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1701字,5圖
預讀時間:8分鐘
作者:阿珊
“乾隆親賜牌匾,名揚天下。”“經過245年的打磨,依舊熠熠生輝;傳承六代,匠心猶存。”描述到這里,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會滿腹疑惑?外賣君你說的這是哪個品牌,竟然可以得到乾隆皇帝的寵幸,并延續發展至今?那你,且聽外賣君娓娓道來。
1
“糕點泰斗”
糕點界它稱第二,恐怕沒有哪個品牌敢稱第一了吧,它就是“稻香村”。 稻香村的前身為蘇州稻香村,始創于公元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的蘇州,中國糕點行業現存歷史悠久的企業之一,作為國家首批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及馳名中外的“稻香村”品牌創立者,歷經兩個多世紀(245年)的持續發展,一代代稻香村人的傳承與創新,已成為聞名中外的大型現代化食品企業。稻香村,以其悠久的文化底蘊、精湛的制作技藝、卓越的品質信譽和行業影響力,被譽為“糕點泰斗”。
稻香村在產品上堅持“工匠精神”,傳統手工技藝都是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代代相傳。從創始至今,有著清晰的技藝傳承系。技藝傳承全憑口傳心授,工藝復雜,手工技藝性強,質量要求嚴格,形狀美觀,卻不使用模具,如稻香村蘇式月餅酥皮層薄如紙,可多達16層,特別關鍵工藝需要長期實踐積累豐富經驗。因此學藝時間長,一般需要近二十年才能完善地掌握全部工藝過程。
2
為什么稻香村生意這么好?
吳希札老先生,1940年進入蘇州稻香村當學徒,是解放后稻香村公私合營時期的工方代表,也是當時蘇州稻香村的工會主席,他講述了一下當時稻香村生意如此之好的原因。
吳老說:當時稻香村對選料的要求很高,瓜仁、松仁、玫瑰花、木樨花(桂花)等等都要找好的產地、好的品種。比如玫瑰花要選現在蘇州高新區白馬澗的,當時的白馬澗四周全是山,山腳下全部種植玫瑰花,每年三月份當地農戶將采摘下來的玫瑰花放在大籮筐內,挑到稻香村來進行腌制。玫瑰花要選花朵含苞待放的,這時的玫瑰顏色鮮艷,不能選擇全部開放的玫瑰花,因為經過腌制后全部開放的玫瑰顏色變淡,影響了月餅餡料成色。稻香村當時招聘了一些女工,將玫瑰花蒂摘掉,由腌制師傅用上好的梅露將玫瑰花腌起來。稻香村從不偷工減料,其他商家用檸檬酸腌制玫瑰,但稻香村每年都會用自制并且塵封幾年梅露腌制。越陳的梅露腌制的玫瑰花色澤越鮮艷,味道也更好。
松子則要選用東北大興安嶺的大松子。解放后,吳老經常到伊春采購松子。松子采購回來后,由十多個工人用小錘子敲開松子取出松仁。松仁不能過多翻動,否則會造成松仁顏色變深,失去本有的象牙白的色澤。松仁取出后經炭火文火烘烤,將松衣脫去還不算,還要將松仁頭上殘留一個“小帽子”摘掉,然后再放文火略烘。如此這般炮制松子才能常年保存。
精良的手工藝和對選材的嚴苛要求,造就了稻香村經久不衰的業界地位,收獲了消費者喜愛的同時也在尋求改變。
3
“稻田日記”
隨著主力消費人群的年輕化,這個向來遵行中老年客戶群體的品牌試圖轉變思路,開辟80、90后市場,“稻田日記”應運而生。事實上,“稻田日記”已經默默經營了有半年之久,但是它即沒有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也沒有將“稻香村”的名號用于日常的經營管理。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這樣做的目的是擔心如果沒有做到最好,會給稻香村的“百年老字號”品牌抹黑。
“稻田日記”在風格打造上與往常的網紅店無差,真正新鮮的,它是由老字號變身而來,更是稻香村旗下唯一一家自助店。
挑完點心之后,可以選擇堂食或帶走。堂食的話,店員會幫你擺盤。店里有為數不多的散座和一個半封閉的聚會區可供食堂,裝甜品的陶瓷盤子和茶托也頗具中國風,餐具是特別訂制的中式瓷盤。
在吧臺選擇飲品時發現,有各式各樣的茶,也有酸梅湯的制作,但沒有咖啡的類別。據店內員工介紹,愈演愈烈的咖啡文化,逐漸成為當今年輕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對于是否提供咖啡這件事情,大家一度存在爭議。最終,“稻田日記”還是放棄了咖啡這個選項,而是選擇能搭配茶水食品的中式甜品—無論如何,“稻田日記”還是應該與稻香村的品牌內涵有一定的關聯和延續性。
小結:
堅守初心,用手工藝征服國內外消費者的心,讓“每個好日子,都有稻香村”的理念走進我們每一個重要的節日。稻香村也在身體力行,于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大部分的品牌都在跑馬圈地,而稻香村依然能夠穩健的走品牌之路,難能可貴。此次“稻田日記”的嘗試更是值得期待,期待稻香村帶給消費者更多驚喜。
文章用圖來源于網絡
洪七公課堂正在如火如荼的各地開課中
小伙伴快快加入啊~
▼
點擊閱讀往期文章 ▼
更多干貨·點擊閱讀
▕ ▕
▕ ▕
▕ ▕
▕ ▕
▕ ▕ ▕
▕ ▕
▕ ▕
END
—媒體、商務合作—
首席外賣官〡an361360
編輯〡阿珊 制作〡外賣頭條
外賣領域,頭號媒體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頭條,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1790.html