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商場,孩子跑過來說:爸爸,能不能幫我買個氣球。我讓她帶我去,原來是看中了西貝餐廳門口的氣球。不過,他們不賣,直接送了幾個給我們。幾個小孩子高興地走了,我告訴他們,這是“西貝”。
這排氣球作用還真不小,不僅給西貝帶來了人氣,也給小朋友增加了不少的好感,估計拿過氣球的人都知道西貝免費送氣球。
就下面視頻里這個:
我為什么說不要隨便模仿他這樣做?因為他們這樣做是有原因的,是戰略下的戰術動作,是整個系統里的一環而已。這個環節是花點錢,但賺錢在后頭,如果你模仿了他花錢的部分,而不知道他是怎么賺錢的,那有什么用呢。
這是西貝的什么戰略呢?就是“家庭友好餐廳”這個發展戰略。不過,這個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空?家庭好理解,就是一家人聚餐的地方,要溫馨要健康要快樂和輕松,但是什么叫“友好”,除了西貝服務員的熱情和愛笑,好像沒有了。直到他們喊出“家有寶貝,就吃西貝”,并且推出專業兒童餐以后,我覺得這個戰略算是有了抓手。
各位都應該深有感受,有了孩子,很多時候很多事情都得聽孩子的,孩子要去哪里就去哪里,孩子說吃什么就吃什么,通過服務好孩子,來服務好家庭,通過孩子來抓住家庭,孩子滿意了,一家老小都滿意,應該說,這是很高明的一招。
可以說,這也讓西貝的定位越來越清晰了,以前,是有些模糊的,不管叫西貝西北菜,還是西貝莜面村,都覺得是一個高端的西貝菜餐廳,吃牛肉羊肉的地方,后面還喊出了“ i love 莜”的口號,還舉辦了過很多次的情侶親吻節,配合這個口號,但總覺得和西北菜又有點格格不入:吃著牛羊肉,滿嘴騷味,還親吻么,還這么小資的說?我愛你么。
而家庭友好餐廳的定位,讓小朋友成為餐桌的主角的策略,感覺更有可行性。
你看看這兩個廣告,顯然兒童餐的廣告更符合戰略定位。當你看著視頻中一個個小寶寶,大快朵頤,吃得滿臉幸福的畫面,作為有小孩子的家長,確實會動心,很可能就路轉粉了
來看看西貝為了實施這個策略,都做了哪些事情:
昨天有位老板在視頻下留言說:西貝都快倒閉了。不知道這老板為啥這么說,有可能是某一家西貝快倒閉或者倒閉了吧。實際上,這些連鎖餐廳局部關閉一些店鋪是正常的,任何品牌都會有失敗的店鋪,尤其是這兩三年疫情影響,很多大品牌也是大面積關店,但這不意味著這個品牌就會倒閉。
我們更要做的是,看看這些牛人操盤的品牌,如何在逆境中堅持,如何在競爭中突圍,這樣才能學到東西嘛,你說是不?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6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