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奶茶、鮑魚檸檬茶、鴨血粉絲奶茶……
這些聽名字就讓人一激靈、刷新消費者認知的奶茶,堪稱“陰間配方”,為何會頻繁出現?這究竟能給新茶飲帶來什么?
前段時間,一則“生腌大閘蟹奶茶”的視頻在社交平臺爆火。視頻中,博主展示了奶茶全貌,還演示了喝法:先喝奶茶,再把大閘蟹對折大口地嚼……
雖說大閘蟹真的很香,但加到奶茶里,屬實是驚嚇大于驚喜了。
打開這名博主的視頻合集,發現他還嘗試過
油潑辣子奶茶、辣炒芹菜檸檬茶、鹵蛋螺螄粉奶茶、臭豆腐奶茶
等等,簡直“陰間配方”大合集。
雖然上述產品是博主的個人行為,但放眼整個茶飲界,也有不少品牌在搞“真添加”,還賣給了消費者。
無錫一個叫茶蕾的品牌,推出一款鮑魚手打檸檬茶,“鮑魚+檸檬”味道簡直不敢想象。
這款來自廣西的
辣爆黃皮檸檬茶,用辣椒搭配黃皮和檸檬,居然還分出了常規辣、加辣、變態辣3個辣度。
還有茶救星球推出的香菜檸檬茶,不知道愛吃香菜黨是否可以接受一杯檸檬茶里加的香菜。
還有肉松小貝奶茶,講真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奶茶店做不到的。
比如這款“蜂油精”,是一杯“帶有清涼味道的薄荷檸檬茶”。對于這杯透心綠的茶,我實在沒有嘗試的勇氣。
南京一家本土品牌上了一款鴨血粉絲奶茶,里面的“鴨血”并不是真的“鴨血”,而是形似“鴨血”的巧克力奶凍,而“粉絲”則是甜的粉條。
還有螺螄粉奶茶、胡辣湯奶茶、火鍋奶茶等等,都做成了甜味,只是形似罷了。
但是,不說這類產品味道如何,光聽名字,就打消了我想嘗試的念頭。為什么要把特產強行做成奶茶,正宗的鴨血粉絲、螺螄粉、胡辣湯,它不是更香嗎?
如今的茶飲創新,充滿奇奇怪怪的腦洞,著實讓人有些摸不住頭腦了。這場面讓我不由地思考:
為何奶茶店熱衷上吸引眼球的獵奇款?
圍繞這些奇奇怪怪的奶茶,一個核心的問題是,它是怎么出現的?
很多人會認為:
它是新茶飲內卷下的一種“無奈之舉”
,特別對于小品牌、獨立門店。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在介紹一個品牌時,說他們家“草莓、芒果、桃子、葡萄一年輪番上,秋冬熱飲賣芋泥和豆乳”,你腦海里能浮現出誰?
因為常規產品大家都上了,同質化明顯,研發沒有壁壘,不存在特殊性了。
消費者也逐漸摸透茶飲店的產品規律,就像揭開了神秘面紗,失去了新鮮感和期待,也失去了探索新品的樂趣。
這樣的境地下,
門店要被關注、被購買,不得不將產品鎖定在不常見的小眾水果。
門店將產品將目光鎖定在不常見的小眾水果
因為通過產品引來熱度,是最利于轉化的、反復驗證過的、最簡單的方法。因此,在食材被挖掘殆盡、新無可創時,做得越來越冷門成為必然。
大多數品牌,雖有時會新奇,但更多時候還是保守且克制的——都要考慮食品安全、落地性、品牌聲譽等問題。
比如從地域特色里找靈感,成為不少茶飲品牌都在應用的思路。
以福建泡茶文化定位的壺見,產品中用到了一款名為“石花膏”的小料,是福建人從小吃到大的美食;以中原文化加持的眷茶,不久前就上了一款“手打荊芥檸檬茶”,用到的“荊芥”也是河南特色香料。
這些出圈的地域品牌讓一些品牌產生錯覺:
只要我在奶茶中加入了當地特色元素,就一定能在當地爆火。
但殊不知,
并非所有地域特色都適合拿來做產品;那些品牌的成功也并不僅靠地域特色,而是做好了運營、服務等多種實力。
不能否定,挖掘話題性的產品,始終是值得嘗試的產品思路。
剛剛過去的咖門第三屆新茶飲大賽總決賽上,選手崔法可憑借一杯胡蘿卜奶茶,獲得評委的一致好評,一舉奪得本屆大賽的冠軍。
而關于這杯胡蘿卜奶茶,里面添加了姜、枸杞、巴西紅胡椒,這些原料在奶茶中都不常見,但搭配起來效果令人驚艷。
不管是區域賽的姑娘果奶茶、荊芥牛油果、老姜紅石榴,還是決賽的胡蘿卜姜奶茶、茴香釋迦果,都有一個物料承載,選用小眾的水果搭配常見的蔬菜食材,作為產品主線,
選手作品融入了河南特產荊芥
不管食材大眾還是小眾,
基礎是對食材與搭配有深刻的理解,找出其和飲品的適配點,提取出這個元素,不是為了應用而應用。
比如新疆西琳姑娘,將新疆的特色奶皮子、酸奶疙瘩、酸奶茶、恐龍蛋
(一種新疆水果)
都應用到了產品中,還在門店大鍋現熬奶皮子,創造出了伊犁酸奶茶、高腳杯冰淇淋等爆款。
從根本上說,保留了地域原有特色,將其在飲品中進行發揮,
根本還是為了飲品形態服務,而不是顯示地域,主次分得很清。
或許新奇的食材是挖掘不完的,但都將其加到奶茶里,是沒有意義的。
相比小眾,大眾才是更長久的選擇。
與其內卷小眾食材和腦洞搭配,不如內卷出常規食材的多種制作、呈現方式,才是更長久的路。
95后喜歡嘗新,也希望每次喝到的產品都是驚喜,這是人性使然。
但驚喜的前提,是基于產品本身好喝、是安全,這樣才有超出顧客期望值的機會,而不是讓顧客意料之外。
統籌|笑凡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咖門2022萬有飲力年度大會早鳥票!長按識別了解詳情:
爆款檸檬茶研發課:
如何讓小程序為我的飲品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