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女服務員到掌舵千億上市餐企:我仍舊相信雙手改變命運



    文 | 職業餐飲網  程三月
    這兩天,餐飲業最大的熱點莫過于海底撈“換帥”。
    52歲的張勇“退位”,43歲的楊利娟“登場”,她接過了海底撈的指揮棒,完成從“最牛服務員”到千億上市餐企CEO的逆襲。
    一個本沒有未來的小學文憑的農村女孩,從打工妹到今天25億身價,給我們留下了什么啟示?
    海底撈高層大換血,意味著“張勇時代”落幕,“楊利娟時代”正式開啟,又將譜寫怎樣新的敘事?
    草根逆襲:
    從“最牛服務員”到千億上市餐企CEO

    2021年,楊利娟以身家125億元身價登上《胡潤中國職業經理人榜》第7位,以財富16億美元登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即使如今海底撈股價跌落,也還有25億身價。
    不過,1995年才17歲的楊利娟在海底撈當服務員的時候,可能從沒想到過27年后的自己會身價數十億,還接過了中國最大中餐企業的帥印。
    反觀她的逆襲或許離不開那個貴人、那份忠誠、那股闖勁。
    1、“貴人”張勇:“一個月160元工資,來海底撈干吧”
    1978年,楊利娟出生在四川簡陽農村。
    她有兩個哥哥,做生意慘敗欠了不少債,和萬千懂事的農村女孩一樣,為了給家里還債,她十幾歲就輟學出來打工,在簡陽縣城當起了餐廳服務員。
    因為機智利索,被上門吃飯的張勇一眼看中,開出160元工資挖她,這比她當時120元的工資高出了不少。面對高薪承諾,楊利娟并沒有接受,直到原先工作的飯館老板去其他城市發展,才加入海底撈。彼時,海底撈剛成立一年。
    千里馬也需要伯樂的賞識。
    然而一開始,年輕的楊利娟有件很痛苦的事情:
    張勇老是逼迫她學習。
    “張大哥總喜歡搞‘虛’的,指定一些書,比如《致加西亞的信》、《性格決定命運》讓我們讀,我真是喘不過氣來。”
    不僅如此,張勇還逼她學電腦,要求她每天寫電子版的工作總結。
    這讓小學文憑的楊利娟很難受,甚至打電話哭著說:“張大哥,我真的干不來了,我不想做了!
    結果張勇她訓了一頓:你不想學習,不行!你這么年輕,你什么都能學會!
    被批評了一頓的楊利娟踏踏實實地上了一個月的電腦班。“后來公司上電腦系統,我一下子就跟上了。”
    找準行業、選對公司、跟對領導、不斷學習是一個普通人改造自我,實現階層跨越的唯一路徑。


    2、“不要命”的忠誠:“誰要損害海底撈利益,我就敢跟誰拼命!”
    2008年,30歲的楊利娟成了海底撈唯一的副總經理,輔佐張勇管理近萬名員工。
    那時候海底撈名氣大增,楊利娟也多了個煩惱——老是接到獵頭公司的電話:“都是百萬年薪外加股份。我跟他們說:你們不要再來電話了,我不會離開海底撈的。”
    而這份忠誠早在1995年就埋下了種子。
    那是加入海底撈的第一年,楊利娟家中遭遇債主上門逼債,張勇聞知,直接劃出800元幫她解圍。
    “從此,我就把海底撈當家了,誰要損害公司的利益,我敢跟誰拼命!”楊利娟曾這么說。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她不僅這么說,還是這么做的。
    1999年,海底撈剛開到西安,有一天半夜,有三個男顧客醉酒鬧事,跟服務員吵了起來,還打了兩個女服務員,男服務員們忍不住了,把這三人打了一頓。
    但這些男顧客可不是善茬,過了幾個小時,帶了60多個手持棍棒的大漢,囔囔著不賠5萬塊,就要砸店。
    千鈞一發之際,作為店長的楊利娟帶領100多名店員沖出店,不到21歲、身高一米六的她,沖到最前面!看見這陣勢,那60個大漢心虛了,站在馬路對面,硬是不敢過來了。
    直到警察來,這場危機才得以解除。楊利娟說她當時忘了害怕,
    只有一個念頭,這個店花了這么多錢裝修,絕對不能讓人給砸了!
    3、一股“闖勁”:“一桌一桌抓客人,關鍵改革的執行者”
    從17歲進入海底撈,再到現在接下帥印,楊利娟是張勇手把手帶出來的大徒弟,身上始終有一股“闖勁”。
    1999年到西安開店,這是海底撈跨區域經營的第一家店,起步異常艱難,但楊利娟主動求變:電線桿上貼小廣告;用保溫壺裝豆漿送給附近單位人們,上下班就去公交車站送;甚至直接去大街上往店里拉顧客來吃飯……
    就這樣,一桌一桌地抓顧客把店救活了,“短短兩個月內,西安海底撈店居然奇跡般地扭虧為盈。”對于楊利娟當時的成績,張勇曾表示驚訝。
    到2003年非典時期,海底撈營業額直線下降,楊利娟提出海底撈火鍋外賣的想法,緩解了公司當時的經營危機,這還曾被《焦點訪談》作為餐飲業非典時期重大創新,進行專題報道。
    再到2014年,處于快速發展拐點的海底撈對管理制度進行革新,在實操層面開始落實師徒制和計件工資,楊利娟則是新制度的負責人。
    回顧海底撈幾次比較關鍵的改革,楊利娟都是負責執行落地的那個人。
    她一次次又不負眾望,2018年海底撈上市,已成海底撈COO的楊利娟,陪同張勇敲鐘,迎來了她人生的第一次高光時刻。
    臨危受命:
    張勇“退位”、楊利娟“登場”,拉開新序幕!

    當下,海底撈正在遭遇大坎。
    2021年,因快速擴張疊加疫情影響,海底撈經營未達預期,逐步關停300家左右門店,不久前,發布盈利警告稱,2021年凈虧損約38-45億元,這是海底撈28年來首次虧損,幾乎把前面三年的利潤都虧光了。
    此時,張勇站出來承擔起責任,承認是自己對趨勢判斷出現失誤,還全面啟動“啄木鳥計劃”,由楊利娟落實推進。
    危難之際,更是大膽放權,把指揮棒交給跟了他28年的“老將”。
    他的退位,也許昭示著海底撈的“張勇時代”已經過去,“楊利娟時代”正式開啟!
    1、董事會“大換血”,海底撈步入管理層年輕化時代
    才43歲的楊利娟接挑起了重擔,海底撈也加快了步入“高層年輕化”新時代的步伐。
    這次人事變動中,與楊利娟一起新獲任命的還有兩位年輕的80后高管:36歲的李瑜出任海底撈中國大陸地區首席運營官,38歲的王金平出任港澳臺及海外地區首席運營官。
    而去年8月,海底撈董事會一口氣新增七個執行董事,平均年齡是38.9歲。此次人員變動后,海底撈董事會成員平均年齡由原先的53.6歲降到目前的47.9歲;尤其是執行董事成員,平均年齡由原先的45歲降到目前的40.1歲。
    實際上,年輕化不僅成為海底撈董事會的新特色,也普遍存在其管理體系。據透露,海底撈一線店經理及以上人員共計1568位,平均年齡為30.5歲,平均工齡為7.2年。
    這意味著海底撈管理體系中有近一半是90后,洶涌的“后浪”正在狂奔而來。
    2、雙手改變命運,一批“草根逆襲”的故事還在涌現

    管理層大換血,但海底撈的底色并未改變:
    管理人員必須接觸和熟悉一線業務。
    去年新增的七位執行董事大多是從海底撈的基層成長起來的,其中有幾位更是服務員出身,一路成長到高管。
    這次新上任的李瑜和王金平,也是一樣。2008年1月加入海底撈的王金平,第一個崗位是傳菜員;而李瑜則在履歷里這樣描述自己:“2007年加入公司,端過盤子,收過桌子,看過臺子,搗過亂子,捅過婁子……”
    一批批從基層涌現出來的“草根英雄”走上管理崗位,從側面也證明了海底撈人才培養的過人之處,“雙手改變命運”在這里還在發生。
    年輕人們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公告顯示,自“啄木鳥計劃”實施以來,海底撈內部管理和運營明顯改善。光大證券研報顯示,海底撈2022年1月份翻臺率環比2021年12月有所上升,達到2021年同期的106%。
    消費數據也顯示,2022年以來,海底撈的消費熱度便高居不下,僅元旦、春節小長假,在中國大陸地區吸引客流超過1300多萬人次,而春節期間400家外送點,更是為近6萬個家庭提供居家就餐服務。
    職業餐飲網小結:

    楊利娟的逆襲史,是一個最普通、最底層餐飲人的奮斗史和追夢史。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機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滾滾向前的時間車輪下,每個企業都會遇到周期性的瓶頸,每個企業也都有至暗時刻,遇困時,做出斷腕式和換血式的決斷,往往更加艱難,也更加充滿風險,海底撈敢于改革的勇氣和魄力值得致敬。
    雖然誰也不知道換帥的海底撈會有怎樣未來,亦不知道這艘承載著上千家門店、14萬員工的船會駛向何方。
    但海底撈里員工的傳奇故事依舊在流傳,他們的勤奮、執著、勇敢的品質,一直在激勵著每個普通的餐飲人奮勇向前,追逐夢想。
    -END-

    主編丨陳青 統籌 | 楊陽
    (圖片來源于網絡)
    推薦閱
    百勝中國將全線“關停”旗下第一個中式快餐品牌,17年東方既?白退出舞臺!
    別人漲價,喜茶全線大降價!是被逼無奈還是以退為進?

    明日起!外賣出餐新規上線!餐廳和騎手沖突將緩解?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561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3月5日 17:04
    下一篇 2022年3月5日 17: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