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普通人出書這事。
我從沒有想過自己會出書,在我眼里,出書是很嚴肅嚴謹的事情,非名人大咖學者教授不能出書。
但實際上,大約在我寫公眾號的第二年,就陸陸續續有過好幾個出版社找到我說出書。可見出書這件事情對于普通人來說也不是太難,只要有好的內容,對別人有價值,出版社是會主動找上門的。
那時候不是太感興趣,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我自己的原因,我覺得自己的沉淀還不夠,對于很多事情想得不夠透徹,實踐也還不夠,積累的案例也還不夠;第二個原因是聯系我的出版社我了解得少,比較陌生。出版社一定程度上也代表書的質量和銷售渠道的好壞。
直到前年7月份機械工業出版社的侯編輯找到我說出書,我才感覺出書的時機成熟了。一拍即合。下面是跟侯編輯的交流記錄。
雖然合作起步很順利,但是過程并不順,各種原因耽誤了差不多一年,原本計劃21年的三四月出來,但實際上今年2月份才真正落地。中間的曲折經歷就不多說了,印象比較深的文字的修改和校對。
我發一張當時編輯給發給我的工作圖,一張紙上密密麻麻各種修改。并不是內容問題,而是我的原稿太口語化了,而出書呢是相對嚴謹的,他們花了蠻多時間修改。所以,大家看書時,讀起來會更加友好更加順暢。
有人問,出書要不要出錢?我不知道有沒有出錢出書這個操作,反正我是沒有出錢。而且我感覺出錢來出書是不是有點顛掉是非了。因為出版社也要為優質的內容買單啊,出版社給錢給作者才對吧,記得以前的作者在寫書之前都會收到出版社的稿費才動筆。
不過,現在的出版社基本都是通過版稅的方式給作者酬勞,實際上就是提成制,賣多少提多少。據我了解,一般都是8%的版稅,比如,一本書賣40塊,給作者的提成就是3.2。
那現在出一本書能賣多少呢?編輯說,能賣一萬本就很不錯了。所以,我估計如果出書還要作者出錢的話,很多人就不會出書了,除非名人大咖,出書是賺不了什么錢的,但是出書要花的時間和精力實在太多。
那為什么很多人還是要出書呢?說說我自己的原因吧:
1,價值放大。這些年分享了很多開店經驗,自己的開店理念也日趨成熟,很多老板覺得我的東西有用,真正幫助到了自己。這對我來說,是很有價值的事情。出書,把以前的東西按一定的邏輯框架梳理出來,沉淀下來,算是一種價值的放大。
2,節約時間。我每天分享的文章和音頻是沒有清晰的邏輯主線的,只要是開店相關的,我都會寫,甚至有一些跟開店不相關文字。雖然這樣也能學到東西,但是如果是后來關注我的人,想要快速了解開店是怎么一回事,快速了解我開店的核心思想,那就難了。過去幾年,很多老板都說能不能把之前的兩千多篇文章整理一下,濃縮一下,把精華的部分挑出來。。。出書實際上就是做這個事情,而且是一個專業的團隊這個事情,
3,重整理念。梳理文字的過程中,對我自己也是一次升華。這本書是按照開店的先后順序這個邏輯主線來安排內容的,理念有兩個單獨的章節講了“頂層設計”和“小而美”這兩個概念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整理過程中也是一次加深理解和完善概念的過程。
這本書在我抖音里有購買鏈接,抖音里搜索“開店筆記”就可以找到我了,頂置的第一個視頻有鏈接,我對接的是出版社的官方旗艦店,優惠力度大,保證正版。如下圖。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5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