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
近兩年來,一批烤魚品牌開始以“活魚現烤”為賣點,打造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
走進這些烤魚店,往往能看到碩大的玻璃水產箱,疊放在店內最顯眼的位置,一尾尾魚兒在水產箱內來回巡游。
?
在有些門店內,顧客甚至可以在店員的引導下到水產箱前親自選魚,挑出來的魚先放到秤盤上過一道秤,重量符合顧客要求后再送進后廚宰殺加工。
?
成功孵化了太二酸菜魚的九毛九集團,就于去年八月推出了主打“活魚現烤”的賴美麗眉山藤椒烤魚,承諾只用活魚現烤,且只賣自己魚塘養殖的江團魚店。
?
內陳列了專門的活魚魚池,還采用了明檔式廚房,無論是品牌宣傳標語還是門店場景營造,無不在向顧客傳達活魚現烤的特色。
?
△圖片來源:賴美麗門店
活魚現烤,為何再次走向流行?

△圖片來源:攝圖網
復盤烤魚品類的發展,歷經了起步、爆紅、洗牌,以及如今的常態化發展階段。
上世紀90年代到2000年初,烤魚從餐廳的一道菜,發展為街邊的一種人氣火爆美食。一些聰明的餐飲老板發現顧客非常在意吃的魚是否新鮮,開始打出“活魚現殺”的招牌。
?
并將選魚、稱魚、殺魚的流程都放到門店進行,吸引了不少食客。彼時,大排檔、快餐店等也紛紛涉足烤魚,并效仿這種模式。
?
隨著街邊烤魚店越來越多,烤魚逐漸成為大眾化的餐飲品類。2013年前后,探魚、爐魚、烤匠等一批連鎖烤魚品牌成立,帶動烤魚品類從街邊時代進入了商場時代。
?


活魚現烤的風已然開始刮起,但“烤活魚”這張牌能否成為品牌突圍的王炸,還需要打一個問號。
?
一方面,活魚現烤確實有競爭優勢。進入存量競爭時代,產品想要贏得消費者青睞就需附加更多價值感。
?
相比冰鮮魚,活魚具有更高的營養和口感價值,消費者往往也會將使用活魚與品質產品、實力品牌劃上等號。
?
對品牌而言,使用活魚就成了一種有力的宣傳,有助于建立鮮明的品牌個性。圍繞活魚現烤設計的一些門店體驗場景,也能提升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差異化形象。
△圖片來源:魚酷活魚現烤
?
但另一方面,活魚現烤這種模式的挑戰和痛點也非常明顯。
?
首先,活魚現烤的出品效率較低、成本高。
?
廣州一家烤魚店老板李先生告訴紅餐網,他的烤魚店最初也采用了活魚現烤模式,由菜市場魚販每天送魚到店,顧客到店后挑魚、稱重,后廚殺魚、炒料、烹飪,最終出品上桌。
?
這一系列流程走完差不多需要25分鐘左右。為了安撫顧客,他在每張餐桌上都放了一個沙漏計時,承諾30分鐘內烤魚上桌,超時便免單。
?
李先生直言,活魚現烤的口感的確超越冰鮮魚,但對于餐廳來說麻煩事也很多。比如每天進多少活魚無法精準把控;現殺活魚導致門店清潔任務很重;現殺現烹讓顧客的等待時間變長,餐廳翻臺率低;采用活魚現烤的成本要比冰鮮魚高出一大截……
?
其次,活魚現烤對養殖、物流運輸等供應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品牌長期性地投入。
?
活魚供應鏈的成熟是“活魚現烤”模式重新活躍市場的重要推力。但對品牌尤其是中小品牌而言,打造完善的活魚供應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做活魚現烤最關鍵的是解決上游供應鏈,而供應鏈中最難的是源頭的食用魚養殖環節。”魚酷活魚烤魚CEO洪人剛告訴紅餐網,一般來說食用魚養殖周期在兩年半左右,生長周期長、養殖管理要求高。
?
雞鴨鵝、豬牛羊的養殖早已完成了標準化,基本都有一定的出欄率標準,但魚的標準化難度卻很大,更難以深度規范化。
?

?
除了上游養殖外,活魚的運輸環節,以及當活魚轉運到門店后,門店內的養魚環節也需要多加注意。總的來看,活魚供應鏈的完善是一項艱巨的工程,需要品牌持續性地投入。
最后,活魚現烤還存在一大痛點,采用此種方式難免會影響口味的標準化,同時也很可能會制約品牌的連鎖化、規模化發展。
?
在活魚現烤風起的近兩年,我們也看到,個別主打活魚現烤的連鎖品牌也在嘗試采用冰鮮魚。
?
令狐沖窯烤活魚總經理鄭益棟就告訴紅餐網,目前令狐沖大部分門店仍然堅持活魚現烤,但為了提升效率,實現快速連鎖,新版本的部分門店正開始嘗試用冰鮮魚。
?
是否使用活魚?或許并非只有肯定或否定的答案。
?
透過活魚現烤這一現象,我們本質上應該看到的是整個烤魚賽道的一些新變化,譬如品質升級已成趨勢,再比如供應鏈已經成為市場競爭的勝負手。
?
歷經三十多年的風風雨雨,眼下整個烤魚市場已經進入存量競爭階段,賽道的玩家們亟需重新審視自己、審視市場。到底該如何發展這一品類?未來一定不乏新機遇、新故事。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59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