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料理遍地都是,能做到百家店的卻屈指可數,盤古算一個。
17年,2個品牌,200家店,果斷砍掉其他業態,專注韓國料理,固執地在百店后才開放加盟,積極利用移動端試驗異業合作、流量互導,它未來的目標,是千店。
張東威談特許經營
1999年,律師出身的張東威試水打造了盤古餐飲旗下第一個品牌,休閑風的韓國料理——新石器烤肉(原名盤古烤肉),后來又創立了韓式創意餐廳Pankoo釜山料理,在韓國料理這個業態,一干就是17年。
做韓國料理的很多,能做到幾十家的卻不多,張東威用十多年做到了百店,用兩年,做到200家。一個超前的餐飲嘗鮮者,終于熬成了行業老兵。
▲盤古餐飲董事長 張東威
“你要逐漸地完成這些認知,哪些事你必須做,哪些事你不能再做了。”張東威在回首自己17年餐飲生涯時這么說,一如他大學學的法律。
法律也許會有灰色地帶,但判決永遠只有兩種,有罪,或無罪,在張東威這里,辦企業、搞餐飲,決策也只有兩種,做,或不做。果斷,而決絕。
1999年的上海,網吧還是接觸互聯網最好的去處,哪怕是游新馬泰都還是奢侈品,休閑風不是流行風潮,而是超前的未來主義,把餐廳打造成休閑風,看上去顯得有些冒險,但張東威卻覺得合情合理。
在那個一碗粉只用2~3塊錢的時代,“店面小、環境一般、風格韓式”的最普遍的韓國料理店,人均消費已經達到100多塊,屬于毫無爭議的高端消費,消費者卻依然買賬。
一直做烤肉業態的張東威覺得,傳統的韓國料理性價比不高,有很大改進空間,他認為這就是商機,但沒人試過,做還是不做?
做!張東威堅定地認為,通過對眾多信息的分析,自己的方向沒錯,那就做。這一做不要緊,他風風火火、大刀闊斧地把韓國料理普遍的小店形象、韓國風裝修、產品、定價全改了。
新石器烤肉的店面較常見的韓國料理,做了大幅擴張,小的有400多平方米,大的甚至上千平方米,裝修也放棄韓國風,走向現代、休閑。同時把產品做了改革。
“傳統韓國料理會送七八款小菜,我們先把送的小菜縮到3款。”菜品價格也適當下調,把成本合理地降下來,人均消費也降到了70~80元,“當時這種設計一下子就打開市場了,很受白領歡迎。”
新石器烤肉成為了走在時代前沿的弄潮兒。說起一家老店的火爆,張東威語氣中流露出一絲難掩的自豪:“那家餐廳可以說是開了10年,等位等了10年”。
現在盤古餐飲擁有Pankoo釜山料理、新石器烤肉兩個品牌,都主打韓國料理,并在2001年將沿用多年的“盤古烤肉”,更名為現在的“新石器烤肉“”,主打更細分的23~29歲年輕人,定位明確而聚焦。但在2008年,盤古也曾多業態并行。6家火鍋店,川菜、粵菜茶餐廳、上海菜各一家是當時盤古的成績,后來被張東威全部叫停。
是生意不好?經營不善?資金出了問題?都不是。“做了一圈之后發現,當我們把注意力分散,將難以做好一個產品。”
討論、調研后盤古發現,不論是韓國料理還是烤肉,后臺供應鏈、管理的標準化很相似,應該把所有想法、資源持續聚焦到這個大品類中,讓產品更標準化,品質更穩定。有了論證,張東威果斷拍板,該做的做,不該做的不做!將其他業態全部關停并轉,即使還在盈利。
跨越到新世紀,整個中國彌漫著一股朝氣,年輕人開始成為消費主力,20~30歲消費者的消費頻次更高,分布廣,而Pankoo釜山料理90~120元的人均消費、30~45歲的人群定位,讓其發展有限。
2011年,重新聚焦的盤古用新更名的新石器烤肉,開始了新征程。定位23~29歲的年輕人,人均消費控制在60~80元,即使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接受度都很高。張東威給新石器的新任務,就是下沉到二三線,甚至四五線城市,面對更廣泛的消費群體。
要將連鎖開到多個城市,還考驗了企業的供應鏈。法律講究“誰主張,誰舉證”,張東威打出了跨省市連鎖經營這個結論,是準備好了供應鏈這個論據的。
盤古在2006年就嘗試了第一個中央工廠,2011年啟用了一萬一千平方米的中央工廠4.0版,涵蓋了倉儲、物流和生產功能,按能支撐500家餐廳設計,雖然當時盤古旗下只有不到50家門店。早在2011年,張東威就為新石器想好了要怎么走。
新石器烤肉的門店在今年年底將突破200家,但加盟店僅有40家,而且是在新石器門店突破100家以后,才開放了加盟。
對此,張東威的解釋是,他不想像很多餐飲品牌,粗放地在短期開出很多門店,接著是口碑、形象的無可挽回。“想做特許經營,首先得先形成自己的管理標準,要有供應鏈的支持、信息系統的支撐,沒有這些東西,草率地去做,是對加盟商的不負責任。”
張東威更看重加盟店營運期間盤古獲取的管理費,而不是一筆加盟費、裝修費,他覺得這才是一個連鎖品牌能長久走下去的根本。
盤古供應鏈的基本原則是,成本平攤后,利潤要趨近于零。這樣的好處在于,加盟商不會擔心品牌方在食材上賺了錢,為節省成本自己購進低品質原料,影響產品品質,進而危害整個品牌。
同時,因為餐飲企業流動性大,加盟商也面臨缺店長、管理人員不健全等問題,張東威還想將直營門店變成人才培養基地,能隨時向加盟店輸送人才,保證整個品牌連鎖的流暢運轉。
“你抓住了今天的消費者,不一定能抓住明天的消費者。”談起在新時代如何利用互聯網,張東威幾乎可以用眉飛色舞來形容,“無限想象空間”、“我們在嘗試……”、“我們試驗了……”,面對互聯網,張東威不是擔憂,不是害怕,而是興奮,語速都像快了許多。
張東威一直在嘗試將餐飲流量二次利用。盤古旗下五六家餐廳已經使用“悍碼點餐”的移動端自助點餐系統,到年底,這個系統將覆蓋全部200家餐廳。客戶可以在手機上實現下單、支付,還可以對菜品,甚至服務員進行評價、點贊。這對運營者來說更具參考價值,客戶可以輕易告訴商家,他們喜歡哪些菜,哪些菜加點辣會更好吃。運營者還可以根據點贊考評店員,進行管理、給予獎勵。
餐飲企業通常有很多方法引流,卻苦于沒有“蓄水池”,人來人往,吃完就走了。但通過自助點餐系統,餐廳可以精準掌握信息,進行會員管理、多次營銷,甚至進行異業合作、流量互導。
簡單如客戶到店消費后,即向其發送電影抵用券,到樓上看電影就能得到優惠。他還利用點餐系統,在自己的烤肉店賣起了日料。他把自家烤肉店的系統嫁接到了隔壁日料店,餐廳客戶在系統上點餐,出品信息就出現在了隔壁日料店的廚房,日料店直接把菜品送到烤肉店就行,反之亦然。
這一次,張東威還是走在了時代前列,不斷利用新工具,不斷試驗,17年的持續擴張,似乎加深了張東威步步為營的習慣,“我希望我們到1000家店時,依然有每年20~30%的成長紅利,不是跑到那之后突然就停了,有些企業就是因為從100到幾百之間,沒想清楚每一步,有些該做的沒做,不該做的做了,到了幾百家店,不斷有新問題在糾纏整個組織,就沒有精力和時間再去突破。”
記者 | 紅餐網_陳南
視頻 | 紅餐網_王偉 羅莊
探魚李品熹 | 德莊李德建
一茶一坐林盛智 | 木屋燒烤隋政軍
黃記煌黃耕 |金百萬鄧超 | 新辣道李劍
蠔爺陳漢宗 |云味館遲煥濤 |72街周明
陶陶居尹江波 |迷尚豆撈曾雁翔 |全聚德邢穎
人人湘劉正|很久以前宋吉 |比格披薩趙志強
北京宴楊秀龍 | 呷哺呷哺賀光啟 | 冰城串吧張利
赤坂亭游忠旺 | 70后飯吧梁曉黎 | 小放牛張志民
半島餐飲集團利永周 | 局氣韓桐 | 順風123戴華露
花家怡園花雷|耀華飲食集團區又生 |客語許可鵬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 | 請加微信:yummy_ivy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