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川菜、30%湘菜辣味融合,這家成都飯館,點餐像是在抽簽


    導語


    2017年,陳波、張標、王雪松三人共同成立了“陳記蓉和媽媽菜”(以下簡稱“媽媽菜”),項目落地之初,他們做了大量準備工作,跟隨東方美食考察了長沙市場,學習餐飲模式,后又去杭州考察,學習裝修風格,還去南京考察,學習地域文化……幾番考察,“陳記蓉和媽媽菜”的發展脈絡清晰起來——明檔廚房+媽媽味道。

    創始人團隊(從左至右):王雪松(運營總監)、陳波(董事長)、張標(廚政運營總監)


    將菜系進行融合

    保證味型根基不變,做出新的突破


    陳記蓉和媽媽菜,“蓉和”二字,一語雙關,一釋為“蓉城”(成都又稱芙蓉城,簡稱蓉城),二釋為“融合”。融合的意思是菜系融合,媽媽菜的菜品融合了新川菜、老川菜、本土流行的江湖菜、以及湘菜,其中新川菜、老川菜、本土流行的江湖菜占比約70%,湘菜占比約30%。據張標介紹,湘菜與川菜在味型上有共通之處,媽媽菜便將湘菜的味道進行調整,以便更容易讓當地人接納。

    特色菜:媽媽肉炒肉


    傳統的川菜重油、重麻、重辣,與當下消費者偏喜“健康少油、甜酸麻辣”的飲食口味有所出入,因此媽媽菜對傳統川菜“麻辣鮮香”的特點進行改進,減少了油的用量,“麻”與“辣”也用“甜”“酸”加以調和,降低川菜“重口”的特點,在保證味型根基不變的情況下,做出新的突破。除此以外,媽媽菜還會根據顧客的回饋對菜品進行研發或改進,顧客反應好的菜品、味型,就會對相應的食材、主料、輔料進行研發調整。

    特色菜:廚娘壇宗大魚頭


    實行菜品末尾淘汰制

    每月淘汰3個菜,并留存檔案


    一是根據季節性變化進行菜品的更迭,二是實行菜品末尾淘汰制。末尾淘汰制,每個月通過電腦數據,賣的最差的3個菜會選擇淘汰或改進。因為明檔的菜不需要菜單,如果發現了一款很好的味型或食材,通過廚師長與廚房主管將新菜研發出來,第二天就可以將新菜呈現給顧客,新菜與顧客之間沒有“菜單”這層屏障,因而不存在更新菜單之后才能上新產品的繁瑣步驟,對于菜品的調整改進十分便利。

    因為過季而退換下的菜品和因為末尾淘汰制所淘汰的每一道菜品,均會登記在冊,留存檔案,前者是為了下一年換季有所參照,后者是為了分析菜品失敗的原因,以便進一步調整。


    明檔擺檔有“套路”

    用低毛利菜品帶動高毛利菜品


    媽媽菜主打明檔廚房,通過考察學習,站在消費者角度設計明檔,張標說:明檔是餐飲發展的一大趨勢,在未來,不管是大店還是小店,絕大部分餐廳會走明檔這條路線,明檔廚房,可以從點餐、買單等多方面增加顧客體驗感,在未來的發展中極具優勢。


    從開業至今,媽媽菜不斷對擺檔進行更新升級,所有市場上同質化的菜品,媽媽菜都以性價比取勝,并開發高毛利菜品,以彌補此部分菜品的利潤。

    擺檔時的菜品搭配也很有講究,媽媽菜將高毛利的菜擺放在低毛利、受顧客歡迎的菜旁邊,假設A菜49元,低毛利,但比同行便宜;B菜39元,高毛利,但在顧客眼里,B菜比A菜便宜,點單率自然會增加。將A、B兩類菜品擺放在一起,以“低”帶“高”,并將高毛利的菜品穿插擺放在其他菜品中間,是擺檔的一個小小“套路”。


    點菜像是抽簽

    不止增加趣味性,顧客餐廳雙重便利


    媽媽菜的點餐方式很有特色,擺檔的每一道菜品旁邊,放有一簽筒,筒內為簽,簽身寫有菜名及價錢,簽內置有芯片,顧客點餐只需將簽取出,交由點餐區,由系統識別簽內菜品信息,點餐過程即可完成。

    以此法點餐,從顧客角度來說,顧客能夠更直觀地從擺檔菜品中選擇自己中意的菜品,也增加了點餐的趣味性;從餐廳角度來說,此法省去了員工點餐這一步驟,極大程度上節省了餐廳的人力成本,用芯片系統下單,也減少了點餐的失誤率,并且,對于餐廳菜品的更新也極為便利(無需考慮更新菜單)。


    餐廳入口一塊小黑板

    解決顧客選擇困難癥


    以前發生過很多次,當顧客走進餐廳,往往會抓住服務員問:“哪道菜最好吃?”然而餐廳無法保證所有員工都對菜品如數家珍,此時便會出現令人尷尬的情景,服務員說不出點單率高的菜,更說不出高毛利的菜,顧客不知道吃什么,也覺得這家餐廳不夠專業。

    為了雙向解決這個問題,媽媽菜用了一個小妙招:進店必點菜。具體操作為:在餐廳入口處設置一塊黑板,用粉筆寫明“進店必點菜”及菜品名稱,此處菜品有兩類,一為顧客點單率高的菜品,二為毛利高且具有代表性的招牌菜。使用此法,既解決了顧客點菜的“選擇困難癥”,也為餐廳省了事。


    提升員工滿意度

    從改變宿舍面貌開始


    陳記蓉和媽媽菜要求管理層圍繞“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理念執行管理,“一個中心”即以利潤為中心,“兩個基本點”分別為員工滿意度和顧客滿意度。提升員工滿意度,主要是針對員工餐和員工宿舍進行升級改善。2012年,王雪松隨東方美食學習,期間考察了重慶的幾家餐廳,當看到這幾家企業整潔干凈的員工宿舍時,王雪松回憶起自己企業的員工宿舍,垃圾遍地、臟亂無秩序,他心里很受觸動,回去后便立即著手整改員工宿舍。打掃、清理、帶領店長廚師長親身行動、導入五常法、制定標準……從樣板店打造,到所有店面升級完成,王雪松很快使企業的員工宿舍脫胎換骨,一直保持到現在。王雪松說,除工作時間外,員工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宿舍中,有一個好的居住環境,有利于讓員工保持一個好的生活習慣,進而影響其工作習慣與精神面貌,所以,改變員工的住宿環境不單單是為了提升員工的滿意度,也是為了改變員工的工作習慣與精神面貌。

    提升員工滿意度當然不止這一點,還包括完善各方面福利待遇、薪酬結構以及績效考核機制,比如獎金,從年獎金調整為月獎金,把目標分解到每個月,提高了激勵的時效性,更易激發員工的積極性。


    店長每天與1名員工溝通

    既是二次培訓,也是排解情緒


    媽媽菜要求店長每天至少和1名員工進行溝通交流,既是培訓,也是對員工的一種關照。王雪松稱,溝通是為了了解員工對公司的各種指令、政策有沒有理解,并讓員工談談自己對公司指令、政策的意見或建議;也是為了了解員工對自己所在的崗位有沒有什么建議,自己的生活情感狀況,將員工的不良情緒在工作前排解出去。這樣的溝通,有利于將管理細化到每一位員工身上,對其進行二次培訓,也有有利于餐廳從感情上給予員工照顧,提高員工的凝聚力。


    學習力是第一生產力

    讀書會是打造學習型企業的第一步


    王雪松堅信,學習力是第一生產力。因此,陳記蓉和媽媽菜致力于打造成為學習型企業,增加學習培訓的投入,“我們雖然沒有其他企業投入的學習成本多,但迄今為止也投入了不少。”王雪松說道。學習型企業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陳記蓉和媽媽菜特意成立了員工讀書會,名為“天空讀書會”。上至公司領導管理層,下至店面普通員工,所有人都是讀書會的一員。

    “天空讀書會”學習規則


    “天空讀書會”分為線上、線下兩種形式,“線上”形式為微信群,因各個店面的管理層距離遠,無法見面,故群內讀書會成員是公司領導以及各店管理層,“線上”讀書會以餐飲公眾號文章為主,要求會員每個月向讀書會推薦一篇好的專業文章,并以語音形式發表自己的感想,如果沒有完成閱讀任務,則需“樂捐”紅包5元;“線下”讀書會以門店為單位,餐廳吧臺內放有為員工設置的書架,每月一次讀書會議,分享好文章及讀后感。王雪松說:“讀書的意義在于提升員工的思想層次,擴展員工眼界,有利于員工成長,更有利于員工更好地執行企業指令。”

    未完成閱讀任務的成員,會以“樂捐”形式做處罰


    文:xx    封面設計:xx

    來源:餐飲經理人(canyinjingliren)

    轉載聯絡(微信):13331083279

    推薦閱讀


    海底撈上市,身價600億的張勇用人潛規則:談錢,才是對員工最好的尊重
    巴奴北京開業3月越來越旺,背后的6個行業暗示
    收藏好文!中國高端餐飲十年沉浮錄
    130平小店月入80萬,單品市場還有多大空間?

    微信(ios系統)又改版啦~

    為了便于找到我們公眾號,不讓我們失散~

    快把我們設置為星標吧!


    2019年雙刊雜志開始訂閱!

    訂閱送禮不停歇!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訂閱界面~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6631.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0月23日 21:30
    下一篇 2018年10月23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