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主打產品,大品牌外賣這個動作透露了哪些行業趨勢?

    當大品牌外賣人開始改變策略,是否說明今年的外賣可以這樣做?


    進入4月以來,外賣君發現,一些純外賣品牌悄然改了名稱,在品牌名后加入單品名稱。在搜索欄中實現3秒識別,迅速入店。



    馬來一號創始人牛牛也表示,外賣品牌正在測試這一策略!


    1

    純外賣品牌傾向改名,新店改名突出


    據外賣君調查,大牌改名出現:改名店鋪較少,同一地域內同一店鋪改名的不超過2家的現象。



    改名的品牌有:臺資味——臺資味·鹵肉飯;馬來一號——馬來一號·海南雞飯;焦耳川式快餐——焦耳食堂;涼皮先生——涼皮先生粥·粉·面; 墮落小龍蝦——墮落小龍蝦(蟹·海鮮)等純外賣品牌。



    其中,臺資味,在廣州、杭州、武漢、北京均有1–2家店鋪更名;馬來一號,在廣州、武漢城市平均更名1家店鋪;


    涼皮先生則在北京地區有不超過3家店鋪更名,且餓了么平臺上更名明顯;墮落小龍蝦,在各城市更名較多,超過總數的一半。



    將手機分別定位北京、廣州、武漢、杭州等地,前20的品牌商家店鋪中,平均有10家店鋪聚焦單品。


    以北京朝陽區為例,前20的“品牌”店鋪中,美團有15個品名聚焦單品;餓了么高達17個單品名稱。而在標明的“新店”中,含有單品名稱的店鋪高達13個。



    還有一些品牌店,雖然名稱沒有改變,但在店鋪圖片中則聚焦單品:金百萬——北京烤鴨,百家百宴;72街——72街紅燒排骨飯;米多面多——品質便當等等。


    此外,則多是大品牌旗下新推品牌,更強調單品:喜家德——喜家德蝦仁水餃;黃記煌——三分飽·燴燒飯;西貝莜面村——西貝超級肉夾饃……



    2

    線上更名,純外賣品牌支持強烈


    馬來一號,創始人牛牛表示,改名,源于團隊2014年至2018年的外賣數據分析。馬來一號的中、晚餐營業額占比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午餐高于晚餐,其中近年來占比差距越來越大。2017年甚至達到了午餐占比80%,晚餐20%。


    “我們進一步分析得出,其變化背景為,外賣由過去一人食場景到現在尤其這兩年新增的外賣用戶,已經變為帶有一定社交屬性需求的客戶,高單價的消費明顯。”



    因此,在戰略調整,戰略落地需要因地制宜,馬來一號分別推出了海南雞主題調整及全天候小份菜小吃甜品的多種業態測試調整。


    十五塊半則選擇在新品牌中加上品類。


    “現在店鋪越來越多了,聚焦品類可以提高少量的進店率。”二十五塊半創始人朱天成表示,聚焦也不是名字后面加個后綴那么簡單。



    以前的外賣多而全,現在人們選擇多樣,品牌沒啥記憶點了。聚焦更容易產生記憶點,多而全的團餐會多一些。


    七彩撈飯,創始人劉娟表示,最近不少品牌也有這種操作。“品牌+主打產品合并,客戶更容易識別。這肯定是今年外賣品牌發展的一個小趨勢,3秒識別品牌和主打產品,非常重要!




    外賣君在采訪中發現,一些餐飲人也有另一種看法。


    另一種聲音:單品不會稱王


    “單品不能為王!排名規則將銷量和品類因素納入其中,對于新品牌來說,聚焦單品必然不能迅速擴張。”


    一位做煎餅的餐飲人這樣認為,小品牌基本上在當地已經形成知名度,不需要突出主打產品策略,這樣反而不利于拓展新顧客。



    而另一位做早餐的餐飲人告訴外賣君,品牌主打特色是粥,但是銷量最高的是其中的一款糯米粥。


    “并不考慮將品牌加上主打產品,一是品牌在不斷研發新品類,保持顧客新奇感,避免被淘汰的尷尬。二是,主打產品不能代表整個餐飲文化。”


    3

     改名不一定透露新風向,但聚焦已然成為新嘗試


    外賣店鋪越來越多,多而全的行業環境中,聚焦單品不一定成為品牌突破的關鍵,但卻是品牌測試的新起點。


    純外賣初期,基于成本、流量和口碑、效益等條件的影響。品牌多采取擴張主義和無實體店形式。


    但發展一定階段,尤其是在2018年,單品、線下體驗店逐漸成為純外賣餐飲人的共識,外賣+堂食的模式,成為大多數餐飲人的選擇。


    “馬來一號,自2012年成立以來,7年的發展,品牌定位已經有所疲憊”。


    正如創始人牛牛所言,經過近6個月嘗試,得出的數據是,延長營業時長的門店均得到了業績翻番的佳績,甚至有的門店增長率達到了300%。“更名是在測試模式,5月1號起,新模式定型后我們就會再次統一。


    基于數據分析,改變運營策略,采取品牌名+主打特色,聚焦品類,是對企業戰略規劃的調整。


    此外,對于外賣未來發展窺探,一位餐飲人這樣透露,餐飲最終要回歸流量的本質。


    復購為王。無論是注重品,還是強調服務,“切身體驗”得來的復購更能讓“流量”持久。良好的線下體驗,形成獨特的品牌標識,進而形成高復購率。


    糯雅芳粥創始人石南云曾這樣表示,“線下體驗店和線上外賣相輔相成,能起到反哺的作用,用戶體驗感強,對品牌就會加一分理解和認同”。


    縱觀這些大品牌的更名,在品牌發展中,尋求發展方向,都處于測試階段,是后外賣時代的新探索。


    某炒飯品牌創始人也表示,“越精準,越復購,銷量越高。


    傳統餐飲學習外賣策略,外賣品牌借鑒傳統餐飲。從外賣與堂食的邏輯性來說,到店及到家兩個場景是具有很大的業務形式區別的。


    對于外賣品牌改名動向,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 END ——


    編輯 | 四喜 內容 | 外賣頭條

    圖片|來源 網絡

    來稿 | 微信:17516466881

    聲明|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相關閱讀推薦 ——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頭條,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1379.html

    (0)
    上一篇 2019年4月15日 22:07
    下一篇 2019年4月15日 22:2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