去了,90年前,中國尚處在食不果腹的年代。 90年后,袁隆平院士喂飽了14億中國人。 他把一生的時間,都交給了腳下的這片土地。交給了每一顆飽滿的稻穗。 為此,他錯過了父母親的最后一面,錯過了子女的成長,錯過了和妻子相依相伴的時光。他真的老了。 小時候,袁隆平隨母親在庭院乘涼,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母親告訴他,天上的每顆星星,都與地上每一個有名望的人物同屬一個星座。 他會懷著好奇心,常常凝望星空,試圖尋找到屬于自己的那個星座。 1999年,袁隆平兒時的夢想實現了。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一場小行星命名儀式。 一顆8117號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 母親華靜曾對袁隆平說過:“上帝給你的不會太多。” 于是袁隆平總是不斷重復:“一個人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夠了。” 這個曾經把自己比喻成種子的老人,如今改口說自己是一株水稻。 他說: “我本根植于紅土地,沐浴著陽光,而后甘愿將沉甸甸的稻穗奉獻給人民。” 紀錄片《時代我》的最后,記者問袁老先生現在最關心什么? 他一如19歲時的那個自己,回答得干脆: “最關心雜交水稻。” 一個是“禾下乘涼夢”: 他曾夢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谷粒像花生米那么大,而他和助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 這個夢,其實也是水稻高產夢,讓人們吃上更多的米飯,永遠都不再餓肚子 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走向世界、覆蓋全球夢: 為了實現這個夢,袁隆平一直在努力。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袁老及其團隊開通了國際班,為8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了14000多名雜交水稻技術人才。 不知疲倦的袁老,把一生都奉獻給了稻田。 感謝我們這個民族最偉大的英雄,感謝您一生的奉獻。 袁隆平說: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 如今,您做到了。 一日三餐,米香彌漫,飽食者當常憶袁公。 正如一位網友所說: “那些與我們同時代的光芒熠熠的人物,其實和伴隨我們的日月星辰沒什么區別,平時你總不大會時常想起他們,你總覺得他們永遠會在。 然而他們卻又和日月星辰不同,是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劃過天幕就不再回來。” 星辰依舊在天際閃耀,思念卻永留人間。 我們不會忘記您,這理想照耀的一生。 我們不會忘記您,這畢生的付出和貢獻。 我們不會忘記您,這是一代代的精神和脊梁。 袁老千古,國士無雙,請一路走好。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5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