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吃了一家東北菜館,感覺不會再去。說說我的體驗。
這個店是在商場5樓的餐飲層,路過的時候,兩句文案吸引了我,一句是:正宗東北大廚掌勺;一句是:食材從長白山空運而來,讓我覺得可以吃到地道的東北味。
我挺喜歡東北菜的,以前在浙江和上海工作的時候是東北菜館的常客,喜歡東北菜的原汁原味,比如東北亂燉,還喜歡東北菜的分量,三個人兩個菜就足夠了。東北菜就跟東北人一樣,豪爽。
還有就是無論是在哪個城市,吃到的東北菜館都差不多,都不錯,不會踩坑。
不過那天吃的東北菜館讓我有點失望。首先,有特色的分量完全不是期望的一大盤,比一半的東北菜館分量少了一半吧,兩個人點了四個菜,吃得一干二凈,而不是三個人兩個菜的大分量印象;其次,味道也很一般,東北味少了點。當然,我不專業,不知道是否地道,只是感覺跟我印象中的東北菜館有些不一樣。
還點了個非東北菜–酸菜魚,這道菜最讓我失望,酸菜完全沒酸味,導致湯和魚都沒味道。一般來說,這道大眾的菜不應該這個水平啊,我記得前段時間我媽也做了這個菜,都比這個好吃很多,讓我多吃了兩碗飯。
過后,我在想這個店為什么讓我比較失望,主要是給了我錯誤的期待:老板的門口的宣傳是給顧客傳遞一個地道東北菜館的形象,但實際上呢,名不副實,無論是裝修,還是服務,還是氣氛,還是菜品。。。都沒有多少東北味。當然,也有可能是老板可以做了當地化改良,根據當地人口味做了調整,如果真是這樣,就要把宣傳的口號取消掉,不能稱東北大廚掌勺,也不能說空運長白山食材。這會給人錯誤的期待,導致顧客不滿意。
這個案例有兩個需要我們思考的地方:
1,策略的一致性要求。一致性就是從頂層設計到細節執行,從外到內,從人到事到流程,都要表現出一個事情,而不是兩個甚至三個事,只能一個中心,不能多個中心。如果宣傳地道的東北味,那就應該得到貫徹執行;如果為了適應當地人口味而改良,那就可以試著宣傳自己是“創新東北菜”,地道,正宗。。。并非必選項,很多國家大牌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也都或多或少調整過。
就跟一個人一樣,要言行一致,才會被周圍人認可,覺得你可靠,可依賴;相反,如果說一套做一套,顧客就迷茫了,最后就會迷路找不回來了。
2,做餐飲口味應該堅持特色還是當地化改良呢?這個沒有定論,各有道理,各有成功案例。就我個人而言,我會更偏向于堅持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對于東北菜館,我希望吃到的是東北味很濃郁的東北菜。其他生意一樣,也要堅持自己的特色,特別是在初期,早期,特色是一種無形資產,能給顧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去特色化呢,本質上是想滿足更多人的需要,但往往這個時候失去的顧客也越多。
哎,做生意就是難啊,左右為難。有經驗的老板,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堅持,也不是八面玲瓏的討好顧客,而是能巧妙的找到平衡點。
老陳收徒第五期可以預約報名了,
社群里感興趣的老板可以微信里私信老陳咨詢城市名額,
和老陳一起開一家小而美的甜品店
………………………………………………....
半價加入社群點擊:半價加入社群,就通過這個方式
1,我開第二個店時的全過程分享,頂層設計開店理念的詳細闡述,有近500頁的經驗總結。
2,每天社群成員的案例分析,經驗分享,回答社群成員的各種疑問,這3年已經有兩百萬字的沉淀,涉及到開店的方方面面,是一個開店人的巨大寶庫。
3,認識同行和非同行的開店創業者,提供靈感,找到商機。
4,讓你找到組織的感覺。這是一個接地氣的社群,大家分享開店創業心得和故事,不作。在這里相互激勵和鼓勵,找到草根開店人的前進力量。
5,社群有專門的社群平臺,所有人在里面,也有各自的微信群,方便成員們自由交流。
半價加入社群點擊:半價加入社群,就通過這個方式。
有興趣的老板加老陳微信:kaidianbiji8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8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