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紅新茶飲品牌奈雪的茶(以下簡稱奈雪)正式向港交所遞交IPO招股書,沖擊新式茶飲第一股。
它花了5年多,融資13億 ,開出507家直營店,在艱難的2020年依然營收20億,超過去年同期,如今先“喜茶”一步沖向IPO寶座。
可是在亮眼的成績背后,財報卻顯示,奈雪連續三年累計虧損超1億,這也折射出來一個真相——茶飲業遠沒有大家想象中那么暴利。
2016年,新式茶飲爆發,短短五年時間里,以喜茶、奈雪、蜜雪冰城、茶顏悅色等為代表的新式茶飲品牌得到了年輕一代的認可和追捧。
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中國現制茶飲的總市場規模于2020年達到約人民幣1136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人民幣3400億元,五年復合年增長率為24.5%。
市場規模大、消費人群廣,讓新式茶飲成為了資本市場追捧的對象。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新式茶飲品牌共發生融資11起,除卻未公開融資金額的項目,獲投資總金額超10億元。
如今的新式茶飲市場,早已是一片紅海,競爭也日趨激烈。經過這么多的廝殺,現在奈雪成為了距離“新式茶飲第一股”桂冠最近的人。
早在申請IPO之前,奈雪就已呈現出巨大的“吸金”能力。
2017年,僅有24家門店的奈雪取得了天圖投資1億元融資。到了2018年,天圖投資又斥資數億元完成奈雪A+輪融資,此輪投資后,奈雪估值達60億元,成為中國新式茶飲行業的首個獨角獸。
2020年,奈雪的融資步伐突然加大。公開資料顯示,奈雪在2020年6月完成了來自深創投領投的近億美元B輪融資,又在2021年1月拿了PAG太盟資本領投的1億美元C輪融資,估值達約130億元。
得到資本的加持后,奈雪開始加速出擊,門店數出現了快速增長,且全部為直營店。
在2017年12月之前,奈雪還是個“區域品牌”,所有門店均在深圳和廣州。2017年12月,奈雪正式開啟“全國城市拓展計劃”,開始走出廣東地區,席卷國內,門店數量從2018年初的44家,迅速飆至2018年底的155家。
而這種狂飆之勢一直沒停過。根據奈雪官網數據,截至2019年12月31日時,其總計才擁有327家門店,而到2020年12月,奈雪已擁有近500家門店,這也就意味著,奈雪在2020一年時間里,增加了100多家門店。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2月5日,其門店總數已增至507家,覆蓋全國70個城市,以及新加坡和日本。其中一線及新一線城市是奈雪布局的主要陣地,占比超70%。
從2018年初的44家門店到2021年初的507家,奈雪平均2.4天開一家新店。
招股書還透露出,到2022年,奈雪將在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累計開設約650家門店,其中約70%將為奈雪PRO店型,也就是高端類的茶飲店。
招股書顯示,奈雪2018年營收為10.87億元,2019年為25.02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30.2%。2020年雖然受到疫情沖擊,但其營收依然保持著增長狀態,2019年前三季度營收為17.5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長20.8%為21.15億元。
其中,通過奈雪的微信及支付寶小程序、奈雪應用程序以及其他第三方線上點單平臺下達的外賣訂單所產生的營收,由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9個月的2.5億元,大幅增加至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9個月的6億元,占總營收的約26.4%。
經歷了幾年瘋狂跑馬圈地之后,奈雪已經憑借著超高的市場占有率成為了新式茶飲的頭部品牌之一。
然而,在一路高歌猛進的背后,奈雪也不全是表面那般光鮮亮麗。盡管營收增長迅速,但是由于高昂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奈雪至今仍處于虧損狀態。
從招股書看,奈雪2018年、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收入為10.87億元、25.02億元、21.15億元,凈虧損0.70億元、0.40億元、0.28億元,合計虧損1.38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連年虧損,但金額在逐年減少。
2020年前三季度的虧損,與疫情初期部分門店停業有關。根據招股書,2020年2月,奈雪在中國有61%的店面暫時關閉7天以上。位于武漢的19家店在2020年1月底至2020年4月初暫停營業。在一段時間內,其他地區的店面也臨時提供外賣或自提服務。
不過除了疫情,導致奈雪虧損的最主要還是其居高不下的成本。
2、人工、材料、房租成本高企,茶飲業遠沒有看著暴利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以及截至2019年及2020年9月30日止的9個月,奈雪分別產生材料成本3.8億元、9.2億元、6.3億元及8.1億元,占相關期間總營收的35.3%、36.6%、35.8%及38.4%;員工成本分別占總營收的31.3%、30.0%、29.0%及28.6%;租金開支及物業管理費(相等于使用權資產折舊與其他租金及相關開支的總和)分別占總營收的17.8%、15.6%、15.6%及15.2%。
在大眾眼中,茶飲普遍被認為是高利潤行業,甚至說是暴利。
所以,當平均客單價超43元的奈雪披露自己連年虧損的現狀時,許多人都難以置信。但其實,新茶飲遠沒有看起來那么暴利。
一方面,告別粉末時代之后,新茶飲對茶飲品質的要求更高,水果、茶底、牛奶這些原材料成本自然也就越來越高。另一方面,盡管目前茶飲市場已經有了果糖機、水果切片設備、奶蓋機等自動化設備,但新茶飲都走現制方式,產品制作過程高度依賴人力。因此,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占據了奈雪門店經營成本的絕大部分。
更關鍵的一點是,從創立到現在,奈雪一直走的是200多平的大店模式,且選址都在核心商圈,租金成本也不低。奈雪創始人彭心曾表示,“我們的店均還是將近200平,依然提供人工點單,甚至我們Pro店服務這一塊是更重的。”
從2015年爆發到現在,新茶飲已經走過了快六個年頭,行業新老玩家齊聚,喜茶、奈雪、蜜雪冰城等頭部品牌也到了收獲的季節。
奈雪上市,新茶飲賽道的格局或許將迎來新的變化。而對于奈雪自身而言,新的挑戰也將隨之而來。
茶顏悅色火了!海底撈也碰瓷“抄襲”?
海底撈張勇:我想改變整個餐飲業的未來,而不只火鍋店
活不過兩年,純外賣店迎來大消亡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