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餐飲多元化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外餐文化走進中國,但具體來看,真正能形成規模的卻少之又少,就連接受度較高的韓餐、日料和美式快餐等品牌,想要在中國市場占據相當的份額,也并非易事。1999年底進駐北京的荷花泰菜,在二十年的發展歷程中,一路穩扎穩打,憑借裝修本色,菜品地道,將小眾的泰國菜深植于中國肥沃的土壤中,所開的七家門店均在繁華商圈嶄露頭角,2010年,荷花泰菜更是憑借優良的品質,從中國邁向國際舞臺。這其中究竟有怎樣的經營門道?荷花泰菜作為外餐品牌的代表,又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地方呢?
定位清晰,品牌根基才能穩
泰國是一個臨海的熱帶國家,綠色蔬菜、海鮮、水果極其豐富,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也讓泰國菜呈現色彩鮮艷、新鮮自然、生態氣息濃郁的特點,雖注重調味,但調味料卻均以香茅草、苦橙葉、魚露、圓蔥、羅勒、姜黃、椰子與其它熱帶國家的純天然植物及香料進行提味,比如酸橙汁的酸味,棕櫚糖的甜味,魚露、蝦醬的咸味等等,綠色健康、生態自然、少油少鹽,可謂高營養、低熱量、低膽固醇、富含維生素。
這種飲食文化與追求健康天然飲食理念的潮流非常契合,因此荷花泰菜在最初定位時,就以商務為主,消費客群主要為白領階層,他們普遍具有較為完善的健康教育背景,理念成熟,對健康飲食文化的認同度很高,且經濟情況較好,這樣就從經營理念、菜品定位、選址裝潢、消費水平等各個方面與自身品牌的調性保持一致。
明確的定位也讓荷花泰菜從創立之初,就選擇了白領聚集的寫字樓、商圈和購物中心,并通過典雅貴氣的門店裝潢,商務雅致的就餐氛圍和綠色天然的泰國風味成就品牌的內涵,從而贏得了一大批長期且穩定的客源,為品牌后續的穩扎穩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隨著消費升級帶來的人們飲食觀念上的革新,追求綠色天然健康的大潮流,更是為荷花泰菜未來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空間,雖屬小品類,卻有大市場。
適應市場,品牌才能長久生存
完全正宗本土的外國飲食進入中國市場,如果不進行改良,生存空間就會非常狹小,甚至難有立足之地。除卻弘揚異國的飲食文化,餐飲品牌要面臨的最基本問題就是生存,如果連生存都難以為繼,其他一切皆為空談。荷花泰菜也是如此,過于濃烈的泰國味道讓顧客難以接受,但稍加柔和的異國風情就能給舌尖帶來前所未有的獵奇之感,成為餐廳菜品的點睛之筆。
荷花泰菜保留了泰國本味,同時結合中國人的口味習慣,在味道的輕重上進行適度調整,減少香茅、魚露、辣椒等泰式調味料的用量,柔和先前較為刺激沖突的味道,使之更加符合中國人的味蕾。在菜品的呈現形式上,荷花泰菜也從擺盤、吃法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使之更加符合中國人的就餐習慣,并通過風格不同的泰國主打菜品,合理搭配上其他配菜,做成價格不同、適用不同消費場景的套餐,既為點不好泰國菜的顧客帶來了便利,又能通過自身專業的素養,讓顧客從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全方位的品嘗到正宗的泰式風情。
味道和品質,是品牌最強的辨識標志
泰國菜并非人們印象中混為一談的酸辣甜口味,雖然都注重調味,使用辛辣、酸、甜和咸的味道來刺激味覺、平衡口味。但受周邊地區及氣候的影響,泰國菜其實可以分為4種,且各具特色,就像中國的各大菜系一樣。泰國菜包括四個不同地區的菜肴,即中部、北部、東北部和南部。
不論是以烤肉、軟粘的糯米、經過發酵的沙拉以及新鮮蔬菜和香草而聞名的泰國東北部地區的伊桑菜系,還是北部地區以清邁及清萊為代表的河粉蘭納菜,抑或是南部地區以海鮮、雞肉類為代表的各式咖喱,以及最接近于游客眼中的“泰國菜”,是以青咖喱、冬陽功湯的誕生地為主打的中部菜肴,都是各有各的特色,就算是同一種菜系,不同的餐廳也會做出不同的味道,因此在中國市場中的泰餐品牌所面臨的同質化問題,本質上是不存在的,沒有味道完全相同的兩家餐廳,因此優良的品質和好吃的味道就是餐飲品牌最大的辨識標志,也是餐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把握住的最核心優勢。
文:吳雙
來源:餐飲經理人(canyinjingliren)
轉載聯絡(微信):1333108327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6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