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陷入漩渦的呷哺,這兩年在做什么?

    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刻報名

    1789期

    前陣子剛剛發布年中報、經營數據喜人的呷哺呷哺(以下簡稱呷哺),在上周末被爆出食品安全問題。據最新消息稱,有關部門責令涉事店鋪停業整改。

    20年,覆蓋89座城市,如今的呷哺究竟是一家什么樣的企業?近兩年的升級嘗試,給呷哺帶來了什么?


    餐飲老板內參 王艷艷 于聰聰

    前段時間,呷哺公布了年中報。

    今年上半年,呷哺總收入為21.29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為15.76億元),同比增長35.1%(2017年上半年同比增長24.8%),稅前利潤為2.89億元,同比增長16.9%。同店銷售額增長7.3%,與去年同期的增速持平。

    過去6年,呷哺營收均保持10%以上同比增速,繼去年上半年增速回升到高點(同比增長24.8%),今年又創新高。

    呷哺方面認為主要得益于擴張新店。今年上半年,呷哺集團新開48間呷哺餐廳及7間湊湊餐廳。截止2018年6月底,呷哺有780家呷哺餐廳,遍布中國14個省份的86個城市以及3個直轄市。湊湊餐廳有28家。

    近兩年,呷哺的年度開店計劃均為每年100家新店(實際上更多),同時每年關閉門店約為25家,保持每年90家左右的門店增長。

    由于呷哺集團大部分收入及餐廳盈利利潤均來自呷哺餐廳,我們來看看呷哺餐廳的情況。

    今年上半年,呷哺餐廳的凈收入為19.07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23.9%(去年上半年凈收入為15.39億元)。顧客的人均消費由去年同期的47.2元增加至今年的52.2元。

    可以說,除了新店,呷哺的業績還得益于升級改造的2.0門店,提升了客單價

    從這個年中報里,我們能看到這個叱咤火鍋行業近20年的“老大哥”身上有諸多前瞻性,它的每一步創新,都給這個行業帶來了新的機會點。

    機會點
    01

    主動“由快變慢”

    通過升級讓漏斗變大

    這里簡單說一些背景。

    1998年,賀光啟從臺灣引進的“一人一鍋”的快火鍋,在北京一經推出便風靡全城。因為人均客單價比較低,它迅速以秋風掃落葉的姿勢占領了大眾火鍋市場。但在2016年,呷哺18歲成人禮之際,賀光啟宣布正式啟動“呷哺+品牌升級計劃”——顛覆快餐模式,轉做休閑體驗升級

    因為作為董事長的賀光啟早就嗅到,消費需求已然發生了轉變。人們對火鍋的需求不再是低價吃飽,而是休閑、社交等多樣體驗。呷哺作為快餐品牌,不盡快調整勢必受到極大沖擊。

    呷哺開始由快變慢,以休閑為主導元素。比如升級VI,logo去掉黑色框;增加散臺,調低餐吧(從120cm降低到90cm),新增自助調味臺;IT技術方面實現自動點餐、自動結賬;升級食材,并引入茶飲。整體來說,化“快餐”烙印,往“輕正餐”方向轉型,吸引有小型聚餐需求的顧客

    升級前的呷哺門店

    升級后的呷哺門店

    據了解,截至今年上半年,呷哺滿足2.0版本的店面已達300多家,未來2~3年,仍將以每年70~80家的速度進行升級。

    從年中報的數據上來看,升級確實帶來了較好的預期。但有業內人士表示出隱憂:“升級之后,特色出來了,客單高了,但客流少了,翻臺率降了,總體利潤增加也并不明顯。

    △ 與去年同期相比,人均從47.2增加到52.2,翻座率從3.1降為2.8(呷哺多為吧臺,多為一人食、兩人食,故統計翻座率)

    該人士認為,“呷哺2.0”投入較大,單店改造費用約為120萬元,按照25%的餐廳層面利潤率估算,約需要9個月~1年收回翻修成本。一年改造80家店的話,投入就是一個億。未來呷哺可能會進入一個低速增長狀態

    但接近呷哺的知情人士卻對內參君表示,目前呷哺升級后的門店面積增加了,翻臺率確實會降一點。而且一系列升級背后,其實也為將來的下午茶和晚間時段預留氛圍和環境,也就是說,目前呷哺正在通過第三方研發下午茶等一系列產品,未來有可能進一步增加翻臺、坪效和利潤率。

    “顧客停留的時間會長一些,他可能多點一個茶點,客單價就上去了。”而且,表面上看呷哺變慢了,后臺的管理實際上還是類快餐的模式,而且要求速度更快

    呷哺店面的升級,在選址等方面也提升了品牌的議價能力。據內部人士透露,有地產商主動要求從續約1年改為續約5年。

    業內人士劉女士認為,呷哺的升級是必然也是必須,不做升級,利潤可能會更低,因為消費者覆蓋面跟不上,必須通過升級保證漏斗足夠大。

    機會點
    02

    跟上消費需求轉變的風向

    業績才會長久

    呷哺其實是最早研究北京人生活方式的,猶如最近朋友圈里轉發的熱文《通勤,正在“殺死”1000萬北京青年》所反映出的消費現狀。“5點多起床的這波人,時間被擠占的這波人,依然是大部分追求性價比的人群。呷哺狠狠地抓住了這群人。”羽生策劃合伙人邊江分析說。

    “一個人能快速吃飽吃得豐富。”呷哺起初的定位非常清楚,與海底撈等全國遍地開花的川式大火鍋相區別,成功將火鍋跟快餐結合在一起,開創了自己的新領域。再加上極高的性價比和翻臺率,背后強大的系統支持,共同成就了呷哺過去18年的高歌猛進。

    但2014年上市之后,整個大環境和顧客的需求在改變。快餐的模式不見得能符合顧客的需求了。顧客可能需要三五好友常聚,甚至還需要享受家庭相聚的氛圍。呷哺也及時捕捉到了這樣一個變化。

    雖然有一種聲音認為,呷哺升級店面可能會失去它的藍海優勢,從此進入競爭更加慘烈的紅海市場。這種分析認為,呷哺本來定位的是一人食,客單價40多元的市場,如果客單價提高,這部分客群會難以承擔,轉而去消費串串、麻辣燙。而60~80元客單價的火鍋市場競爭非常激烈。

    實際上,目前的呷哺菜單中,也保留著相對低價的套餐,為的是吸引學生客群,因為他們是潛力消費人群,一旦成長起來,未來就能消費更高價的菜品。也就是說,呷哺的升級,是聚焦在原來的核心競爭力上做升級。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任何剛出來的商業模式,都有可能是一個問題兒童型的模式,需要時間來進行市場培育,有可能跑一段時間就是現金牛模式

    機會點
    03

    野心不只放在餐飲

    食材是個巨大的擴展項

    上半年,呷哺外送總體業務收入相比去年同期提升近120%,覆蓋城市由去年同期的4個增至一二線超過55個城市。

    在外送業務上,呷哺的野心不只在餐飲本身,還在做食材這個巨大的擴展項

    呷哺在2016年推出“呷哺小鮮”,不僅包含火鍋外送,還配送生鮮食材。2017年,呷哺還創新性地推出單鍋煮制、小份配送的“呷煮呷燙”(類似麻辣燙、冒菜的形式),也獲得了較高增速。和其他火鍋品牌只做單一的火鍋外賣相比,呷哺的外賣業務線可以說是很豐富了。

    進入2018年,呷哺投入了大量市場活動,用于提升上述外送產品的知名度。特別在品牌力較弱的上海,推廣力度更大。

    一系列發力動作也反哺了營收。2016年,外賣收入430萬元;2017年,增長至1270萬元;2018年上半年,就達到了820萬。

    不過,總體而言,呷哺的外賣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僅占總營收的0.39%,尚處于探索期(產品、物流、選址方面都尚未成熟),但這一塊未來發展的空間比較大。

    生鮮配送在中國雖已發展十余年,但預期規模高達千億的市場只勉強打開了3%。其中一個很大原因就是——需求端的規模遲遲沒有起來。因為過去,家中的買菜權大多掌握在媽媽、奶奶輩手里,她們更傾向于去線下購買生鮮,而生鮮電商的目標群體則更多是熟悉互聯網的80、90后。

    如今,餐飲品牌借助外賣的形式配送生鮮正好可以切中這部分消費群體,實現零售增量

    “反正送什么都是送,既然顧客有需求為什么不去滿足。”據接近呷哺的知情人士稱,因為呷哺本身有蔬菜基地,整個上游供應鏈比較成熟穩定,具備做生鮮配送的優勢。所以,呷哺有意將這塊業務做起來,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會重點推廣。據悉,呷哺甚至還打算把調料外送拉出來單做。

    “小火鍋外送也是趨勢。”在羽生策劃合伙人邊江看來,呷哺的火鍋外送定位于1到2人食,客單價不到100元,契合了火鍋外賣主流消費群對便捷、衛生、低客單價的需求。

    目前業績表現最亮眼的呷煮呷燙,彌補了傳統火鍋外送配送成本高,操作復雜的痛點,也迎合了上班族午餐想吃火鍋的需求。

    機會點
    04

    湊湊單店營收是呷哺的5~8倍

    “火鍋+茶飲”模式引發跟風

    呷哺雖然過去18年所向披靡,但只是占領了大眾火鍋市場(中低端市場),而賀光啟希望能覆蓋更廣泛的消費人群。2016年6月,呷哺推出了定位中高端的副牌湊湊,營造聚會場景,客單價在130元左右,直接跳過了80~120元這一競爭十分激烈的火鍋市場,在偏高的價位上與海底撈直接展開競爭

    年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湊湊營收達到1.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3280萬元,增加497.3%。凈利潤2280萬元,而去年同期是虧損1030萬元。

    營收的增加,主要由于擴張新店,上半年新開7間。湊湊目前共有36間餐廳。

    內參君在湊湊CEO張振緯的朋友圈里看到,8月10日,湊湊在上海日月光的新店(全國第36店),開業第一天營業額達到55894元。

    據知情人士介紹,在營收方面,湊湊成熟期的單店營收約為2000-2500萬/年,約為呷哺門店的5~8倍,如果完成120家的開店,就相當于再造了目前的呷哺體量。湊湊的坪效更高,能達到5-6萬,約為呷哺的23倍,能提供更高的凈利率水平。

    和其他火鍋品牌相比,湊湊最大的特點是“火鍋+茶飲”的創新模式。張振緯曾向內參君透露,茶飲貢獻了湊湊門店大約20%的營業額。未來,湊湊火鍋也將會把茶飲獨立出來,推出新的茶飲品牌“茶米茶”。

    模式新穎加上裝修風格獨特,湊湊一經面世就引發了其他火鍋品牌跟風在今年,甚至出現了火鍋店集體賣茶飲的現象:小龍坎推出自己的茶飲品牌“龍小茶”,渡娘火鍋推出了“渡娘的茶”,小輝哥火鍋,在店內開設茶飲售賣區……(詳情見內參君早前報道:火鍋店集體做茶飲,正成為餐廳利潤增長新引擎)

    現在,湊湊被商業地產看重,集團也有意占領成熟商圈的制高點,然后快速開店(7、8兩個月就開了8家)。所以,未來湊湊的業績可期。

    |相關新聞|

    不管是呷哺升級2.0店面,還是推出湊湊火鍋,抑或發力外賣……我們都能看出,這個火鍋行業的“老大哥”,想加速向前跑的決心。

    很顯然,這條路并非一片坦途。

    就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呷哺被爆出“老鼠門”事件,有孕婦稱在火鍋中吃出了老鼠。呷哺深夜做出回應,稱初步排除因菜品出餐操作不規范或餐廳環境污染造成老鼠進入的可能。

    有關部門隨后發布通報稱,責令涉事店鋪停業整改,并對其涉嫌經營混有異物食品的行為立案處罰。

    從輿論走向來看,對于呷哺來說,這是一次不小的品牌信任危機。

    ·end·

    輪值主編|笑凡

    編輯|于聰聰 視覺|周瑞敏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川菜餐廳數量下滑 |個稅改革|新式麻辣燙

    包打天下|熱門投資領域|香菜價格暴漲

    海底撈上市|第五大國民小吃|營銷互撩

    首席勾搭官1:13811864253(同微信)

    首席勾搭官2:13693220621(同微信)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01146112(同微信)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7448.html

    (0)
    上一篇 2018年9月10日 07:27
    下一篇 2018年9月10日 08:2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