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二線城市的咖啡市場一片火熱,融資不斷,而下沉市場咖啡消費也在“覺醒”:
三四線城市咖啡館興起,涌現一批新品牌;“10萬回縣城開咖啡館”的貼子爆紅,引發大批共鳴。
這片市場到底怎么樣?“回老家開咖啡館”這條路,現在是不是個好時機?
我采訪了多位在下沉市場開店的老板,聽聽他們的故事。
前段時間,一個“10萬回縣城開咖啡館“的日常分享貼在網絡上引發大量關注。
博主黃文慶在帖子里說,大城市發展太快,決定回縣城創業,并且持續記錄了他回到縣城選址、裝修、開店的真實經歷。
裝修進入尾聲,黃文慶制作了一個視頻分享在抖音上,意外獲得了近10萬的曝光量,吸引了不少誤以為門店開業的人前來打卡探店。
顧客的熱情出乎意料。
于是,1個月前,永安
(福建三明的縣級市)
,理想國咖啡館,在粉絲的推動下開業了。
“第一天開業時,店里很多食材還沒到,咖啡機配件在運輸的時后丟失了。”這意味著,剛開業的理想國咖啡館甚至連咖啡都沒有。
但就是這樣的情況下,在開業的前3天,理想國咖啡館一天能賣出100多杯氣泡水,再配合一些炸物,每日營收3000多元。
在黃文慶看來,小城市人們經濟壓力小、空閑時間多,可以去的地方并不多,開一家顏值在線、空間舒適的店,滿足顧客的社交娛樂需求,就有吸引力。
圖源大眾點評
下沉市場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咖啡館不再讓人望而卻步,反而成為了引領時髦的“弄潮兒”。
但另一面,下沉市場人們對咖啡本身的需求,是相對滯后的。
“說是咖啡館,做的還是‘休閑吧’的生意
。但需要‘咖啡館’這樣個名號。”黃文慶說。
現在的理想國咖啡,賣得最好的是生椰拿鐵,沒有拉花也沒有人在意,他想得很清楚,
“整座城市精品咖啡的需求量還不夠撐起一家咖啡館”
。
“開店以來,只有一個人要喝手沖。對于咖啡精品化,我只想順勢而為。”他說道。
先提供場景,再帶動咖啡消費。圖源大眾點評
三四線
城市
里中,像他一樣的入局者并不少,有些還把棋牌
室、臺球廳融入到咖啡館中
。
先提供咖啡場景,再帶動咖啡消費。
2016年,北漂整整一年的李子傲決定回老家創業,開家咖啡館。于是,2017年,一個200平的精品咖啡館“谷雨咖啡”,在秦皇島海港區人民廣場附近開業了。
圖源大眾點評
在開店之初,李子傲就希望從一杯咖啡出發,讓更多的消費者愛上一杯咖啡。
“總有人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三四線城市的咖啡進化是需要有人走在前面的。”
疫情之前,李子傲會定期舉辦咖啡品鑒會
,規模不大,但為對咖啡萌生興趣的人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
開店之初,整個秦皇島都沒有冷鏈配送系統,谷雨咖啡只能用純牛奶代替鮮牛奶制作咖啡。2018年,李子傲終于找到了一個鮮牛奶品牌,對方有在河北唐山設置配送網點,愿意來送貨,至此,谷雨咖啡用上了鮮牛奶。
圖源大眾點評
回想起剛開店的情況,可以說是“滿肚子苦水”。
“真正來喝咖啡的人并不多 ,免費給顧客喝,他們都不喝。”
他告訴我,一開始,本地消費者對咖啡有兩個刻板印象,一是把咖啡視作“豺狼虎豹”,喝了就會睡不著;二是認為咖啡太高端,有錢人才會喝,工薪階層消費不起。
為了降低消費門檻,他開始對咖啡進行重新命名。
比如拿鐵和美式,剛開始接觸咖啡的人不知道它們是什么,他改成了“牛奶咖啡”和“黑咖啡”,顧客一看就懂。
現在,秦皇島的咖啡館,在李子傲的帶動下,大都換上了鮮牛奶。
這樣的好處也顯而易見——
圖源大眾點評
可以感受到,三四線城市的咖啡市場,依舊會被現實諸多因素制約。
不過,采訪完多家咖啡館,我發現各自門店的“成長經歷”不同,但所有的開店故事都有一個指向:
下沉市場,咖啡消費正在覺醒,這片“藍海”正在迸發出更多的機會。
李子傲告訴我,下沉市場新增的咖啡消費人群,很可能是那些
“曾經被大都市浸染過,最終選擇老家工作”
的人。
無論疫情影響,還是壓力過大,近兩年,一大批人都從一二線城市回到了老家。
比如秦皇島,離北京、天津不遠,很多人和李子傲一樣,都有過北漂的經歷,即使回到老家,他們也保留了一部分大城市的生活方式,喝咖啡就是一種。
圖源大眾點評
回到老家,他們將老友間聚會的地點搬到了咖啡廳,也帶動了越來越多當地年輕人開始嘗試咖啡。
還有不少采訪者給我提到了一個下沉市場的新勢力:幸運咖。
作為平價咖啡的代表,幸運咖以極低的價格、規模化能力,降低消費門檻,精準觸達,讓三四線乃至縣城的消費者,有勇氣去喝一杯咖啡。
同樣讓更多消費者愿意嘗試咖啡的還有瑞幸咖啡,
如今在三四線城市,很多人的第一杯現磨咖啡,就是瑞幸。
在這些咖啡館店主的眼里,連鎖品牌教育了市場,也為他們找到了市場的增量。
咖啡的增量市場也與新茶飲的發展息息相關。
當古茗、書亦燒仙草、蜜雪冰城在下沉市場快速布局,社交聚會時點上一杯飲品變得習以為常。
在三四線城市,咖啡更像是一杯飲品。與咖啡館競爭的往往也不是其他的咖啡館,通常情況下,
咖啡館需要與奶茶店開始正面交鋒。
那么,面對這個具備潛力的市場,“回老家開咖啡館”應該用什么姿態入局?
云南曲靖的HEY咖啡,有一款爆款產品叫“海鹽冰咖”,大眾點評上也可以看到很多關于這款產品的好評。
接受復雜的產品需要一個過程,
三四線城市推爆品,越“簡單”才更容易被人接受。
這并非不鼓勵創新。
但在三四線城市,現階段要去講顧客都能聽懂的咖啡故事,做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大眾口味。
在地方特色中找爆款的動作,在下沉咖啡市場同樣適用。
青海西寧的悟里咖啡,門店主打款就是“牦牛奶dirty”,老板用牦牛奶替換了普通的純牛奶。
圖源大眾點評
青海一直有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的習慣。當“牦牛奶dirty”推出,本地人更有嘗新的動力,而
外地游客前來探店,也愿意嘗試一杯有本地特色咖啡。
太倉的蝸牛咖啡,去年在太倉的南郊、北邊的商圈寫字樓都開了店,兩家店一南一北,僅僅相差4.5公里。
這樣選址,不僅方便配送
,還在小區域內形成規模效應,通過老店的品牌勢能盤活新店的流量。
如今蝸牛的第3家店在昆山開業。
在小城市,一個咖啡館只要能開出2、3家店,就會形成一種較強的品牌感,甚至“拿下”這個城市。
李子傲嘗試過運用線上會員系統,但一段時間后他發現,穩定高效的會員系統,會為咖啡館增加更多的運營成本。“好點的系統一個月至少需要1萬元的運營投入,根本用不起。”
于是他還是用回了最起初的社群運營,他建了一個顧客群,但平時除了偶爾發發新品,大多數時間讓顧客在群里“自由發揮”。
在采訪的最后,谷雨咖啡的李子傲跟我分享了一個故事:
2年前,他給一位顧客和她上高中的兒子上了一節咖啡品鑒課。今年,當年的高中生已經上了大學,再次回到店里,已經可以和李子傲交流咖啡的心得。
如今下沉市場的咖啡機會已經出現了,潛力非常大,但開店還沒有到談規模的時候,更多是在談生存,以及更好的生存。
但沒有模式也許是最有希望的時侯,在下沉咖啡市場,人人都有機會去定義一杯咖啡。
統籌|笑凡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咖門2022萬有飲力年度大會,12月來上海,開啟飲品盛會!長按識別了解詳情:
爆款檸檬茶研發課:
如何讓小程序為我的飲品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